辛江
仁川當東道主差強人意
仁川亞運會在一片“慘淡”的氣氛中開幕。開幕前,有民意調查顯示,半數仁川市民對亞運會不感興趣。仁川之外的韓國民眾關注亞運的就更少了。這種氣氛反映在票房上,據說開幕前的票房不到兩成,更讓人覺得亞運會已成雞肋。
但仁川辦亞運也有自己的思路。仁川靠近首爾,全名是“仁川廣域市”,地位相當于中國的直轄市。從緊鄰首爾的位置關系看,有點與中國的天津類似。
仁川和天津一樣,也是一座海港城市,是朝鮮半島上最早對外開放之地。現在人們提到仁川,最有名的標識大概就是仁川國際機場。仁川大學的樸勝俊教授說,從海港到空港,仁川的發展和經濟密切相關,舉辦亞運會則希望向世界傳遞仁川這種開放、活力的感覺。同時,也希望能提振發展的信心和機遇。
從這一點看,仁川辦亞運,“城市主導”而非國家主導的痕跡十分明顯。上屆亞運會,廣州也有這種感覺。這和國家整體實力、舉辦亞運的歷史與訴求等都有關系。從1986年的漢城,2002年的釜山,到現在的仁川,韓國已經是第三次辦亞運會了。其間,韓國還舉辦過1988年奧運會和2002年世界杯。從國家的層面看,亞運會能帶來的形象塑造、經濟刺激等作用已不明顯。舉辦的重心下移到城市,也是發展的邏輯使然。
韓國不缺辦國際大賽的經驗和實力。如果算上2018年要在平昌舉行的冬奧會,韓國將成為繼日本之后,第二個將奧運會、冬奧會、世界杯集于一身的亞洲國家。仁川辦亞運,是不是因此就可以舉重若輕?從實際的感受看,大賽的運行基本條件還是一項技術活兒,馬虎不得。亞運會的參賽人員規模、運行體量其實已經和奧運會不相上下,所以也難言輕松。亞運會籌備期間,仁川的市長更換也對籌辦工作造成麻煩。賽事預算被壓縮,志愿者減少,這些原因給仁川辦亞運帶來了一定影響。
當然,由于主辦是以城市為主導,仁川之前畢竟缺乏實際經驗,所以,遇到的各種“吐槽”也不少,甚至出現運動員找不到班車,自己打車回亞運村的現象。從亞運會的實際運行看,記者們意見最大的也是班車問題。班車不準時和隨意改變時間很容易招惹來一片抱怨聲。有一次,因為回媒體村的班車千呼萬喚等不來,一群來自中東的記者干脆坐在馬路中間抗議。組委會隨后表示將盡可能征調更多車輛以滿足需求,但這無疑已經給賽事運行帶來了瑕疵。
總體而言,仁川亞運維持了基本的水準。在為記者服務的信息系統方面,應當說做得還不錯。信息系統自從2006年的多哈才開始正式出現在亞運會運行之中,這是一項以奧運為標準,相當繁瑣而細致的工作。從使用感受看,仁川的運行情況和倫敦奧運會比較類似,可以“點贊”。
仁川辦亞運,基本的想法自然是能將這次機遇融入到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去,讓亞運效應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主新聞中心所在的松島區就屬于經濟開發區一類的地方。通過辦亞運來促進產業轉移,口碑提升,這樣的作用依然存在,但也不可高估。
仁川辦亞運,節儉已是必然選擇。新建場館沒幾個,不少亞運場館其實設在仁川之外的其他地區,包括主新聞中心,也屬于臨時建筑。這些做法無非是想盡量減少后亞運階段帶來的運營挑戰。這一趨勢對亞運會今后的發展也有積極的啟示作用。畢竟,亞運會不是奧運會,如果辦賽的門檻太高,就在幾個國家里轉來轉去,勢必也會影響到亞運會的可持續發展動力。越南河內棄辦下屆亞運會后,印尼的雅加達接過了主辦權。雅加達愿意辦賽的一個理由就是希望藉此推動城市中一批老舊的場館翻修。可見辦亞運各有各的訴求,而亞運會能否成為一個更開放、更有多元價值的平臺,將是吸引未來參與者的重要指標。
韓國職業體育已經成熟
仁川亞運會面臨的票房問題,其實也反映了韓國國民欣賞口味的變化。一方面,韓國人已經歷了世界杯、奧運會這樣的大場面,亞運會的規格和懸念都有欠缺;另一方面,韓國職業體育也較為發達,棒球、足球聯賽等培養了大批球迷,但亞運會的競技水平參差,難以吊起球迷足夠的胃口。
