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鴻
一、發展型黨組織的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的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六項基本條件,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經常檢查和彌補自身不足。特別是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實事求是、推動科學發展、密切聯系群眾、加強道德修養、嚴守黨的紀律等方面為廣大黨員做出表率?!鞍l展型黨組織建設首先是加強自身建設,推動科學發展。通過加強自身建設,使全市各級黨組織成為科學發展觀的堅定執行者和落實者,成為推動創新發展、推進改革發展的有力組織者和實踐者;其次是通過引領和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實現各級黨組織自身科學發展,實現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與推動黨組織自身科學發展有機統一,從而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三型”黨組織建設。表明我們黨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把握更自覺、更全面、更深刻,我們黨對自身的要求更高,更加注重加強自身建設。加強自身建設,學習型是基礎,創新型是關鍵,服務型是目的,發展型是落實。發展型黨組織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加強自身建設,使地方各級黨組織成為科學發展觀的堅定執行者和落實者,成為推動創新發展、推進改革發展的有力組織者和實踐者。
所以,發展型黨組織建設是遵循黨的自身建設規律和執政規律,抓住執政黨的建設與發展的根本,將黨的行動綱領落實的具體體現,具有特殊的價值。價值,指客體作用于主體表現出來的積極作用和意義。發展型黨組織的呼之欲出正是新時代賦予的黨建價值的體現。從矛盾的特殊性看,黨的建設既要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也要符合中國的特殊規律。發展型黨組織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組織來推動、引領、服務貧困地區實現科學發展的問題,體現了黨的建設促進地方發展的積極作用。
二、從發展的角度看,發展型黨組織建設在推進畢節試驗區科學發展中的價值
畢節試驗區位于貴州省西北部,東鄰本省貴陽市和遵義市,南接安順市和六盤水市,西與云南省昭通市交界,北與四川省瀘州市接壤,是川、滇、黔、渝三省一市的要沖。全市耕地破碎、石漠化嚴重、植被稀少,人口壓力極大,人民窮困程度相當嚴重。為了探索解決貧困和生態惡化的新途徑,尋求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1988年,時任中共貴州 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親自倡導并報經國務院批準,建立了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以下簡稱“畢節試驗區”)。2011年11月撤地設市,現在畢節市轄7縣1區250個鄉(鎮、辦事處)3720個村(社區);總面積26853平方公里,總人口833.89萬,有基層黨組織8635個,黨員18.46萬名。畢節試驗區成立二十多年來,在發展的歷程中,黨的建設始終貫穿于建設的全過程。建設發展型黨組織,是畢節市委(原地委)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和貴州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畢節試驗區新一輪改革發展和后發趕超的要求率先提出來的。發展型黨組織建設在深化畢節試驗區三大主題,推動畢節試驗區科學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發展型黨組織建設的價值進行探析,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從不同角度、不同內容、不同層面的研究和探索,是對黨的理論創新的新探索,是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的總要求、總目標相一致的,對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具有積極的作用。
對試驗區這樣基礎相對落后的地區來說,要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就必須找到發展的根本,就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科學發展。因此,如何以科學的理性和極大的激情奮力后發趕超,如何發揮黨的建設的政治功能,以什么途徑和方式來達到這一目的?發展型黨組織建設回答了這一問題,發展型黨組織建設的推動作用是最好的價值體現。
(一)從普遍性看,發展型黨組織建設是推動畢節試驗區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發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由舊物質到新物質的運動變化過程。事物的發展原因是事物聯系的普遍性。發展是文明傳承之旅、政黨鞏固之本、社會興盛之源。一個政黨要長期保持執政地位,就必須順應時代潮流,主動地進行自我完善、自我變革、自我追求。建設發展型黨組織,就是為了適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的新要求,找準自身建設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實現自身的科學發展。結合畢節試驗區的實際,發展型黨組織建設就是把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后發趕超作為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共同目標,準確把握黨自身的建設規律,在發展中推進黨組織自身建設,不斷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理念、拓寬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使黨的建設在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中充分發揮作用。
(二)從特殊性看。發展型黨組織建設是畢節試驗區三大主題在黨建工作上的深化
針對喀斯特巖溶山區的貧困問題,畢節試驗區各族人民緊緊圍繞“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積極探索科學發展道路,最先探索建設發展型黨組織,從黨建工作視角入手探索試驗改革,為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有益的率先示范,為貧困地區推進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實踐示范。畢節試驗區圍繞黨建促發展,統籌解決了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統籌經濟、社會、自然三大領域的進步與發展,不斷增進人民的福祉,彰顯了和諧共生,踐行了共產黨人的使命。
(三)從典型性看,發展型黨組織建設是貧困地區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成功典范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加快發展,盡快脫貧則是貧困地區黨的建設的主攻方向。畢節試驗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山區,全市土地石漠化嚴重、生態環境惡劣,被稱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中地區”,曾經被專家定為不適宜人居的地方。歷史上社會經濟發展落后,經濟底子薄弱,人口貧困面大,人才資源缺乏,自身發展實力不足。所以,要擺脫貧困,畢節試驗區必須把黨的建設與地方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發展型黨組織建設就是在迫切的現實社會條件下,將黨建工作寓于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建設中,不斷創新黨建載體,豐富黨建內容,把黨建工作延伸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層次。使黨的建設的所有舉措緊貼畢節試驗區發展的根本。在明確的功能定位上,探尋黨的建設科學路徑的角度,積極解決各種發展問題,實現推動黨的建設和地方發展兩者一體互動,為貧困地區抓好黨建促發展提供了成功典范。
