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D.M. Paiva等研究了在壞死性腸炎發作期間添加植酸酶和日糧鈣水平對雞生長性能和礦物質(鈣和磷)消化率的影響。將剛孵出的Cobb 500雄性肉雞稱重并隨機分成8個處理組。21 d的試驗設計成2×2×2 因子,包括兩個日糧鈣水平(0.6和0.9%),2個鈣源(石灰石或可溶性鈣化海藻,HSC)以及2個水平的大腸桿菌植酸酶(0或1000 FTU/kg)。1個單位的植酸酶(FTU)被定義為在pH 5.5和37℃時從0.00015 mol/L植酸鈉中每分鐘釋放1 μmol無機磷的酶量。將雞放在前一批雞使用過并表現臨床壞死性腸炎癥狀的墊料上。在7、14和21 d時稱重雞和飼料,分別計算每個階段和累積階段的采食量、飼料轉化率。每天記錄死亡率,在7、14和21 d時測量肌胃和十二指腸的pH。在7、14和21 d收集回腸食糜。在第9天時雞開始表現臨床癥狀,然后與壞死性腸炎相關的死亡率升高,一直持續到試驗結束。不管鈣源如何,飼喂0.9% HSC鈣的肉雞死亡率明顯高于0.6%鈣處理組。飼喂0.6%鈣并添加植酸酶的處理組比其他處理組重,不管鈣源如何。HSC處理組具有比石灰石處理組更高的飼料轉化率。0.9%鈣處理組的肌胃明顯比0.6%處理組更酸。0.6%鈣+植酸酶處理組明顯改善磷和鈣的消化率。結論認為,較高的日糧鈣(0.9%VS0.6%)對于壞死性腸炎相關的死亡率和肉雞生長性能具有不利的影響。
(李凱年 摘編自:The Poultry Site 網站20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