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道“緊箍咒”密集出臺,社會各界普遍叫好,但也有少數官員干部“暗度陳倉”,隱蔽腐敗。兩會代表委員列舉了廉政“聚光燈”下的一些灰色角落。
會所經濟反彈,“官帽子”吃飯老板埋單 “中央要求整治‘會所中的歪風,然而一陣‘寒風過后會所經濟又有復蘇跡象。”全國政協委員夏濤說。會所“風聲”松了,一些企業老總的“神經”卻繃緊了。河北一經營度假村的董事長說:“有時一天會收到20多個縣里的介紹信,都是介紹關系戶吃住的,咱能讓人埋單嗎?”
打違約金“算盤”,官員假買房真受賄
東部某市一位紀檢干部向記者介紹,為了逃避法律制裁,一些官員和房產商達成“默契”,官員預付十幾萬元定金購房,并約定5至10倍的違約金。房產商故意違約又將房子賣給他人,這名官員向法院起訴房產商違約。經過法院宣判,順利拿到上百萬元的“違約金”。紀檢人員介紹,這種利用買賣房產進行的行賄受賄,方式非常隱蔽,有時候即使紀檢部門掌握了相關線索,也很難拿實并查處。
公車拍出白菜價,百姓質疑定向“賤賣” 河南中牟縣“43輛超編公車拍賣出39萬元”的消息被曝光,質疑之聲層出不窮。雖然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的“解釋”合情合理,但仍有百姓質疑,“一輛車不足9000元,公車怎就拍出了白菜價!”對此,專家稱,由于公車拍賣的定價等信息基本由本單位制定,程序也不盡公開,因此許多“貓膩”很難為外界所知。
腐敗“搭上”互聯網,古玩字畫“裹挾”權錢交易 在互聯網上,有一種名為禮品冊的商品。只要送禮者在網上買了一個禮品冊,將網站賬戶名和密碼發給收禮者,收禮者便可以上網選擇商品。
此外,玉石古玩、名家字畫……“盛世收藏熱”的背景下,打“雅好”之名行“雅賄”之實的貪腐方式浮出水面。此前,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受賄總額中近八成為玉石。
(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