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
摘要[目的]為了研究在小麥不同生育期噴施“生態源”葉面肥的表現及增產效果。[方法]以小麥品種石麥18為試驗材料,以噴施清水處理為對照,分別在小麥返青期、拔節期、孕穗期、灌漿期噴施“生態源”葉面肥。[結果]在小麥這4個生育關鍵時期噴施“生態源”葉面肥能提高分蘗成穗率,提高抗干熱風能力,增加千粒重,大幅度提高產量,其中,在小麥這4個時期分別噴施3 750 ml/hm2的“生態源”葉面肥效果最好,增產達18%以上,收益最好。[結論]在研究條件下,噴施“生態源”葉面肥能顯著提高小麥產量。
關鍵詞“生態源”葉面肥;小麥;性能;產量
中圖分類號S5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2-07363-02
小麥是河北省重要的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生育期較長,需肥量大。由于生育后期干熱風頻繁,小麥千粒重和品質下降,使得小麥產量受到很大損失[1]。科學施肥是提高作物營養、確保作物穩健成長的重要手段。葉面噴肥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增產新技術。在蔬菜和果樹上進行的研究表明,施用含有氨基酸、黃腐酸的葉面肥能夠使得作物生長健壯、抗病能力增強,果實色澤好、口感好,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在小麥生長后期進行噴施,是補充小麥營養、調節小麥生長、增加小麥抗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2-7]。“生態源”葉面肥是近年來開發的一種含有氨基酸、黃腐酸等高生理活性物質的新型多功能肥料,在蔬菜和果樹上已具有比較明顯的性能、產量優勢,但在小麥上的施用效果鮮有報道。以石麥18為試驗材料,在小麥返青期、拔節期、孕穗期、灌漿期進行“生態源”葉面肥噴施試驗,探索該肥料的施用效果,旨在為該肥料在小麥生產上推廣施用提供科學依據[8]。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供試小麥品種為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的小麥品種石麥18。供試肥料品種是由滄州坤源生態有限公司生產的“生態源”葉面肥。該肥料是一種含有氨基酸類物質的新型多功能葉面肥,主要養分氨基酸≥100 g/L,微量元素(銅、鐵、錳、鋅、硼等)≥20 g/L。
1.2試驗方法試驗在辛集市軍齊鄉劉章村進行。該試驗地土壤條件良好,土質為壤質潮土,土層深厚,地勢平坦,肥力均勻,保水性能良好,有機質含量為82 g/kg,pH為7.7。所有試驗區的栽培條件一致,符合試驗條件。前茬作物為玉米,于2012年10月8日播種,底肥施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銨300 kg/hm2,播種量180 kg/hm2,播深3~5 cm,基本苗數285萬株/hm2,2013年6月7日收獲[9]。在小麥的返青期、拔節期、灌漿期、收割前期,分別噴施“生態源”葉面肥,噴施濃度為1∶500。試驗設5個處理(表1),以噴施清水作為對照(CK),其他管理同大田常規。收割前對穗數、穗粒數、千粒重進行比較,收割后通過測產比較葉面肥的噴施效果。
2結果與分析
2.1噴施小麥葉面肥對小麥苗期的影響苗期噴施“生態源”葉面肥可使小麥葉片變寬、增厚,小麥光合作用增強,葉綠素含量增加,返青快,有效分蘗增多,根系發達,苗齊苗壯,有效防止小麥黃葉、死苗、黑根、死根和紋枯病的發生[10-12]。
2.2噴施小麥葉面肥對小麥產量結構及產量的影響小麥灌漿期噴施“生態源”葉面肥可迅速增加干物質的積累,加速小麥灌漿、穗長、粒飽、落黃好,千粒重大幅度增加,莖稈粗壯,抗倒伏,有效防止赤霉病的發生,增產達18%以上。
從表2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處理Ⅰ穗數增加了1.1萬穗/hm2,穗粒數增加了0.5粒,千粒重增加了0.6 g,產量增加了240.5 kg;處理Ⅱ穗數增加了10.3萬穗/hm2,穗粒數增加了0.9粒,千粒重增加了1.1 g,產量增加了537.2 kg;處理Ⅲ穗數增加了18萬穗/hm2,穗粒數增加了1.4粒,千粒重增加了1.6 g,產量增加了847.4 kg;處理Ⅳ穗數增加了49.1萬穗/hm2,穗粒數增加了1.7粒,千粒重增加了1.9 g,產量增加了1 361.1 kg。比較可以看出,增產效果大小順序為處理Ⅳ﹥處理Ⅲ﹥處理Ⅱ﹥處理Ⅰ﹥對照,其中處理Ⅳ增產幅度最大,達到18.2%,差異達到0.05顯著水平。
3結論與討論
在小麥生育的各個關鍵時期噴施“生態源”葉面肥,能夠提高分蘗成穗率,提高小麥的抗干旱、抗干熱風能力,增加干物質積累,落黃好,成熟早,整齊度高,增加千粒重,從而實現小麥的高產穩產[13-15]。研究表明,在小麥的返青期、拔節期、孕穗期、灌漿期噴施“生態源”葉面肥,能夠優化小麥產量結構,達到增產的目的,其中,在小麥這4個時期分別噴施3 750 ml/hm2葉面肥的效果最好,增產18.2%,產投比達4.90。所以,該技術可以在小麥生產中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月華,劉強,崔瑞巧,等.葉面噴施萌幫水溶性肥料對小麥產量的影響[J].河北農業科學,2012(9):50-52.
[2] 張精英.小麥中后期葉面噴施[J].現代農業科技,2006(7):35.
[3] 汪洋,張慎舉,侯樂新,等.豫東沙壤土強筋小麥應用葉面肥增產保優效應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10(9):35-36.
[4] 李向東,季書勤,呂鳳榮,等.中后期綜合調節措施對強筋小麥早衰的防控措施[J].麥類作物學報,2011,31(6):1141-1147.
[5] 王士奎,劉衛萍,張志民,等.寡聚酸鉀泡騰片對小麥早衰及產量的影響[J].河北農業科學,2010,14(10):10-12.
[6] 勞紅磊.小麥噴施水溶性肥料的肥效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2):58,73.
[7] 白紅波,呂平安,呂元豐,等.小麥花后葉面噴肥對籽粒灌漿和產量的影響[J].農業科技通訊,2012(3):41-43.
[8] 徐中連,王素霞.生命素在棉茬小麥上的噴施效果[J].河北農業科學,2012,16(8):45-46,50
[9] 史占良,郭進考,何明琦,等.高產抗倒廣適冬小麥新品種石麥18[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9(S2):102-103.
[10]程小丹.棚室蔬菜應用噴施寶效果好[J].現代農業科技,2014(4):47.
[11] 夏書貞,楊留德.方城縣小麥噴施氨基酸葉面肥效果顯著[J].河南農業,2011(15):12.
[12] 張志宏,常景玲,田養生.氨基酸復合葉面肥在小麥生長中的作用[J].安徽農業科學,2009(24):35-37.
[13] 丁克學,陳際標.小麥噴灑不同葉面肥的增產效果[J].安徽農業科學,2000,28(2):218.
[14] 張祎,趙小慶,張德玲.“美洲星”葉面肥對小麥的增產效果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2):10443-10445.
[15] 李俊紅,丁志強,張潔.葉面肥在生產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耕作與栽培,2008(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