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航 黃桐熊



今年上半年,該行堅持以服務“三農”、服務小微和地方為己任,努力構建“大平臺+小銀行”工作模式,推進流程銀行建設,積極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努力實現各項工作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截至2014年6月,各項存款余額達303457萬元,較年初上升32419萬元;各項貸款余額達187116萬元,較年初上升20272萬元。
整合資源
打造“銀商互惠聯盟”平臺
面對日趨激烈的縣域金融市場競爭,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興文石海農商銀行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了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
該中心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為己任,以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為宗旨,以哈行小貸技術為指導,結合客戶需求創新綜合金融服務方式,運用其在縣域金融市場中獨有的“品牌、渠道和客戶資源”優勢,打造了以農商行為后臺支持,以建設平臺、整合資源、交叉聯動、產品創新、三方共贏為目的的“銀商互惠聯盟”平臺。
“銀商互動聯盟”旨在為廣大優質客戶提供一個互相交流、互相宣傳、互相捧場并能充分享用農商行廣告資源的互惠平臺,從而實現資源整合和共享。
一是銀行商戶資源共享實現聯動,即農商行利用自己的品牌優勢和從縣城到鄉鎮到村組的宣傳渠道與客戶共享宣傳資源,讓銀行和商戶的資源都得到最大化利用。二是城鄉互動,即聯盟的商戶成員通過農商行的宣傳渠道把信息傳遞到農村,而農村客戶中的種養殖大戶也通過商戶聯盟成員的宣傳渠道將信息宣傳到縣城,實現城鄉互動。三是跨行業互動,即農商行利用“銀商互惠聯盟”平臺,定期舉辦座談會、小型聚會等,組織商戶間跨行業合作。
創新是永恒的主題,創新更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興文石海農商行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通過對小貸技術的總結,總結出了針對特殊企業重點調查“一現、二表、三品”的調查方法,以“朋友圈、親情鏈、客戶端”為載體的營銷思路,創新推出了以“銀商互惠聯盟”為基石的綜合金融服務。
聯盟成立后,該行利用電視、網絡、LED屏幕廣告等形式對“銀企互惠聯盟”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宣傳,并制作了聯盟成員信息手冊,通過短信提示等對全體農商行持卡客戶進行宣傳,力爭在3到5年內將“銀商互惠聯盟”打造為興文農商行的一個子品牌,最終實現共贏。截至今年4月,該中心成功營銷貸款62筆,合計金額7862萬元。
扶微助小
創建“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
“小微企業”是近幾年經濟熱詞之一,而中小微企業發展至今更被興文石海農村商業銀行放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上。
當“扶微助小”和“惠農興村”成為當下金融部門工作主題時,該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認真研讀文件要求,通過一系列的培訓、考試,最終篩選出一批有思想、有技術、有能力的專業人才隊伍,并創建了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
自中心成立以來,該行便對興文全縣企業狀況進行了全面調查。通過調查,發現國有商業銀行的大部分資金主要投向具有規模經營的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求助信貸支持甚難。而在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中,小銀行支持大客戶力不從心,扶持小微企業則是小銀行與小客戶共謀發展、實現雙贏的良策。
因此,該行加大了扶微助小的力度,集聚信貸規模,盡量滿足小微企業單戶500萬元以下的貸款需求,并把這一市場定位作為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的宗旨,當成為地方實體經濟作出貢獻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堅持“扶微助小”的前提下,該中心進一步細分了市場,要求在貸款規模受限的情況下要首先滿足并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著重支持“種養加”企業,為地方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該中心還積極轉變工作作風,創新信貸管理機制,在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資金供給不足的問題下,及時調整經營思路,將目標市場主要定位于服務“三農”和中小微企業,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地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激活了農村經濟市場,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搭建了一條發展快車道。
堅持“扶微助小”,與小微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是該行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的工作職責,更是履行社會責任、實現企業價值的必然要求。該中心始終以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為己任,以綜合營銷理念為指導,在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的同時,將“重信用、輕抵押”落到實處,努力突破中小微企業底子薄、資產少的融資屏障,積極幫扶中小企業于危難之際,讓中小企業重煥生機,爭取最終實現銀企共贏的目標。
據介紹,興文石海農商行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堅持多為小微企業著想,把幫助解決小微企業資金困難的過程,衍化成為真正推動小微企業健康成長、科學發展,縣域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過程。截至2014年6月中旬,該行中小微貸款在年初基礎上上升了1億元左右,貸款戶戶數上升了220戶;不良貸款率僅達0.5%之內,在風險可控程度上比傳統貸款業務優良得多。
惠農興村
成立“金融服務創新小組”
服務“三農”一直是農村信用社的一項重要職能。當前,農業產業化已成為農業發展的趨勢,然而作為一個投入大、回報慢的行業,融資難卻一直是困擾其發展的重要因素。
針對這一情況,興文石海農商行積極轉變經營理念,以切實履行社會職責,服務“三農”為己任,創新貸款方式,組建了以總行行長羅念任組長,金融部、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等部門以及相關支行的業務骨干為成員的“金融服務創新小組”,根據客戶的不同特征為客戶量身定制信貸產品,以滿足客戶不同需求。
“只用了五天時間,而且不用房產抵押、不需擔保,就拿到了70萬元貸款!”今年5月30日,獲得興文縣首筆土地收益權保證擔保貸款的紅旗糧油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盧建文,在接到興文石海農商行發放的貸款時如是說。
和省內大多數農業合作社一樣,紅旗糧油種植專業合作社常常為錢所困。今年春耕期間,就在盧建文感覺銀行貸款無望時,興文石海農商行深入合作社進行了實地調研。在羅行長的帶領下,金融服務創新小組對客戶的資產、負債、經營情況、資金需求等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最終為客戶量身定制了以土地預期收益作保證擔保的貸款產品,且根據客戶資金回籠的特點為其制定了每年春耕時貸款、秋收時還款的循環貸款融資方案。
據介紹,所謂土地收益權作為擔保即以客戶流轉土地上的種植物收益作為保證擔保,與客戶簽訂黃谷監管協議、銷售款回行協議、賬戶質押協議等,要求客戶在秋收時將所收獲黃谷交由興文石海農村商業銀行進行監管,在銷售時與收購方約定將銷售款劃轉到與銀行制定的賬戶內,并將該賬戶交給銀行托管,最終以銷售款作為還款來源。
“以監管客戶土地收益和銷售款回行作為還款來源,能有效地防范銀行貸款風險,而客戶以土地預期收益作擔保,大大地降低了融資成本和門檻,切實解決了客戶融資難。”羅念介紹說,該行創新推出的農村土地流轉貸款產品,不僅使農村種養大戶和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可以不通過抵押、擔保的方式獲取貸款,而且大大降低了貸款門檻、減少了貸款中間環節。
以紅旗糧油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例,此次貸款使其貸款綜合成本明顯降低,降低幅度約為年利率的5%,直接減少了擔保等中間費用約3.5萬元,且從申請到拿到貸款只用了5天時間。這正如客戶獲得貸款后所說:“以土地預期收益在農商行作貸款擔保,以前做夢都沒敢想的事情居然成真了,以后我們合作社的融資難題算是真正得到解決了,這真是土地收益躍農門,合作經營得騰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