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俄藏未定名《八陽經》殘片考

2014-04-29 23:34:30張涌泉羅慕君
敦煌研究 2014年3期

張涌泉 羅慕君

內容摘要:通過普查《俄藏敦煌文獻》第11—17冊未定名殘片,共計發現《八陽經》殘片63件,對其逐件加以定名并作敘錄,力求清晰、準確、翔實地反映這批殘片的真實狀貌。這對《八陽經》寫本的收集、綴合、校錄等后續整理研究工作都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俄藏;《八陽經》;殘片;定名;綴合

中圖分類號:G256.125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06(2014)03-0160-19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Unidentified Fragments of Sakiz Yukmak in Russian Collection of Dunhuang Documents

ZHANG Yongquan1,2LUO Mujun2

(1.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2.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Abstract: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unidentified fragments in Vol. 11-17 of the Russian Collection of Dunhuang Documents finds 63 fragments of Sakiz Yukmak.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n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d descriptive notes of these fragments. This is very important for future research work, including collecting, piecing together, correcting and recording.

Keywords: Russian collection; Sakiz Yukmak; Fragments; Identification; Piecing together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八陽經》,亦稱《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佛說八陽神咒經》、《天地八陽神咒經》、《天地八陽經》、《八陽神咒經》,是我國早已失傳的佛教疑偽經之一。該經最早著錄于唐圓照撰《貞元新定釋教目錄》{1},但清代以前中國歷代藏經均未收入。直到20世紀初,《大日本續藏經》以“鮮本”校訂,收于卷150。《大正新修大藏經》又以《大日本續藏經》錄文為底本,參校S.0127號,收于卷85。最近,我們對業已刊布的敦煌文獻進行了全面普查,發現各家已定名的《八陽經》寫本計有238號。另檢《俄藏敦煌文獻》第11—1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001年)的未定名殘片,又發現《八陽經》殘片63件{2},現分別考定敘錄如下{3}:

1. Дх.04172

殘片,如圖1所示,僅存6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2—6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b06—1424b13{4}。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2. Дх.04263

殘片,如圖2所示,僅存9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每行存3—11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b10—1424b20。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3. Дх.04286

殘片,如圖3所示,僅存19殘行(其中兩空白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首3行、尾1行下部亦有殘泐,每行存3—8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a12—1423b05。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4. Дх.04600

殘片,如圖4所示,僅存13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首4行上部亦有殘泐,每行存1—13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5a07—1425a21。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5. Дх.04606

殘片,如圖5所示,共4片。殘片1,僅存8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首2行上部亦有殘泐,每行存4—5字。殘片2,僅存1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存2殘字。殘片3,僅存2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存3殘字。殘片4,僅存1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存2殘字,皆為楷書。

按:殘片1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2c28—1423a06。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殘片2中2殘字難以辨認。

殘片3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2b26—1422b27。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殘片4中2殘字難以辨認。

又按:殘片1與殘片3可綴合。綴合后如圖甲所示。兩者抄寫行款格式相同(行距相等,行約17字,字體大小相近,字間距相近),書風相似(字體俊朗,用筆瘦而有力),書跡似同(比較上下兩組殘片皆有的橫、豎、點等筆畫)。兩件殘片雖不能直接相連(據完整寫本,兩殘片中缺29行),但當屬同卷。

6. Дх.04608b

殘片,如圖6所示,僅存12殘行,后部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第4—12行上部亦有殘泐,每行存2—8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2b15—1422b29。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7. Дх.04857

殘片,如圖7所示,僅存4行,前后皆有殘泐,每行約17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5a08—1425a12。

8. Дх.04944

殘片,如圖8所示,僅存9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每行存6—9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2c09—1422c21。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9. Дх.04952

殘片,如圖9所示,僅存7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首3行下部亦有殘泐,每行存3—6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b15—1424b22。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10. Дх.11777

殘片,如圖10所示,僅存4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4—6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b22—1424b26。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11. Дх.11934

殘片,如圖11所示,僅存4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8—12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b26—1424c02。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12. Дх.12612

殘片,如圖12所示,僅存4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4—9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b21—1424b26。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13. Дх.12637

