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衛東
在國有企業中,企業的新聞宣傳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對樹立企業形象、鼓舞職工士氣做出過積極的貢獻。然而,隨著形勢的變化,企業的新聞宣傳作用呈現出削弱的現象,在此,筆者進行了觀察和思考,提出一些改善國企新聞宣傳的建議。
面臨的形勢
傳統的國有企業,對新聞宣傳一直高度重視,一些大中型國企專門設有宣傳部門,有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網站等多種宣傳媒體。20世紀90年代以前,不少大中型國企或多或少地承擔著企業辦社會的功能,職工大多居住在職工小區內,廠區和職工小區里有小區廣播,員工小區的電視也大多是通過企業的電視臺控制播出,很多廠區和職工小區內還設有宣傳板,這些都為企業加大宣傳,統一干部職工思想,占領宣傳輿論陣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同時,當時電腦、網絡還遠沒有現在這么普及,人員流動也極少,干部員工接觸面小,受外界的影響少,思想相對單純,宣傳相對比較容易達到效果。
進入2000年以后,特別是近幾年來,企業新聞宣傳面臨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企業辦社會逐漸退出。不少職工改善居住條件,從職工小區搬出,搬到條件更好的小區居住,這樣職工小區的廣播和電視對這部分干部職工就難以起到作用。其次是職工隊伍流動性增加。一些老的大型國企為盤活企業,對外開拓市場,干部員工到外省甚至國外去工作,與此同時,職工隊伍中一些人“跳槽”去了別的企業,員工隊伍的流動也帶來了信息的流動,更多的員工獲得了來自外部的信息,聽到了很多不同的聲音。再次網絡媒體逐漸興起。特別是隨著電腦、網絡和手機的普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興起與快速增長,企業職工接收信息的渠道呈幾何倍數增長,同時,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以短、精、快為特點,貼近民生,兼有互動的功能,深受包括企業干部職工在內的民眾的歡迎。據不完全統計,微信從開發出世到擁有3億客戶,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如此的發展速度不得不令傳統媒體驚訝。新媒體的興起擠占了大量的傳統媒體空間,更擠占了國有企業內部媒體的空間,使得國有企業的新聞宣傳空間日益狹小。
最后是企業新聞宣傳的投入縮減。隨著企業進入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節約和壓縮成本成為企業負責人的必然選擇,而新聞宣傳,特別是傳統的電視、廣播、雜志等媒體的投入是比較大的,在這種情況下,縮減企業新聞宣傳投入,也是企業負責人的無奈之舉。
存在的問題
觀念意識上存在偏差。首先是企業宣傳人員觀念意識存在著錯誤:一是認為新聞宣傳是企業領導的喉舌。于是企業領導說什么,宣傳部門就說什么,并且不停地重復。二是領導讓說什么就說什么。宣傳部門機械地重復領導的講話,第一第二第三到第十,領導強調領導要求一大堆,羅列不止。三是簡單地認為,宣傳部門說什么,員工就會聽什么,把到會人數當作受教育人數,把全廠員工簡單地列為主題活動人數。四是認為喊得響,聲音大,就有震撼力。一些設有廣播電臺的企業成天把高音喇叭開得震天響,把制作的節目不停地在休息室、食堂甚至職工澡堂不厭其煩地播放,并美其名曰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目標對象上存在偏差。一是目標上的偏差。很多單位把新聞宣傳的受眾放在上面的領導,只要領導看一眼,勝過群眾讀千遍,被很多國有企業政工部門甚至企業領導奉為原則和宗旨。筆者就遇到一大型國企報紙的教育版面編輯:我們的報紙是辦給誰看的?是辦給國資委領導看的!要把握辦報原則。二是把宣傳的重點放在企業領導上,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全是領導甚至是個別主要的領導的出行、調研和講話,根本看不到或者很少看到基層企業、普通員工的工作。筆者曾經到一個小型國有企業調研,這家企業雖然人員不多,僅有300多人,但報紙、廣播、網站卻一個沒少,可是很多在企業工作多年的優秀職工一次也沒上過報紙,但每期報紙上卻少不了領導的大頭像。三是沒有真正把宣傳效果當作主要目標。很多企業在辦媒體、寫文章時,我行我素,自說自話,根本不考慮宣傳的效果,不考慮有沒有人看、有沒有人聽。造成大量媒體誰辦誰看,誰寫誰看,其他一律不看。很多企業報紙怎么印出來就怎么送到廢品回收站,最大作用頂多是員工吃飯時墊下桌子,其人力和物力的浪費是巨大的。
