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齡瓊
摘 要 計算機的高速發展,讓人類進入了云計算機時代,云計算機是商業理念的實現,當下我國的“避風港”規則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云計算時代下云服務商怎樣適用“避風港”規則成了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云計算機時代本身出發,在論述我國的“避風港”規則,找到其在我國法律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適合存在問題的“避風港”規則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云計算機 云服務商 “避風港”規則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1 云計算機時代簡述
1.1 概念原理
云計算機時代指的是分布式處理、并行處理和網絡計算的發展所帶來的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帶動了一個時代的發展。云計算機并非是使計算分布在本地計算機或者遠程服務器上,而是將其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這樣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模式就與互相網極為相似,這就使企業能夠很好的將資源使用到需要的應用上來。其實從根本上來說,云計算機就是利用互聯網上的軟件和數據實現共同利用的商業模式。
1.2 云計算的七大形式
云計算在形式上主要分為七種,一是SAAS軟件即服務,這種云計算是使用瀏覽器將程序傳送給用戶,這種方式主要被運用到人力資源管理程序和ERP中;二是實用計算,這個主要是最近才在一部分存儲和虛擬服務器公司中得到使用的一種方法;三是網絡服務,這種服務不僅僅可以提供單機程序,還能夠使用網絡互聯網程序;四是平臺即服務,這種形式一般是將開發環境當作是一種服務,這樣可以通過互聯網將自己開發的程序傳到用戶手中;五是MSP管理服務提供商,這是一種很古老的云計算運用形式,大多運用在郵件病毒檢查,程序監督上;六是商業平臺服務,其實就是SAAS軟件即服務和MSP管理服務提供商混合在一起的應用;七是互聯網整合形式,故名思議是將互聯網上提供的服務整合在一起。
1.3 商業現狀
云計算的告訴發展,成為了企業效率和生產力的提升的有效解決方案。各個企業當下都可以在很小的花費的情況下告訴享用強大的IT資源,云計算帶來的沖擊是必然的,云計算機在未來計算機中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首先云計算不需要踐行IT基礎投資就能夠提供以一個平臺來支持業務發展,其次使用云計算提供的平臺是迅速判斷新業務機會的有效手段。相信在未來的商業發展中,云計算機的使用會越來越廣。
2 “避風港”規則的簡述
2.1 簡介
避風港規則簡單的說就是通知加移除規則,就是在網絡提供商沒有能力對大量的數據進行侵權與否的甄別時,由權利人主動的通知網絡服務商自己所受的權力侵犯,如果網絡服務商能夠及時的移除相對應的侵權行為,就不會收到法律的追求。避風港規則最早是美國在1998年制定的《數字千年版權法案》中提出的,這個法案提出了要在確定創作享有版權的原則上,對互聯網提供商建立所謂的避風港,這種避風港可以很好的保護互聯網提供商因無法甄別的情況下產生的潛在侵權行為的維護。
2.2 內容和實質
避風港規則具體指的是網絡服務商對網民上傳到網絡上的信息沒有事先審查的義務,但是有對網民上傳的信息造成侵權行為時的及時移除的義務,在網民上傳信息后發現構成侵權行為時,服務商必須采取相關的措施保護權利人的權益,如果不能夠及時的采取措施保護權利人的權力,權利人有權力追求服務商的相應法律責任。避風港規則的實質其實是法律對于網絡服務商的一種特殊的保護,目的就是為了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避風港規則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納成為互聯網版權保護的核心原則。
2.3 存在的爭議
避風港規則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爭議,最主要的就是三點爭議。首先第一點就是避風港規則是抗辯理由還是免責事由,我國法律相關規定指出,避風港規則是網絡服務商面對侵權糾紛時的一種抗辯理由,至于能否成為事件的免責事由還需要機一部的審查網絡服務商是否具備使用避風港規則的法定條件,二者間的界限規定模糊就造成了一定的爭議;接著第二點就是體現在對權利人的通知要求,網絡侵權行為發生時,許多權利人發現侵權后直接就對法院行駛了自己的訴訟權力,沒有對網絡服務商進行通知,還有就是有些權利者對于網絡服務商是否進行通知沒有明確的證據,這就造成了對網絡服務商是否及時的移除的判斷上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這也就對通知的管理力度上引發了一定的爭議;第三點就是關于網絡服務商處理辦法的爭議上,侵權行為出現后,網絡服務商怎樣做才算真正的符合避風港規則呢?對于侵權行為的移除網絡服務商就是最好的處理方法就一點法律責任都不用承擔嗎?怎樣才算網絡服務商正確的處理方式就成了避風港規則所引起的又一大爭議。
3 “避風港”在我國法律上存在的問題
避風港規則最先提出的是在美國的《數字千年版權法案》中,隨著云計算機的不斷使用和發展,這種規則就慢慢的被使用到對于網絡版權的保護上來,千年在美國的《數字千年版權法案》中規定較為周密嚴謹,但是由于國家和制度的不同,我國法律并不能夠進行完全照搬,這樣就造成了我國對于避風港規則的相關規定就存在了一定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1)使用避風港規則的前提規定的缺少
我國法律在使用避風港規則的前提規定上有著一定的缺陷,這樣就為許多網絡服務商責任的逃避提供了一定的條件,不利于權利人利益的保護。侵權人對于權利人的侵權行為多次發生后,網絡服務商還可以使用使用避風港規則這一點上就是在侵權人受到的反復侵害的同事,網絡服務商卻不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網絡服務商在沒有法律的約束的情況下,為了自身的便利和成本的節約就會對權利人受到侵害是提出一定的申辯理由,導致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不能夠得到保障,因此對于使用避風港規則的前提規定還是很有必要的。