亞運會上的媒體高需求賽事分別是游泳、藝術體操和棒球決賽。從中也可以看出韓國民眾觀賽的口味。游泳因為場館容量相對較小,而孫楊和樸泰桓之間的對決又被炒得沸沸揚揚。賽后證明真的是純屬炒作。藝術體操完全是因為韓國的“國民少女”孫妍在的個人魅力。體育需要明星,明星需要包裝。金妍兒之后,孫妍在就是韓國媒體最新包裝的美女體育明星。
棒球則是不折不扣的流行項目。凡是有韓國隊的比賽,棒球場都座無虛席。雖然亞運會的比賽并不是亞洲最高水平的棒球對決,日本等隊伍就沒有派出最強的職業選手,但韓國大眾依然趨之若鶩,對棒球的喜愛度可見一斑。
棒球之外就是足球,韓國的K聯賽是亞洲頂級職業聯賽,多年來也培養出了大批球迷。亞運會的足球賽場韓國隊的比賽不是場場滿座,這和對手的實力有關,但現場的氣氛無疑相當熱鬧。從純體育的角度看,綜合性賽事的被接受度和當地民眾的體育文化根基有著強烈的關聯。
韓國的棒球聯賽創立于1982年,年頭不算短。足球K聯賽1998年定型,雖然時間比不上棒球,但近些年發展的速度很快,在商業運營和球迷群體上已和棒球不分高下。
仁川當地有一支職業足球隊和棒球隊。足球俱樂部是仁川聯隊,主場在仁川文鶴體育場,也是世界杯賽場,目前仁川聯隊排在K聯賽第八名。棒球俱樂部是仁川SK飛龍隊,主場是文鶴棒球場,與足球場比鄰而居。亞運會期間,聯賽沒停,但兩支球隊的主場都被亞運會組委會征用,所以這段時間都安排了客場比賽,記者也無緣得見。
不過,從文鶴體育場的設施和球迷用品店等配套來看,韓國的職業體育運行已經相當規范。職業體育是融入生活的體育,對服務球迷的細節等尤為關注。有這種理念支撐,韓國聯賽的運行就能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這一點也值得中國的職業聯賽學習。
韓國大眾體育氛圍濃厚
韓國的民間體育氛圍十分濃厚,這主要得益于校園體育的興盛。記者曾采訪了一位韓國同行,他的孩子正在念小學。他說,韓國的小學下午兩點就放學了,雖然學校沒有安排什么體育活動,但是家長都會將孩子送往各式各樣的運動俱樂部中去玩耍。比較受歡迎的有足球、棒球、高爾夫、圍棋等。這些項目也是韓國體育的強勢項目。
記者看到,無論在首爾還是仁川,沿著江邊都有一片片的足球場,旁邊就是高樓林立的社區。據說,這些足球場都是無償提供給社區居民使用的。另一方面,韓國的各個項目協會都是靠企業和社會捐助來維持基本運行的。特別是職業聯賽方面,政府體育部門完全不插手,而是由企業性質的職業聯盟和俱樂部自己負責。這說明政府在提供公共體育服務方面有著清醒的認識和行動。相比而言,中國的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總是糾纏在一起,政府體育部門在處理事業和產業的關系時也常常缺位、越位、錯位。
韓國這些年經濟發展雖有起伏,但國民總體生活水平已經在一個相對高位,所以,對體育健身的需求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位韓國同行說,韓國人周末總喜歡全家出行,這些年登山、自行車等運動越來越流行。每到周末,首爾附近的山中滿是市民的身影。由于選擇面寬了,踢足球的人倒不像以前那么多了。
無論大眾體育還是職業體育,在韓國的發展軌跡都有這樣幾點啟示:其一,與韓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環境密切相關,和體育文化融入生活的程度密切相關;其二,政府在體育事業和產業中的定位十分清晰,該管的要管好,不該管的決不插手,讓屬于市場的體育產業按照市場邏輯去生長;其三,亞運會和大眾體育、職業體育之間的關聯度缺乏足夠支撐,因此,亞運會這樣的綜合性大賽在未來的發展模式中,也應當適度考慮如何接地氣,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足夠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