方式方法上存在偏差。一是載體上的偏差。在宣傳媒體上,大多企業停留在廣播、板報、報紙、雜志、電視上,有些企業雖然也建立了官方網站,但拿做報紙和廣播的方法來做網絡,換湯不換藥。還有一些單位趕時髦開了官方微博,卻一年連一條消息也不發,或者把網站的內容不停地貼,根本就沒人看。二是媒體的文字寫作上單一,固定格式的官樣文章占了絕大多數,哪天哪月在哪兒開會,哪些領導開會,誰出席誰主持誰講話,領導指出領導強調領導要求,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很多國企在寫消息時必須把領導的所有職務寫出來。筆者就曾經看見一個單位的網站上,一個單位的領導的職務有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工會主席、直屬黨委書記五個職務,每篇稿件只要這個領導出席就必須寫全,好像少了一個就是對這個領導天大的不尊重似的。再說文章的長度,往往是越來越長,指導思想、存在問題、整改措施一大堆,簡直就是政府工作報告。三是標題制作上不注重效果,基本就是某單位召開某會議、某領導視察某工作,某領導接見某某、某單位產量突破紀錄,更有甚者直接拿報告標題當新聞標題,或文件標題當消息標題。筆者就看到一單位網站的標題是《團結奮斗,奪取全年工作新勝利》。四是以總結、材料、文件的寫法來寫新聞,一些國有企業政工部門的負責人是秘書出身,到了政工部門后,拿寫報告、寫總結的方法來搞新聞宣傳,嚴謹是夠嚴謹了,可新聞全變成一是二是三是的材料了。五是不注重圖片的運用,圖片的沖擊力不強。很多網站、報紙包括雜志用的圖片都是領導講話,即使有現場和基層的,用圖都比例小。還有一些圖片,擺拍痕跡明顯,讓人看而生厭。六是形式單一,消息和事件通訊比較多,現場報道、人物素描、深度調查等較少,對事件的連續報道少。
對策思考
樹立正確的新聞宣傳的意識。作為國有企業負責新聞宣傳的同志,要在學習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基礎上,明確新時期國有企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增強做好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信心和勇氣。
既要明確新聞與宣傳的聯系,又要明確新聞與宣傳的區別。新聞和宣傳都是要讓受眾了解信息,這是它們的共性。然而,兩者也存在著區別,新聞一般是報道公眾想知道的信息,而宣傳則是告訴想讓公眾知道的信息。作為一個企業的新聞宣傳工作者,就是要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就是要以干部職工感興趣的新聞報道方式向干部職工傳遞企業領導層想讓干部群眾知道的信息。并在此過程中統一干部職工的思想,鼓舞職工士氣,同時在社會公眾中間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得到社會公眾的支持與尊敬。
建立正確的目標和責任體系。國有企業領導高度重視企業新聞宣傳工作,樹立正確目標,這就是通過新聞宣傳,引導干部職工群眾為企業的科學可持續發展,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而共同奮斗。對外,則是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樹立企業服務社會、奉獻公眾的良好形象。
要把新聞宣傳納入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系統,整體策劃、整體實施。建立新聞宣傳考核體系,落實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在新聞宣傳上,同樣建立“一崗雙責”,使新聞宣傳也是生產力,新聞宣傳也是效益的思想深入人心。要把新聞宣傳的重點放到生產經營一線去,把“鏡頭”對準普通職工群眾,對準與干部職工息息相關的事情上,要多介紹工作中的先進經驗和好的方法,減少對企業領導、會議的報道篇幅,不出現或少出現領導檢查、調研的照片。
與時俱進做好新聞宣傳工作。首先是要重視新媒體建設,網絡與手機的普及,微博、微信的快速發展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要加強企業官方微博的建設,推進微信公眾頻道的建設。這些新媒體對那些施工地或分子公司分散的企業尤其適用,有著快速、易于讓職工特別是年輕職工接受的特點,宣傳效果比傳統平面媒體要快得多、便捷得多。其次要認真貫徹新聞宣傳“三貼近”精神。國有企業的新聞宣傳同樣要“貼近生活、貼近工作、貼近實際”。新聞宣傳寫作上要注意運用群眾的語言,少用不用空話套話,杜絕假話。要注重標題制作,用好用活標題,用標題抓住讀者、抓住觀眾。要深入基層一線,深入突發事件一線,把鏡頭對準群眾,抓住精彩瞬間,拍出職工群眾的光輝形象,用身邊的事與人影響和引導職工群眾。要善于利用各種新聞宣傳方式。在用好消息這一方式的同時,要積極利用人物通訊、事件通訊、現場素描、人物特寫、報告文學以及評論等多種新聞宣傳方式,加強新聞宣傳效果。要用好用活圖片,在報紙、雜志上大膽改進版面,大膽使用大幅圖片,增加視覺沖擊力;要關注利用電視新聞這一模式,鼓勵職工拿起手機和小型攝像機,拍攝微新聞、微電影,增強新聞宣傳的親切性,增強新聞宣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