殘片,如圖13所示,僅存7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首3行下部亦有殘泐,每行存2—4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c01—1424c08。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8字。

14. Дх.12740

殘片,如圖14所示,僅存4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2—5行,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b27—1424c02。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8字。

又按:上揭Дх.04952、Дх.11777、Дх.11934、Дх.12612、Дх.12637、Дх.12740號可綴合。綴合后如圖乙所示。6件殘片書風相似(字體俊朗,筆畫有力,筆墨勻厚),書跡似同(比較各殘片中“佛”、“是”、“識”等字),行款格式相同(地腳等高,行距相等,行約17字,字體大小相近,字間距相近),且內容上下左右相互銜接:Дх.04952與Дх.11777左右相接,銜接處分屬兩片的“以”、“成”、“經”、“教”四字皆可成完璧;Дх.12612與Дх.11777上下相接,銜接處分屬兩片的“明”字得以補全;Дх.11934與Дх.12740上下相接,銜接處分屬兩片的“明”、“中”二字拼合無間;Дх.12740與Дх.12637左右相接,銜接處分屬兩片的“即”、“來”二字皆得完整。據此,此六片應可綴合。所存內容始“ ■ ■(云何)(名為八陽經)”句,至“演出大(智度論經)”止,相應文字見《大正藏》T85/1424b15—1424c08。

15. Дх.05078

殘片,如圖15所示,僅存8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每行存6—11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c24—1424a05。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16. Дх.05114

殘片,如圖16所示,共2片。大殘片僅存11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首6行下部亦有殘泐,每行存3—14字。小殘片僅存2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僅存3字,楷書。

按:兩片皆為《八陽經》殘片,小殘片與大殘片第2—3行上下相連,綴合后如圖丙所示。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2b18—1422c03。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17. Дх.05170

殘片,如圖17所示,共4殘片,正背面皆有文字。殘片4-1a,僅存7殘行,后部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3—7字。殘片4-1b,僅存6殘行(其中1空殘行),前部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2—9字。殘片4-2a,僅存4殘行,前部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3—7字。殘片4-2b,僅存4殘行(其中1空殘行),后部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1—7字。殘片4-3a,僅存6殘行,后部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3—8字。殘片4-3b,僅存5殘行(其中1空殘行),前部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3—6字。殘片4-4a,僅存6殘行,后部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4—6字。殘片4-4b,僅存6殘行,前部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4—7字。皆為楷書。

按:上揭4片皆為《八陽經》殘片,為同屬一冊的連續4頁。綴合后如圖丁所示。各殘片行款格式相同(地腳等高,有烏絲欄,換段提行,行距相等,行約14字,字體大小相近,字間距相近),書風相似(字體楷書不工,筆畫粗細相間),書跡似同(比較眾殘片中的捺筆,都是筆畫粗且筆墨濃重),因此判定它們是連續的4頁。4頁前后順序依次是4-2b、4-2a、4-1a、4-1b、4-3a、4-3b、4-4a、4-4b。其中4-2a、4-1b、4-3b、4-4b、分別為4-2b、4-1a、4-3a、

4-4a的反面。比定完整寫本,4-2頁左部殘約6行,4-1頁左部殘約3行,4-3頁左部殘約4行,4-4頁左部殘約4行。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c29—1424c07。

18. Дх.05257

殘片,如圖18所示,僅存6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每行存8—10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b02—1424b08。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19. Дх.05326

殘片,如圖19所示,僅存9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3—9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b01—1423b10。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20. Дх.05542號

殘片,如圖20所示,僅存3殘行,前后及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7—8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b20—1423b23。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21. Дх.05620

殘片,如圖21所示,僅存13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第7—13行上部亦有殘泐,每行存2—12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b04—1423b18。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22. Дх.05779

殘片,如圖22所示,僅存6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4—5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5a18—1425a25。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23. Дх.09893+Дх.09895+Дх.09896

殘片,如圖23所示,僅存27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3—9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c07—1425a24。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8字。

