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法
殺向餐飲管理后端的大眾點評
為什么說大眾點評將目光瞄準了餐飲后端管理的市場呢?要知道,十年前大眾點評從“點評”這個切入點進入了餐飲市場,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高速成長,現在它已經成長為生活服務O2O平臺的老牌公司。目前,大眾點評正在按照優惠券、團購、外賣和訂座點餐這些道路,不斷地拓展著自己的業務縱深。
可是,大眾點評畢竟是一家IT企業,在按照這樣的道路發展時,將無法回避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國內餐飲商家那十分薄弱的IT基礎。雖然目前所有線下的企業都在想方設法向互聯網靠攏,但這些企業IT基礎薄弱的問題在短時間內卻無法得到有效地解決。這也就導致了線上和線下不能做到高效率的聯通,信息錯誤和不對稱的問題會十分突出。要如何解決這樣的難題?加強線下企業的后端建設無疑是最好的解決途徑。
于是,大眾點評出手了。今年1月,大眾點評投資了餐飲外賣系統和呼叫中心軟件供應商上海智龍。5月13日,大眾點評宣布投資自助點菜應用《大嘴巴》,大嘴巴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面向餐飲企業的自助點餐解決方案服務商。9月18日,大眾點評宣布對石川科技進行B輪投資,持股比例超過10%。公開信息顯示,石川科技成立于2000年,其業務是提供餐飲ERP系統,客戶群主要是中高端餐飲企業。9月23日,大眾點評投資入股國內領先的餐飲ERP廠商天財商龍,雙方達成戰略合作。一時之間,大眾點評就已經入股了國內市場上比較知名的12家餐飲EPR企業的其中兩家,如果再加上今年5月入股的餐飲外賣網站“餓了么”(編者注:“餓了么”雖是外賣網站,但也自行研發了一套面向商家的餐飲后臺管理系統),大眾點評手中握有的餐飲EPR企業已經達到了5家,其“圈地”餐飲后端管理市場的野心不言自明。
殺向后端,意在整合
一舉入股這么多家的餐飲ERP企業,大眾點評的野心顯然遠遠不止幫助線下企業建立IT后臺系統和圈地餐飲后端管理市場這么簡單。那么,大眾點評此舉的深層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或許,我們可以從大眾點評副總裁姜躍平在接受采訪時說的話看出些端倪。在入股天財商龍之后,姜躍平談及大眾點評在餐飲ERP市場上的種種動作時表示,連續投資ERP企業看中的是他們的商戶基礎、團隊以及這個領域的探索性。是的,商戶基礎,或許這正是大眾點評最為看重的地方。僅以天財商龍為例,目前這家公司在西餐、快餐和火鍋等幾個品類上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系統,合作商戶超過5萬家,其中包括金漢斯烤肉、綠茵閣西餐和巴貝拉等近2萬個品牌連鎖商戶。
在餐飲O2O市場的發展歷程中,團購是第一個引爆點,其目的在于通過價格戰的方式搶奪C端用戶。但在“千團大戰”硝煙四起的同時,線下B端商家卻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部分團購平臺為了擴大規模,線下簽約的商戶參差不齊,有些連基本的營業執照都沒有,更不用提信息系統。因此,當團購這片市場在“千團大戰”后塵埃落定,餐飲O2O企業除了繼續擴大線下商家覆蓋外,也紛紛開始注重商家質量。可是,餐飲業是非常分散的一個產業,要如何進行整合才能提升競爭力呢?
很顯然,從餐飲ERP的角度出發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餐飲ERP,餐飲產業信息化水平在基礎設施環節會得到巨大的提升,這種提升在未來就意味著線上和線下的無縫“連接”。而圍繞這樣的“連接”,餐飲O2O就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目前,大眾點評在產品服務方面,已經由點評延伸至團購、預定和外賣等,流量方面已經接入《微信》和QQ兩大平臺,如果再加上餐飲ERP,其打造O2O生態的路徑將是對前中后端的縱深整合。中端品類擴張接入了“餓了么”和《大嘴巴》等,后端則通過投資技術公司提升線下商家運營效率,而其前端通過騰訊的平臺也將更多的整合全網流量。另外,在現有的餐飲O2O企業中,大眾點評是唯一擁有內容的平臺,即“點評”業務,用戶可以基于該業務完成消費決策。這就讓大眾點評帶有了一些媒體屬性,這對商家品牌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在此基礎上,通過團購、外賣和預訂等業務實現交易,將流量變現,由此就可將餐飲的各個環節整合成一個O2O閉環,形成生態圈。
殺向后端之后,大眾點評行不行還得看騰訊
既然在接入了眾多后端資源之后,大眾點評有可能將各方資源整合成一個O2O閉環,那么再之后呢?大眾點評能不能走得更遠?
或許,這個問題連大眾點評自己都沒有辦法掌控,因為它背后還站著一個騰訊。目前在餐飲O2O領域,大眾點評的最大對手就是美團網,而在京東和阿里巴巴相繼上市之后,下一對IPO的競爭對手就是大眾點評和美團網了。通常來看,上市之前,也是企業“貼金”的密集期。從并購速度而言,目前背靠騰訊的大眾點評要快于背靠阿里巴巴的美團。當然,美團的落后或許與阿里巴巴在美團中的持股比例不高有一定關系。可是,阿里巴巴在今年9月28日以28.1億元入股了石基信息,而石基信息曾在2011年11月收購了北京奧運會餐飲信息化軟件供應商上海正品貴德軟件公司,這也就意味著對手美團也很有可能掌握著餐飲ERP這個閉環的大籌碼。所以,餐飲O2O領域背后的真正角力者,依舊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大眾點評在今后的路上行與不行,騰訊今后給予的支持力度到底有多大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