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畫專業(yè)的理論講授僅僅停留在幾門理論課程上,而且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在校的中國畫專業(yè)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的理論知識,以及在做學術研究、撰寫學術論文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對學術規(guī)范、論文選題等知識沒有很好的掌握,其直接影響到學生畢業(yè)時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與學位論文的寫作質量。因此,研究中國畫專業(yè)理論教學法有較大的實際意義與價值,它可以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反映出來的理論知識薄弱、撰寫論文能力較差的問題,幫助學生學到更多的理論知識,對中國畫有一個較為全面、深刻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其理論水平和寫作能力。
中國畫的理論知識是不能單靠課堂教學來解決的,它需要更多的課外學術講座以及寫作過程的鍛煉等模塊才能更好的完善。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如何被學生深刻的理解,提高他們對中國畫的認識水平,并在專業(y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來,而且能夠寫出有相當水平的理論文章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此,將中國畫專業(yè)理論教學模塊化十分必要,具體可以分成三個模塊,分別為中國美術史模塊、國畫立意模塊、畫學論文寫作模塊等。這三大模塊共同服務于中國畫專業(yè)教學,并由一條主線作為統(tǒng)籌,即提高學生國畫綜合修養(yǎng)與知識,反作用于中國畫創(chuàng)作。
一、中國美術史模塊教學
中國美術史模塊教學是三大模塊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基礎部分,也是關鍵的一部分。如果這一模塊沒有訓練好,學生沒有掌握,則其后的兩大模塊根本無從談起。因為這一模塊是基石,必須做扎實。中國美術史模塊的思路為每講授完一個時期或朝代的美術史,就進行理論知識的梳理與美術史試題的測試,并針對這一時期的重點進行講座式的交流。最終使學生從單一的美術史學習轉變?yōu)榫C合型的知識掌握,進而提高中國畫欣賞、理解、創(chuàng)作能力。此模塊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美術史理論知識與美術史圖像知識。
其一為美術史理論知識,具體操作如下,首先以教師為主體進行美術史講授,每講授完一個朝代的美術史后就根據教材由教師將這一朝代的美術史重點以試題的形式形成試卷,并下發(fā)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翻書、找資料、上網查詢等方式完成試卷,這一步要求學生們不能簡單照抄教材,或者網絡資料等,必須是在眾多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出答案,這一環(huán)節(jié)鍛煉的是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有效的改善學生長期以來只會照本宣科式的背誦,背完就忘的現(xiàn)象。其次,教師將學生所作試卷收上來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大家存在的共同問題,并逐一進行解答。此時,需要教師對問題逐一進行講解,尤其是針對如何歸納、總結進行實例分析。講授完畢后,再讓學生根據教師所講的方法再次整理答案。至此,美術史理論知識部分的教學與練習才算初步完成。
其二為美術史圖像知識。這一部分主要針對中國美術史上的著名作品,如著名器物、經典繪畫藝術作品等,因為圖像是構成美術史的重要內容,甚至是關鍵內容,因此,對于美術史上的圖像,尤其是經典性的圖像我們必須如數(shù)家珍,了如指掌。美術史圖像知識的學習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是時間、作者,這要求學生熟記作品的所屬年代與作者,這是基本知識,應該牢記。其次是圖像識記,指記住作品上所畫圖像的內容、布局、圖像的技法、風格等,經典作品要達到能夠默寫的程度。圖像的主題是什么?布局如何?要識記于心。要了解作品繪制的方法,是平涂還是暈染,是工筆,還是寫意?風格是欣欣向榮還是荒寒孤寂?是酣暢淋漓還是精工細致?等等。最后是圖像內涵,指的是圖像背后的文化內涵與寓意,如三魚紋盆上魚的圖像背后的圖騰崇拜、生殖崇拜,再如徐渭筆下的葡萄、石榴暗喻自我不被認可的才華等等文化屬性。以上三個方面缺一不可,對于歷朝歷代的經典作品,代表畫家的代表作品都應該從上述三個方面做到爛熟于心。至此,美術史圖像知識就基本掌握,只有掌握了美術史上的圖像知識,才能更準確的理解、把握美術史的全貌。面對歷史上的中國畫作品才能做到理解、欣賞,才能反作用于自己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