又按:以上Дх.05779、Дх.09893+Дх.09895+

Дх.09896殘片可與Дх.01695綴合。綴合后如圖戊所示。Дх.01695與Дх.05779內容左右相銜接,銜接處分屬兩片的“穿穴五藏”諸字可成完璧,且地腳等高,烏絲欄密合無間,當可綴合無疑。Дх.09893、Дх.09895、Дх.09896綴合而成的殘片為寫卷上部,每行僅存3—9字;Дх.01695與Дх.05779綴合而成的殘片為寫卷下部,每行僅存4—7字;根據殘行首尾文字,比對完整寫本,此卷若完整每行當約17字。綴合后卷中仍有殘缺,不可直接相接。但Дх.01695與Дх.05779綴合而成的殘片的前行末字與Дх.09893、Дх.09895、Дх.09896綴合而成殘片的次行首字均前后相接。如Дх.01695第2行止于“比丘比丘尼”的“比丘”,Дх.09893、Дх.09895、Дх.09896相接的次行(第10行)起于同句的“比丘尼”,其后各句仿此。此外,5殘片抄寫行款格式相同(天頭地腳等高,有烏絲欄,換段提行,行距相等,行約17字,字體大小相近,字間距相近),書風相似(字體方正,筆墨濃粗),書跡似同(比較上下兩組殘片皆有的“無”、“一”、“佛”、“說”、“切”等字),可資佐證。因此,上下兩組殘片亦當屬于同一寫卷。上揭5殘片綴合后所存內容始“(阿賴耶)識天”句,至“ ■ (邪)正由汝己”句止,相應文字見《大正藏》T85/1424c07—1425a25。

24. Дх.05905

殘片,如圖24所示,僅存6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8—10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b08—1423b13。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25. Дх.05968

殘片,如圖25所示,僅存15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第5—6行上部亦有殘泐,每行存5—13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2b17—1422c04。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26. Дх.05992

殘片,如圖26所示,僅存7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首行上部亦有殘泐,每行存1—7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2b15—1422b21。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27. Дх.06395

殘片,如圖27所示,僅存5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首行上部亦有殘泐,每行存2—9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b02—1424b06。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28. Дх.06577

殘片,如圖28所示,僅存7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每行存14—16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2b21—1422c03。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29. Дх.06651

殘片,如圖29所示,僅存3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5—10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c26—1423c29。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30. Дх.06671

殘片,如圖30所示,僅存6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4—12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b21—1424b28。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31. Дх.07034

殘片,如圖31所示,僅存2殘行,前后及下部皆有殘泐,前行存6字,后行存若干殘筆,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b08—1423b09。原本每行字數可能約6字。

32. Дх.08493

殘片,如圖32所示,僅存5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每行存2—8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2b25—1422c02。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9字。

33. Дх.08817

殘片,如圖33所示,僅存5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3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a07—1423a12。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34. Дх.09568

殘片,如圖34所示,僅存7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每行存6—11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2c05—1422c14。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22字。

35. Дх.09894

殘片,如圖35所示,僅存1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行存7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b05—1424b06。原本每行字數暫難確定。

36. Дх.10230

殘片,如圖36所示,僅存5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14—18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a08—1423a13。

37. Дх.10231

殘片,如圖37所示,僅存22殘行(其中2空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首4行下部亦有殘泐,每行存2—11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2c27—1423a21。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38. Дх.10232

殘片,如圖38所示,僅存27殘行(左起第3行為1空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尾3行下部亦有殘泐,每行存2—11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2c14—1423a16。比勘完整文本,右起第1行與第2行間缺4行,原本每行約17字。

39. Дх.10344

殘片,如圖39所示,僅存11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每行存4—15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5a07—1425a18。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40. Дх.11055

殘片,如圖40所示,僅存22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尾6行下部亦有殘泐,每行存1—8字,楷書。

按:左下角小殘片為《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宗義記》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047c21—1047c24。大殘片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2c19—1423a12。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行字不等,約17—21字。

41. Дх.11813

殘片,如圖41所示,僅存9殘行(其中1空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4—6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a10—1423a19。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42. Дх.11850

殘片,如圖42所示,僅存6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1—5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a01—1423a06。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又按:以上Дх.11813、Дх.11850兩殘片可綴合,但難以直接綴合,比對完整寫本,其間仍缺3行。綴合后如圖己所示。

