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 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商務的運作模式,在極大提高商務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也遇到了嚴峻的挑戰。如同工業革命對于工業時代的影響一樣,電子商務作為新經濟的開拓者,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新的在全球商務平臺上迎頭趕上的機會。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一個系統環境,這個系統環境既要求“硬件”上的基礎設施,還要有“軟件”上的政府和監管部門所創造的制度環境。另外,“第一代與第二代B2B網站”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網絡營銷的需求了,升級到“第三代B2B電子商務網站”是這些電子商務公司經營策略的迫切需要。本文擬對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作一分析,并簡要探討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模式與策略。
關鍵詞 電子商務 網絡安全 企業間電子商務
中圖分類號:F713.3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21世紀是一個數字化、網絡化和知識經濟的社會,信息產業將成為國力競爭的焦點,也是國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直接影響著國家在新世紀的生存和發展。隨著Internet的迅速發展,以因特網為基礎的電子商務應運而生,它不僅正在改變著各行各業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而且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因其具有超越時空界限、雙向信息溝通、交易手段靈活和交貨方式快速等特點,將改變傳統的貿易形態,為經濟發展提供原動力,成為各國國民經濟發展一個重要的增長點。因此,許多國家都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作為新世紀的一項重要國策。而發展電子商務必須是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并舉。
電子商務觸發了人類社會全方位的深刻變革,電子商務也將是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商家、消費者、銀行通過Internet連接在一起,信息的傳遞通過網絡進行的,由于Internet本身在安全上的脆弱性以及信息具有可復制、可偽造、可修改且不留痕跡等特點,這就意味著交易的風險性和隨機性比傳統的商務活動加大,因此相對傳統商務模式而言,對電子商務交易的安全問題有著更高的要求。中國電子商務總體上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諸多因素的制約使得電子商務的發展遠遠落后于人們的期望值。另外,“第一代第二代B2B網站”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網絡營銷的需求了,升級到“第三代B2B電子商務網站”是這些電子商務公司經營策略的迫切需要。部分網站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只是當涉及如何升級的問題時,往往會感覺有很多困惑之處。
1 發展我國電子商務的模式與策略
1.1 加強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宏觀規劃和指導
發展電子商務是政府經濟工作的責任。在發達國家,發展電子商務主要依靠私營企業的參與和投資,但政府仍然需要積極引導。在發展中國家,則更需要政府的直接參與和幫助。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企業規模偏小,信息技術落后,債務償還能力低,政府的參與有助于引進技術、擴大企業規模和提高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另外,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信息產業都處于政府壟斷經營或政府高度管制之下,沒有政府的積極參與和幫助將很難在這些國家快速地發展電子商務。
正確的指導原則對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必須發揮政府的宏觀規劃和指導作用,明確各級政府在推動電子商務發展中的責任,制定相應的電子商務發展規劃,通過規劃,協調、組織和引導電子商務的發展。
正確的指導原則應著眼于21世紀,將電子商務看作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推動力,應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制度框架的統一性。在此基礎上,需要認真研究借鑒國際經驗,吸取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體現我國發展特色的電子商務發展戰略。
1.2 鼓勵試點,積極引導,推動企業參與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企業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基礎,是原動力。因此,當前要下大力氣抓好企業信息化,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建立起現代化企業制度為目標,對現有的企業管理、業務流程進行改革和優化,適應市場競爭的外部環境,金融電子化既是信息化的要求,也是電子商務的保證,沒有金融電子化,就不可能實現網上交易和結算,因而就談不上實現真正的電子商務。金融電子化要實現跨行、跨地區的貿易結算、資金劃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企業和個人提供方便、適時的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政府和企業的積極參與和推動。
在推廣電子商務的過程中,應鼓勵試點,取得經驗,逐步推開。電子商務涉及的領域眾多,形式多樣,加上中國行業和區域差別較大,企業管理水平有高有低,對電子商務上的認識不統一。在這種情況下,試點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應在一些管理和經營特點比較適合電子商務發揮的領域中推行電子商務,例如計算機軟件產品、出版發行業、銀行、外貿、零售業、民航、證券等。讓這些企業先行動起來,獲得成功,再帶動其他企業。同時應注意推廣重點的選擇。大企業資金雄厚,上馬比較容易,但有些大企業運用傳統商務一直做的比較好,讓他一下子改變營銷方式容易遇到阻力,而有些中小企業更需要借助于電子商務促使自己的產品走向市場。因此,也許某些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積極性會更高一些。
其次,對于那些經濟比較發達、信息化程度比較高、領導重視、對電子商務有需求和有效益的地區,應鼓勵他們不失時機地發展各種方式的電子商務以發揮其示范效應,以便在電子商務和傳統商務的結合中逐步擴大電子商務比重的做法。電子商務解決不了的問題先由傳統商務的老辦法解決,這樣,電子商務的起步和發展就會容易一些。