二、國畫立意模塊教學
國畫立意模塊教學主要解決的是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立意構思問題。立意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構思過程,是確立作品主旨、主題、思想、內涵等的過程。國畫立意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作品要表現(xiàn)什么,其二是如何準確、巧妙的表現(xiàn)特定的命題。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方面:作品要表現(xiàn)什么。中國畫屬于文化的范疇,因此藝術創(chuàng)作時,必須將所描繪的對象寓意化,如畫竹就不能題竹,可題為清風、虛心、歲寒等,畫菊花可題為東籬賞菊等,不能畫什么就是什么,要升華,否則創(chuàng)作就會流于簡單的狀物。因此,必須賦予物象文化內涵。我們反觀古代繪畫作品,很多作品上都有題畫詩,詩畫一律,詩畫結合,如王冕的《墨梅圖》中題云:“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作者要表達的意思(立意)十分明確,即要表現(xiàn)不與蒙元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民族氣節(jié),但后世卻將此圖命為“墨梅圖”,其文化內涵與寓意蕩然無存。
其次是如何準確、巧妙的表現(xiàn)特定的命題。這里解決的是命題作畫的問題,需要我們調動文學素養(yǎng)、才情等將一個特定的命題表現(xiàn)得不僅準確,而且要巧妙,讓人拍案叫絕。如宋代畫院考試出題“深山藏古寺”,應試者眾多,創(chuàng)作立意亦多,但大部分畫家畫崇山峻嶺,樹木掩映,一座古寺悠然而立。此題勝出者的作品中,只見山林,不見古寺,近景溪水處一個和尚汲水,既有和尚汲水,當然會有寺廟,頗得“藏”字之意,立意甚是巧妙。再如有人請齊白石作《發(fā)財圖》,此題甚俗,如何立意呢?白石先生作一算盤,題云:“丁卯五月之初,有客主自言求余作發(fā)財圖,余曰:發(fā)財門路太多,如何是好?曰煩君姑忘言著。余曰欲畫印璽衣冠之類耶?曰非也。余又曰刀槍繩索之類耶?曰非也。算盤何如?余曰善哉,欲人錢財而不施危險,乃仁具耳!余即一揮而就,并記之。時客去后余留此稿藏之。”意為學會經營、節(jié)約、規(guī)劃等即能發(fā)財致富,既緊扣主題,又頗具文化性、藝術性,將一個俗氣的命題上升至人生的哲理,這就是立意的最高境界。
國畫立意模塊教學可以通過大量的詩文、命題讓學生們思考、練習,最終以巧妙的構思表現(xiàn)出來,這一模塊能夠讓學生逐漸擺脫繪畫狀物的初級階段,使藝術創(chuàng)作文學化、藝術化、寓意化,最終提升藝術作品的格調。
三、畫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畫學研究與論文寫作教學模塊主要解決的是論文寫作的問題。目前,中國畫專業(yè)學生(包括整個藝術類學生)文化素質比較弱,在中國畫鑒賞、研究與論文寫作方面尤為明顯,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這一模塊具體可分為三個內容:其一是學術規(guī)范,學術規(guī)范是作學術研究的基礎,也是作學術研究的基本準則,必須了解遵守。其二是選題方法,選題方法是選擇論文研究的題目與方向,一篇論文成功與否,選題十分重要,準確、可行、恰當?shù)倪x題是論文成功的一半,其具體原則,即以小見大,避免重復,觀點新穎,亦可從新材料、新角度、新觀點三個方面去思考。其三是論文寫作技巧,論文寫作技巧是論文寫作過程中具體的方式方法,包括行文、結構、論述、結論、潤色、修改等環(huán)節(jié)。這三個內容共同構成了畫學研究與論文寫作模塊,缺一不可。
此模塊的具體操作辦法由教師給學生講授撰寫論文的技巧,并指導學生選題,撰寫論文,從開始選題到查找資料再到具體展開撰寫都由教師全程跟蹤,全程指導,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最終提高學生論文寫作的能力。
中國畫專業(yè)理論模塊化教學的模式,從方法論的角度切入,改變了以往單純的、機械的、簡單的講授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完善其知識結構,反作用于中國畫創(chuàng)作;能夠提高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使學生畢業(yè)時學位論文的質量得到有效提高;能夠提高學生就業(yè)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學習不僅僅停留在技法上,而且能夠動腦思考,增強綜合競爭能力。
此文為廣西藝術學院教改項目《中國畫專業(yè)課程中理論教學模塊化實踐探索》研究成果。
【李永強,廣西藝術學院桂林中國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