43. Дх.11815

殘片,如圖43所示,僅存10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3—11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b08—1424b20。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44. Дх.11898

殘片,如圖44所示,僅存10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5—9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a27—1424b09。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45. Дх.11910

殘片,如圖45所示,僅存8殘行(其中空2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尾行下部亦有殘泐,每行存2—6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b05—1424b15。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又按:以上Дх.11815、Дх.11898、Дх.11910可綴合,綴合后如圖庚所示。此3片抄寫行款格式相同(行距相等,字體大小相近,字間距相近),書風相近(字體端正,筆畫纖細有力且橫細豎粗),書跡似同(比較三者皆有的“口”、“言”等構件,以及橫、捺、鉤等筆畫),應可綴合,如圖庚所示。綴合后3片內容上下左右相互銜接:Дх.11898與Дх.11815左右相接,銜接處分屬兩片的“前”字合而為一;Дх.11898與Дх.11910上下相接,銜接處分屬兩片的“曰”字得成完璧;Дх.11815與Дх.11910上下相接,銜接處分屬兩片的“曼”字“言”字密合無間,天衣無縫。上揭3殘片綴合后所存內容始“(承佛)威神”句,至“了能分別八識”句止,相應文字見《大正藏》T85/1424a27—1424b20。

46. Дх.11817

殘片,如圖46所示,僅存3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5—6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b14—1423b17。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47. Дх.11843

殘片,如圖47所示,僅存7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6—11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a18—1424a25。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48. Дх.11896

殘片,如圖48所示,僅存5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3—6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a19—1424a24。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又按:以上Дх.11843、Дх.11896兩片可綴合,綴合后如圖辛所示。

49. Дх.11852

殘片,如圖49所示,僅存9殘行(其中1空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1—6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a24—1424b03。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50. Дх.11870

殘片,如圖50所示,僅存8行,前后皆有殘泐,首行上部亦有殘泐,每行16—18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a25—1423b06。

51. Дх.11916

殘片,如圖51所示,僅存7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6—10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b06—1423b13。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又按:以上Дх.11870、Дх.11916號兩片可綴合,綴合后如圖壬所示。此兩片行款格式相同(地腳等高,有烏絲欄,行距相等,行約17字,字體大小相近,字間距相近),書風相似(筆畫纖細,常有曲筆),書跡似同(比較兩件皆有的“如”、“來”、“即”等字),當可綴合。如圖壬所示,Дх.11870號在前,Дх.11916號在后,兩片右左相接,銜接處分屬兩片的“空”可成完璧,烏絲欄亦密合無間,其為同一寫卷之殘片無疑。相應文字見《大正藏》T85/1423a25—1423b13。

52. Дх.11953

殘片,如圖52所示,僅存2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第1行存4字,第2行存2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a05—1423a06。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53. Дх.12015

殘片,如圖53所示,僅存3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5—6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4b08—1424b12。原本每行字數暫難確定。

54. Дх.12101R

殘片,如圖54所示,僅存1殘行,前后及存行上部皆有殘泐,存6殘字,楷書。

按:上揭殘片可能是《八陽經》殘片,因為這組文字在多部經文中存在。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b26—1423b27。原本每行字數暫難確定。

55. Дх.12415V

殘片,如圖55所示,僅存4殘行,前后及每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2—6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c03—1423c05。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為5—6字。

56. Дх.12554

殘片,如圖56所示,僅存7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每行存3—9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a07—1423a13。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57. Дх.12577

殘片,如圖57所示,僅存6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7—10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5a25—1425b03。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58. Дх.12586

殘片,如圖58所示,僅存6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2—5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a07—1423a13。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59. Дх.12593

殘片,如圖59所示,僅存3殘行,前后及每行下部皆有殘泐,每行存10—13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a04—1423a06。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60. Дх.12790

殘片,如圖60所示,僅存11行,前后、首行上下部及尾部4行上部皆有殘泐,每行存3—17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a12—1423a25。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17字。

61. Дх.15463

殘片,如圖61所示,僅存3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7—11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c26—1423c28。原本每行字數暫難確定。

