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芳 楊麗 金銀蘭 金江山 張春龍 嚴一字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種質資源之間主要農藝性狀的差異,以篩選出產量高、品質優良的種質資源,為今后桔梗新品種選育奠定基礎。[方法]通過對5個桔梗種質資源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在田間種植后,對一年生桔梗地上部(株高、莖粗、分枝數、莖葉重)和根部(根長、側根數、根粗、根鮮重)主要農藝性狀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結果]5個種質資源除了株高間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外,其他性狀的差異均達到了極顯著水平,其中表現最好的是三成紫花,其次是寧安紫花,長安白花表現最差。[結論]綜合評價認為5個種質資源中,三成紫花表現最好,有望培育成桔梗新品種。
關鍵詞桔梗;種質資源;農藝性狀
中圖分類號S5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2-07398-03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nm(Jacq.) A.DC)別名道拉基、四葉菜、鈴鐺花、土人參等,為桔梗科桔梗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和西伯利亞東部,我國主要盛產于東北部地區。桔梗是一種藥食兩用植物,同時還具有觀賞、保健、美容等價值[1],現在市場銷量很大。與桔梗的栽培方面所作的研究相比,桔梗遺傳育種方面的研究工作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李美善等對桔梗種質資源在不同土壤條件下,其農藝性狀差異表現進行了比較分析,同時應用組織培養技術對桔梗不同種質資源間表現出的不同特性進行了比較分析[2-3]。到目前為止,國內僅育成7個桔梗品種,即“九桔蘭花”(已失傳)、“太桔1號”、“魯梗l號”、“魯梗2號”、“中梗1號”、“中梗2號”和 “中梗3號”[4-7],這遠遠滿足不了生產需要。因此需要把桔梗種質資源進行收集、保存、鑒定研究,在此基礎上,對現有的種質資源進行篩選、改良,是培育桔梗新品種的一條有效途徑。該試驗擬通過對5個桔梗種質資源之間主要農藝性狀的差異比較,以篩選出產量高、品質優良的種質資源,為今后桔梗新品種選育奠定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供試材料為三成紫花、智新紫花、太桔1號、長安白花、寧安紫花等5個種質資源,其種子分別來源于吉林省延吉市朝陽川鎮三成村、吉林省龍井市智新鎮、安徽省太和縣高效農業開發研究所、吉林省圖們市長安鎮、黑龍江省寧安市,其中三成紫花、智新紫花、長安白花、寧安紫花是延邊大學農學院桔梗課題組經過多代系統選擇后獲得的后代種子。
1.2研究方法
1.2.1種植方法。2013年5月27日將以上5個桔梗種質資源種植在延邊大學農學院的中藥材試驗地上,土質為砂壤土,地勢較平坦,肥力中等,試驗地做成1.5 m寬的畦,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每種質資源種植5行,行距為20 cm,株距為5 cm。采用播種尺人工等距點播,其他管理采用常規方法。
1.2.2取樣方法。于2013年9月末取樣,每一種質資源在中間一行連續取10株進行調查。
1.2.3調查方法。株高,用直尺測量從蘆頭頂端到植株的頂點間的長度(cm);分枝數,數出從主莖上長出的分枝的個數(個);莖粗,用游標卡尺測量地上部主莖基部的直徑(cm);莖葉重,將根去掉,用電子天平稱取莖葉的重量(g);根長,用直尺測定主根從蘆頭到根尖(直徑0.1 cm處)之間的長度( cm);側根數,數出從主根上發出的直徑達到0.1 cm以上的根數(個);根粗,用游標卡尺測定主根的最大直徑(cm);根鮮重,根除去泥土后,放在電子天平上稱鮮重(g)。
1.2.4數據分析方法。試驗數據采用DP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5個種質資源之間不同農藝性狀的方差分析從5個種質資源3次重復室內調查結果的平均數及F值(表1)可以看出,5個不同桔梗種質資源的農藝性狀,除了株高的F值達到了顯著水平外,莖粗、分枝數、莖葉重、根長、側根數、根粗、根鮮重等7個性狀的F值均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說明5個種質資源間的性狀均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