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航 周淼葭

在四川盆地西緣,巍巍二郎山東麓,滔滔青衣江之濱,秀麗的天全縣坐落于此,被綠水青山所環繞。2013年 “4·20”蘆山地震對這座天全縣造成了嚴重損壞,震后,當地百姓在2400平方公里的縣域土地上奏響了產業重建的號角,傳統農業一步跨進現代農業,生機勃顯。
觀光農業讓農民家門口創業
從雅安市區驅車一路向西,經過飛仙關分路繼續向西來到天全縣多功鄉的多功村,在建設正酣的南天新鎮北側,天全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拔地而起,白色的連片大棚和玻璃溫室醒目而耀眼。
這是雅安市第一家采用玻璃大棚技術的農業產業園,今后將為當地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提供強勁的動力。
多功鄉人大主席李建榮在成立示范園項目之初就負責協調相關事宜。他向《當代縣域經濟》記者介紹,天全縣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于今年3月10日開工建設,總共投資3100萬元,按照4A級景點的要求打造,總占地面積近100畝,其中包括現代農業示范園、創意農業園、育苗中心和種植區。
“農業示范園采取有機標準生產方式,經營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現代模式。”李建榮說,園區除了栽種時令蔬菜、瓜果外,還將引進無土栽培、綠色有機循環農業等新模式,重點打造種植、農副產品加工、觀光農業產業鏈。下一步還將計劃引進盆景、花卉等觀賞性植物栽植。
農業示范園在今年5月10日開始進行大棚種植,對周圍老百姓發展高端蔬菜種植起到了一定的帶動作用。附近的老百姓不僅可以到園區來打工掙錢,由新型農民轉變為農業產業工人,還能跟著發展高端蔬菜種植,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
園區初成,萬事待興。在不久的將來,農業示范、觀光旅游將現代農業和休閑農業有機結合,注入體驗農業、觀光農業、自助農業等元素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將生機勃發,成為天全縣乃至雅安全市的綜合性休閑度假旅游區。
高山冷水魚特色發展
雅安境內江河縱橫,水資源十分豐富,水質優良,具有發展養殖的優質自然資源。天全縣充分利用境內豐富的冷水資源,在以前天全河珍稀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救護中心的基礎上,通過擴建,建成了較大規模的冷水魚產業園區,主要從事冷水性魚類樣子技術試驗研究及推廣和冷水性魚類加工。
位于天全縣思經鄉團結村的冷水魚產業園區項目是天全縣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生態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地震災后產業重建的重點項目之一,將建成天全生態經濟強縣的龍頭示范基地,由四川潤兆漁業有限公司承擔投資建設,園區集冷水魚養殖、加工于一體。
記者來到冷水魚產業園時,只見四面青山圍繞,云煙飄渺,位于青山之間的一大片相對平坦的路壩上是一個連一個的冷水魚養殖池,百畝園區內水聲潺潺,魚兒在水底暢游。天全縣潤兆鱘業有限公司經理白清華說,天全冷水魚項目規劃總投資1億元,總占地100余畝。
產業園區養殖的主要是西伯利亞鱘、三文魚、雅魚等名貴魚種,白清華說:“這些魚大多需要經過食品深加工,做成魚籽醬之后出口,每公斤可以賣到三、四千元,收入十分可觀。”
如今,天全冷水魚產業園區項目第一期養殖區已完全建成,擁有高標準流水魚池80畝,建成后可年產魚苗種1000萬尾,帶動農戶年養殖冷水性珍稀魚類3000噸以上。第二期工程為加工區,規劃占地20畝,計劃建設一座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水產品加工廠。整個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產值可達5億元。
龍頭企業帶活獼猴桃產業
眼下,正是獼猴桃成熟豐收的季節。在天全縣,果農收獲、販賣獼猴桃鮮果的景象隨處可見,而天全縣農興源公司作為專業從事獼猴桃種植、系列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更是進入繁忙時期。
在“4.20”地震期間,農興源獼猴桃產業遭受重創,生產廠房車間、生產設備設施、在建工程項目、生產原材料及庫存產品、獼猴桃種植基地等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500多萬元,間接經濟損失近億元。通過一年的災后重建,建成了獼猴桃酒莊——欣妙酒莊。
農興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村群眾大力發展獼猴桃種植。其下屬的“獼猴桃核心示范種植基地”位于仁義鄉,在此區域內建成了200余畝獼猴桃種植核心示范園區,該基地被省科技廳批準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輻射帶動天全縣及周邊區縣近年來新增獼猴桃種植5萬多畝。
欣妙酒莊副總經理李強軍向記者講述了震后這一年多來的艱辛歷程,言談時神思回涌頗多感慨:“最艱難的時刻已經熬過去了,等待我們的是更多的收獲。”
今年7月,欣妙果酒品牌的新成員——獼猴桃白酒進入市場,獲得了良好反響。災后重建開始后,農興源公司重建項目總投資達1.5億元,建設年產1000噸獼猴桃白蘭地、3000噸低度營養果酒、1000噸獼猴桃發酵果酒,以及獼猴桃果茶、獼猴桃果汁飲料生產線各一條,建設獼猴桃品種繁育基地一個,以及建設園區內配套旅游接待設施。農興源的獼猴桃鮮果吞吐量可達到8000噸,酒產量從1200噸提高到2500噸,不僅可以帶動天全縣獼猴桃產業發展,同時可以徹底打消雅安市獼猴桃種植戶產品滯銷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