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宏 黃桐熊

優勢特色在生態
記者:在縣域經濟發展格局中,滎經縣的優勢和特色是什么?
邵文波:滎經是歷史文化名城,發展縣域經濟的優勢在生態,特色也在生態,要實現生態文化、生態旅游、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相互映襯,驅動發展。
首先生態環境優越,旅游資源獨特。作為川西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綠色走廊,滎經森林覆蓋率達60.3%,有“天然氧吧”的美稱,擁有牛背山、龍蒼溝、云峰寺、大熊貓重要棲息地等眾多世界級生態旅游資源。
其次,區位交通良好,水能、礦產資源豐富。滎經承南啟北、連東接西,前臨成都經濟輻射圈,背靠“三州”兩個扇面,京昆高速和國道108線貫穿全境,距成都和雙流國際航空港僅1.5個小時車程,區位優勢明顯;水能、煤礦、花崗巖、鉛鋅金屬礦等儲量十分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64萬千萬,煤炭探明儲量3.28億噸,花崗巖儲量40億立方米以上,鉛鋅金屬礦50萬噸。
第三,工業基礎扎實,發展機遇疊加。全縣形成了以冶金、建材、水電、煤炭等支柱的縣域工業產業體系,“4·20”蘆山地震災后重建、少數民族待遇縣、擴權強縣試點縣等帶來了優惠政策、發展機遇,也為滎經注入了新的活力。
災后重建與產業發展有機銜接
記者:雅安市委提出“圍繞重建中心任務,注重優勢轉化,發展特色經濟,推進縣域經濟整體跨越發展”的要求,滎經將如何轉化優勢、發展特色,實現縣域經濟整體跨越?
邵文波:雅安市委的總體要求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將努力尋求打“硬仗”與補“欠賬”的結合點,將災后重建與產業發展有機銜接,推動縣域經濟實現跨越發展。工業上保持傳統與轉型升級上求突破,牢牢抓住烈太產業園區列入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機遇,做大做強微晶主導產業,并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轉型升級;農業在生態、有機上做文章,堅持全域有機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圍繞天麻、茶葉做優做特上下功夫;三產在生態、文化、旅游融化發展上找動力,扎實推進砂器博物館、砂器博覽苑、顓頊文化廣場、嚴道古鎮等項目建設;城鄉建設在統籌推進上增活力,圍繞宜居、宜業、宜游的理念加快城市建設。
“一核兩翼四驅動”
記者:結合全國全省的形勢,滎經提出的縣域經濟發展思路是什么?
邵文波:結合災后恢復重建,我們確立了“一核兩翼四驅動”的發展思路。“一核”即以縣城改造和烈太產業新城“兩城”建設為軸心,沿G108線繞城路經物流園區、嚴道古城文化綜合體驗區到烈太產業新城再到縣城,形成以商貿物流、文化產業、新型建材為主的城市經濟發展核心。“兩翼”一是指沿滎蘆路,經六合、花灘、泗坪等鄉鎮到三合牛背山,形成以傳統石材、煤炭等工業產業,高山有機生態農業,森林云海觀光旅游為核心帶動的經濟發展翼;二是沿蘆洪路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經大田壩、新添等鄉鎮至天鳳鄉鳳槐村,形成以新型工業、生態有機觀光農業和生態養生度假村旅游融合發展為核心帶動的經濟發展翼。“四驅動”即: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生態文化旅游和現代農業。
圍繞這一思路和目標,我們進一步提出了“2310”的三年短期目標。即:以“鴿子花”形布局,實施“兩城”牽引、“三區”帶動、“十村”建設,力爭三年時間形成以城市經濟發展線、森林云海旅游經濟發展線、鄉村特色農業經濟發展線為支撐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為2020年實現全省同步小康打下堅實基礎。我們力爭到2016年,實現GDP72.9億元,年均增長13.6%,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到2018年,實現GDP96.03億元,階段年均增速14.77%,工業總產值達150億元,集中區產值突破100億元;到2020年,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
縣域經濟競相迸發
記者:滎經將采取哪些措施確保預期的目標得以實現?
邵文波:我們在抓好產業發展的同時,還應該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解放思想,樹立自信必勝的觀念。滎經要從大地震的大災中崛起,需要在打“硬仗”、補“欠賬”,后發追趕、同步小康的進程中大力解放思想,以開拓創新的勇氣點燃發展的引擎,以觀念重建形成強大的思想動力,讓全縣經濟發展的活力競相迸發。
二是抓好干部隊伍建設,形成強大的執行合力。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市委“止懶治庸”專項行動,進一步提振精氣神、聚力抓重建、下水破難題,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實、更好、更有水平。堅持“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集中精力謀大事、集中時間抓要事、集中力量干實事。強化績效管理,加大督查力度,嚴格考核獎懲,形成一套有利于工作落實的工作機制,樹立務實創業的政府形象。
三是狠抓產業項目招商,把項目落地抓在實處。突出抓項目、抓投資,堅持項目總抓手、投資總驅動;穩增長必須穩投資,穩投資必須穩主體;重點解決項目落地的要素瓶頸問題。
四是努力營造干事創業的發展條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做好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對接和簡政工作,應放則放,讓市場感受到“法無禁止皆可為”的寬松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