62. Дх.17529

殘片,如圖62所示,僅存1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存4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c28。原本每行字數暫難確定。

63. Дх.18395

殘片,如圖63所示,僅存3殘行,前后上下皆有殘泐,每行存5—8字,楷書。

按:此為《八陽經》殘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T85∕1423c23—1423c25。比勘完整文本,原本每行約20字。

通過上述考定,全面系統地描述了俄藏未定名《八陽經》殘片的狀貌,對進一步整理研究敦煌本《八陽經》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有助于敦煌本《八陽經》寫卷的全面收集。經普查,至今已刊布的敦煌寫本文獻中已定名《八陽經》寫卷共238件,而這批新定名的殘片多達63件,超過已定名寫卷數量的四分之一,補充了大量該經的異本,使得寫卷收集工作更加全面完備。

其次,有助于敦煌本《八陽經》殘片的綴合。通過考察,我們看到這些新定名殘片往往可多片相互綴合。如Дх.04606、Дх.05114、Дх.05170,這3組綴合中,各號新定名殘片所含的多個小殘片可相互綴合。又如Дх.04952+Дх.12612+Дх.11777+Дх.11934+Дх.12740+Дх.12637、Дх.09893+Дх.09895+

Дх.09896+ ?+Дх.01695+Дх.05779、Дх.11850+ ?+

Дх.11813、Дх.11898 + Дх.11815 + Дх.11910、Дх.11843+Дх.11896、Дх.11870+Дх.11916,這6組綴合中,多號新定名殘片可相互綴合。以上9組綴合都得益于本次殘片考定的成果。

另外,也有助于《八陽經》文本的校定。如前所述,清代以前中國歷代藏經均未收入《八陽經》,《大日本續藏經》和《大正新修大藏經》雖有錄文,但兩篇錄文多有存疑、費解之處,所據底本與所參“鮮本”的來源與狀貌又未得其詳。敦煌寫卷的發現為重新校錄《八陽經》提供了豐富而可靠的材料,這批新定名殘片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異文信息。如《續藏經》本中的“甚大吉利,善神加護,延年益壽,福德具足”,BD15051作“甚大吉利,獲福無量”,新定名殘片Дх.11055則作“甚大吉利,獲無量福”;又如《續藏經》本“令得醒悟,速達本心”句“本心”一詞,新定名殘片Дх.11815則作“心本”;又如《續藏經》本“舌常了種種無盡味”句“了”一詞,新定名殘片Дх.05620則作“覺”。這些異文都為后續的校錄提供了豐富的比定材料。

① 參看圓照《貞元新定釋教目錄》,《中華大藏經》第55冊影印麗藏本,中華書局,1992年,第935頁。

② 關于敦煌殘卷定名的方法及程序,參看張涌泉、丁小明《敦煌文獻定名研究》,《中華文史論叢》2011年第2期,第327-407頁。

③ 本文校錄符號對應如下:“■”表示殘一字,“()”內為補正文字。

④ 《八陽經》諸敦煌寫本與《大正藏》本經文多有異文,故曰“參見”。“《大正藏》T85∕1424b06—1424b13”意為殘文對應《大正藏》第85冊第1424頁中欄(abc分別表示上中下欄)右起第06行至第1424頁中欄右起第13行,下文類同。

收稿日期:2014-03-31

作者簡介:張涌泉(1956—),男,浙江省義烏市人,文學博士,浙江省特級專家,浙江大學、浙江師范大學資深教授,兼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敦煌學研究。

羅慕君(1990—),女,浙江省臺州市人,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研究生,主要從事敦煌學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一级福利视频|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97国产在线视频| 另类综合视频|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国产在线第二页|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欧美精品影院| 欧美狠狠干| 欧美第一页在线| 国产特一级毛片| 91麻豆国产视频|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h网站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四虎AV麻豆|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一级毛片高清|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精品三级在线| 欧美在线导航| 亚洲另类第一页|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麻豆精品在线| 丁香六月综合网|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亚洲一区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一本色道久久88|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伊人91视频| 五月婷婷丁香色| 青青操视频在线|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天天综合亚洲|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欧美色综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