三、從現實的角度看。發展型黨組織建設在推進基層黨建工作中的價值體現
在黨的建設中,基層黨建工作是黨的建設的主要內容。從現實的角度探析發展型黨組織建設的價值,可以幫助我們系統化、科學化地把握黨的建設,更好地把握時代脈搏。
(一)發展型黨組織以黨的建設引領科學發展,是豐富基層黨建工作內涵的重要體現
與發達地區相比,畢節試驗區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任務更重,道路更曲折,面臨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任務。發展型黨組織建設正是蘊含在畢節試驗區人民二十多年來為擺脫貧困而努力的過程中。畢節試驗區成立之前的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人多地少,無限制的開荒墾殖,石漠化程度不斷加大,陷入“越窮越生——越生越窮——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怪圈,致使生態惡化和水土流失嚴重。經濟落后、生態惡化、人口膨脹成為嚴重困擾畢節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為了打破這一惡性循環,尋找實現經濟、生態和人口協調發展的科學路徑,1988年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提出,國務院批準建立了畢節試驗區,其主題就是“開發扶貧、生態建設”。后來,隨著實踐的發展,又把“控制人口”與上述兩大主題共同作為試驗區主題,力圖擺脫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惡性循環。三大主題的確立意味著科學發展的萌芽,發展型黨組織建設作為一種理念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畢節試驗區成立以來,全區上下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緊扣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注重加強和改進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及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25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2年全市共完成生產總值872.42億元,增長15.3%;完成財政總收入240億元,增長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60元,分別增長15.6%和17.8%。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喀斯特巖溶山區破解貧困難題的科學發展之路,豐富了基層黨建工作的內涵。
(二)發展型黨組織建設寓學習、服務、創新于推動發展的實踐中,是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的重要體現
畢節試驗區提出建設發展型黨組織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相互統一,相輔相成的。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三型”黨組織,目的是提高黨的學習能力,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執政方式、領導方式轉變的需要,適應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需要,適應黨從一個革命的黨向一個建設的黨轉型的需要,使我們黨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建設發展型黨組織,正是“三型”黨組織建設要求的具體化,是結合地方實際進行創新的體現。因為,創建“三型”黨組織的根本目的在于實踐,在于發展,在于創新。建設發展型黨組織,就是要在學習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總結實踐經驗,在實踐科學發展觀中提升學習能力,及時把學習的成果轉化為推動、領導和服務科學發展的實際成效。發展型黨組織是地方黨組織建設科學化的有益探索,畢節試驗區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科學發展到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有機統一,從堅持以人為本,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到大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努力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切實形成共同推進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來推動畢節試驗區的新跨越。這些發展特質是發展型黨組織寓學習、服務、創新于推動發展的具體體現,彰顯了黨建科學化水平的提高。
(三)發展型黨組織建設著眼于將黨建共同規律與地方性特殊性相結合,是把握基層黨建工作本土化的重要體現
發展型黨組織建設就是畢節市委著眼于將黨建共同規律與地方性特殊性相結合,將黨建品牌的創新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有機結合起來,找準黨建工作的結合點、著力點,緊緊地扭住科學發展這條主線,把發展作為黨建工作的第一要務,敢于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在正視現實中奮起直追,使黨建工作與地方工作重心相適應、相匹配,從而提升了畢節試驗區黨建工作的品位,樹立了黨建工作的新形象,體現了黨建工作創新的新舉措。對于如何破解畢節試驗區這一喀斯特巖溶山區的生存發展難題,探索走一條貧困地區的什么發展新路7發展型黨組織建設的提出體現了黨的建設的總體思路與地方實際的有機結合,指引了發展的方向。近年來,畢節試驗區緊扣科學發展這條主線,圍繞“推動改革發展雙領先,實現試驗區新跨越”主旋律,準確定位、明確目標、科學發展。首先,突出服務深化試驗區“三大主題”。把進一步深化試驗區“三大主題”作為建設發展型黨組織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試驗區“三大主題”的方向來確立建設發展型黨組織的目標定位、工作思路、具體措施,不斷豐富和提升試驗區“三大主題”的理論內涵和實踐內涵。其次,在發展中突出推進“三化同步”,黨建工作服務工業園區發展。再次,突出服務保障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完善便民利民服務體系。把服務民生和加強社會管理作為建設發展型黨組織的根本要求,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與社會管理創新有機結合起來,構建社會管理的各種預防控制機制,充分解決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
總之,發展型黨組織的創建體現了我們黨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部署階段,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地方科學發展的有機結合與有益探索。發展型黨組織建設使黨的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更加協調,進一步使黨組織的發展更具新的活力。發展型黨組織建設的價值是畢節試驗區在科學發展中立足實際、搶抓歷史機遇、實現后發趕超的具體體現,為如何把握黨建規律與地方實際相結合,如何破解貧困地區發展難題提供了可借鑒經驗。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認真學習黨章嚴格遵守黨章,2012(11).
[2]秦如培.在“畢節試驗區建設發展型黨組織”專題研討會上的致辭,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3]高新民.基層黨建工作本土化多樣化實踐貴州畢節“發展型黨組織”建設調查分析[J].學習時報.
[4]黨建新探索[C].貴州人民出版社,2013(4).
[5]畢節試驗區發展概論[M].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