(2)通知要件規定不詳細
前文提到的爭議中有提到第二點爭議就是在通知的界定上,我國法律在通知要件的規定上確實存在一定的缺陷,就導致我國網絡服務商在責任追究時以權利人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通知為由進行相應責任的逃避,這種情況其實在近年來沒少出現。
(3)責任承當方式規定的缺少
我國法律對于權利人的保護方面的規定不是很合理,我國法律規定關于版權的賠償最高額度為50萬元,相對于侵權人造成的高額的利益相比,賠償的金額太少,這樣就造成了許多人在明知到會受到法律追求的情況下還會去進行侵權行為,因為侵權后造成的經濟利益要遠遠高于所要承擔的罰款金額。網絡提供商在其中會收到網絡點擊量帶來的經濟利益,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對侵權行為的移除。
4 從2011年百度文庫糾紛問題看避風港規則存在的問題
2011年3月5日,在第28個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國內50多名作家聯名發布《三一五中國作家討百度書》,參與這次事件的主要由沈浩波、路金波、韓寒、郭敬明、賈平凹等知名作家,50多位知名作家譴責百度文庫以“免費分享”為借口,侵犯作家的合法權益,聯合呼吁全體作家共同起訴百度。這次事件的發生其實是有一定原因的,在此事件發生以前,已經有多次對于百度文庫的維權行動,但百度都是按照網絡避風港規則進行責任回避,說百度沒有對用戶上傳文件進行審核的義務,不應承擔侵權行為。百度聲稱會對侵權行為48小時內審核處理,一般基本都是在48小時左右刪除相應的信息,但是這些侵權信息后再之后的一段時間內繼續被其余網民上傳至網絡,造成再次侵權。這次百度文案糾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當下避風港規則中存在的弊端,首先百度文庫可以多次使用避風港原則,這就暴露出我國避風港規則對于使用的相關方面規定的短缺,百度文庫對第一次侵權行為使用避風港規則可以說的通,多次侵權行為還在使用避風港規則就具備了其專門逃避法律責任的嫌疑。其次,百度聲明是在48小時內進行處理,而且對于什么時間通知的還需要專門的部分看到的時間起算,這樣對于權利人來說,如果相關部門沒有看到你的通知,就代表著權利人被侵犯的時間會被無限期的延長,這對于被侵犯者來說是嚴重的。最后對于侵權人的賠償問題上,根據相關數據表明,百度文庫在最近幾年的幾次對權利人賠償的金額上最多金額是50000元,相對于50000元的罰款來說,百度文庫由于網上閱讀瀏覽量所創造的經濟利益是這上百倍甚至是上千倍,權力者損失的經濟也不僅僅是50000元可以彌補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就說明了我國在避風港規則上的嚴重缺陷。
5 網絡服務商適合“避風港”規則的方法
(1)找到避風港規則適用的主體
其實許多人對于避風港規則存在著一定的錯誤認識,許多人都認為所有的網絡服務商都可以使用避風港規則進行責任的抗辯,其實這是不對的,避風港規則中明確規定網絡服務商可以使用避風港規則進行抗辯的條件,那就是必須在缺乏對實際情況的知曉狀態,沒有意識到侵權行為的發生,所以正確認識到網絡服務商使用避風港規則的前提是網絡服務商所必須了解的。只有在認識到避風港規則使用的主體之后才能夠更好的進行避風港規則的使用。
(2)正確的判斷網絡服務商采取的措施
正確判斷網絡服務商采取的措施是否滿足避風港規則是使用避風港規則所必須知道的,避風港規則明確規定是網絡服務商在及時有效的移除侵權行為的前提下,才能夠不受到法律責任的追究。及時有效的移除權利人被侵權的信息并不僅僅指是在權利人行使通知的第一時間進行移除信息,二是還要對權利人造成的影響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樣網絡服務商才可以使用避風港規則。為了能夠更好的適合避風港規則,網絡服務商必須知道要自己在權利人發生被侵權行為時怎樣的措施才算是及時有效。
(3)正確認識網絡服務商所要履行的義務
其實網絡服務商不僅僅有對侵權行為的移除的義務,還有對侵權一方進行追求其法律責任的權力和義務,我國法律規定如果網絡服務商沒有對侵權一方形式自己所要履行的義務(賬號的封停警告、責任人的警告處理或者追求法律責任等),那么網絡服務商將不具備使用避風港規則的資格,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適合避風港規則,網絡服務商必須知道自己自己在權利人發生被侵權行為時不僅僅要做到對侵權行為的及時有效的處理,還要做到對侵權人的責任追究,具體的責任視情況而定,防止侵權人發生二次侵權,對權利人做到有效的保障。
6 結論
隨著云計算機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發展速度變得也就越來越快了,網絡服務商要想能夠更好的適用避風港規則必須要知道避風港規則適用的主體、自己采取的措施是否及時有效、自己是不是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適應云計算機帶來的時代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楊以.避風港規則在審判實踐中適用的再審視——從百度文庫侵權糾紛談起[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4:57-61-103.
[2] 劉姣,肖冬梅.云音樂存儲服務提供商的版權責任——以“百代訴MP3tunes案”為視角[J].科技與法律,2013,05:21-26.
[3] 秦珂.云計算環境中的圖書館著作權管理問題初探[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09:5-8.
[4] 謝雪凱.審查義務:在線服務商主觀過錯之軸心——立法與判例的啟示[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3,03:9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