對于積極開展電子商務的試點的單位,應在資金、稅收、宣傳等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由于電子商務是個新興行業,運行中也會出現除技術之外的許多問題,如網絡廣告問題、信息污染問題、專業化問題、無序競爭問題等。從宏觀角度加強行業管理,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才能保證我國電子商務實現良性發展。
1.3 進一步加快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
電子商務的發展取決于信息終端設備的普及程度。因為信息基礎設施建成后,必須與信息終端設備相連才能實現電子商務活動。因此信息終端設備的普及程度,如電話、個人計算機、移動電話的普及率等都將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制約因素。對于上述終端設備,我國的擁有總量和增長率雖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擁有量卻遠遠落在后面。我國的東部、西部、中部地區的發展還極不平衡,中、西部信息終端設備的相對匱乏將成為這一地區發展電子商務的極大障礙。
企業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動力,對現有企業的管理模式、業務流程進行改革和優化,使之適應信息經濟的要求,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抓緊抓好。金融電子化是電子商務實施的保證,沒有金融電子化,就不可能實現網上交易和結算,因而就談不上真正實現電子商務。金融電子化要實現跨行、跨地區聯網貿易結算、資金劃撥,真正為企業和個人提供方便、實時的金融服務。
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講,進一步加強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應著重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1)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首先必須是國家行為。美國在發展計算機信息網絡以及信息基礎設施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政府一貫的決策、支持和引導行為。這個經驗是應當借鑒的。國家在大力推廣電子商務應用時,應當高度重視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把這種建設作為電子商務應用的重要戰略組成部分。
(2)建立平等開放的市場競爭機制是建設和發展我國信息基礎設施的關鍵。盡管我國已經開始改變郵電部獨家運營郵電通信業務的局面,但是真正的競爭局面很難形成。根據不少發達國家發展計算機信息網絡,特別是發展Internet/Intranet的經驗,搞電信業壟斷的國家Internet的發展就比較緩慢。例如一些歐洲國家和日本。而電信業開放的美國、加拿大等國家,Internet/Intranet以及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就發展迅速。競爭的最大收益者是用戶,他們總是可以得到較好的服務和低廉的價格。電子商務推廣的快慢,是和網絡使用的價格高低密切相關的。
(3)優先發展Internet/Intranet技術為主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并為高速信息網絡的過渡作好準備。在Internet/Intranet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兩者中,同時規劃和建設是必須的。這是實現跳躍式發展的關鍵。但是,兩者的發展策略又有所不同。對于國民經濟急需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工程,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術進行建設是一條實用快捷的路線。這里特別要指出,首先建設全國性的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絡,并且由國家給予優惠的價格政策使其長期運行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擬采用高技術的研究方法,重視實現示范工程,并且特別注意Internet/Intranet技術的發展動向。
(4)在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中,設立計算機與通信一體化的研究計劃。消除不同學科的狹隘和偏見,在我國高技術研究計劃中列入計算機網絡及其應用研究計劃。特別應該注意開展計算機信息網絡在電子商務應用中的相關課堂,推動其普及和發展。
1.4 加強安全技術的研究和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
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解決安全性和可靠性問題。計算機安全技術本身的發展就存在一個時滯的問題。病毒的感染、黑客的侵襲更使人們對計算機的安全性,特別是網絡上電子商務運行的安全性產生懷疑。這種情況對電子商務的推行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使公眾在電子商務前裹足不前。有關部門應組織一只精干的安全技術研究隊伍,集中力量盡快解決電子商務的安全技術問題,包括密碼技術、防火墻技術、認證技術、留痕技術等,并能夠隨著計算機和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改進這些技術。
為保證網絡交易的安全,應著手建立相應的國家級的安全控制中心系統。這一系統應包括國際出入口(信息海關)監控、電子交易證書授權等十個分中心。通過各種安全控制分中心的協調作用,將電子商務交易風險降低到最小限度。
電子商務是通過信息網絡傳輸商務信息和進行貿易的,與傳統的有紙貿易相比減少了直接的票據傳遞和確認的商業交易活動,因此要求電子商務比有紙貿易更安全、更可靠。這里一方面需要技術上的保證,如電子簽名、電子識別等技術手段的采用;另一方面需要通過標準的形式把這些技術手段確定下來。
參考文獻
[1] 楊千里.電子商務技術實務.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
[2] 王健.電子商務.學苑出版社,1999.
[3] 成棟.電子商務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 楊堅爭.經濟法與電子商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David VanHoose,E-commerce Economics.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6] David Bearman 著,王健譯.電子證據—當代機構文件管理戰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7] 韓曉虎.簡明電子商務法律.重慶大學出版社,2005.
[8] 黃健英,李成岳.解密中國電子商務.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