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玲 劉付東標 夏春華
摘要逸家公園位于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地理區位條件優越,交通較為便利,通達性較強。該項目總面積約33 043 m2,整個方案以“家里的公園,公園里的家”為設計主旨,運用現代自然的設計風格,并結合湛江當地的海洋文化和景觀特色,努力尋求人性化的景觀,從而營造出一個充滿人性化空間和溫暖舒適的“家的港灣”。在設計中,自然的圓滑曲線與現代直線相結合,同時迎合“家”的主題,并以“人性化、娛樂性、休閑性和舒適性”為設計思想,打造一個猶如“家”般舒適的景觀環境,使生活在現代水泥森林中的人們在繁華的鬧市中尋找到一個可以感受溫暖舒適感,又能親近自然的地方,從而讓人們身在其中感受到家一般的歸屬感。
關鍵詞公園;現代自然;人性化;家的港灣
中圖分類號S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2-07488-04
在現代都市中,公園是城市人群主要的休閑娛樂場所[1],而面對當今社會的鋼筋混凝土叢林,人們希望看到的是藍天、白云、碧水、綠影,在碧水綠樹中,讓身心在大自然環境中受到洗禮和凈化,讓煩躁的心平靜安詳[2],從而獲得城市歸屬感。該項目的景觀設計以此為出發點,將湛江海洋文化元素融入景觀之中,通過各種景觀元素的有機組合,凸顯“家”的設計主題,從而創造出尺度感適宜的人性化景觀空間。
1項目概況
該項目位于湛江市霞山區,并處于霞山區的中軸線上,交通便利,人流量較大,區位條件優越,該基地地形呈現為一個“凹”地形,西側的建筑布局較為雜亂,環境衛生也較差,且存在安全隱患,在進行公園的景觀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基地的周邊環境情況。
2項目設計定位
以“家里的公園,公園里的家”為設計主旨,結合湛江的海洋文化,采用現代自然風格,打造一個具有當地特色海洋文化,且尺度感適宜,猶如“家”般舒適的現代公園,從而營造以“平實、安靜、輕松、舒適”的居家般生活為主題的景觀氛圍,創造人性化的景觀。老百姓喜歡的、喜聞樂見的景觀,就是好景觀[3]。
3設計原則
(1)結合地形地貌:在原有的“凹”地形基礎之上,根據景觀的需要進行局部的微地形處理。
(2)人性化:綜合考慮周邊環境條件,熟悉了解使用人群的需要,創造出人性化的空間。
(3)感受自然:借助地形、水體和植物,充分營造舒適的環境,改善原有環境質量。
(4)感受鄉土:考慮當地特色文化,從中吸取精華,充分將鄉土文化引入到景觀之中。
(5)感受交流:在原有地形的基礎上,考慮人的習慣性活動,從而營造多元化的活動交流場所。
4立意構思
現代都市中到處充斥著光與反射的“棱角”,人們漸漸地開始渴望更多綠色的放松身心的地方,因此,以此為出發點,本方案以“逸·家”為主題線索,結合湛江的海洋文化,營造一個具有“家里的公園,公園里的家”氛圍的開放性公園,讓使用者在公園里感受到“逸”的舒適與“家”的溫暖。
5景觀分析
5.1景觀布局從項目基地環境情況出發,全園景觀格局呈“一環”、“三軸”、“三心”、“多節點”的布局(圖1)。
(1)“一環”:由公園西側的開放式入口中軸廣場開始圍繞水體及四周地形綠地,有機地連接各個主要的景觀節點,形成合理的景觀序列,從而營造移步換景的空間體驗。
(2)“三軸”:一軸貫穿園區的主入口廣場、水體、中心迎賓廣場,形成東西向的主軸,營造對景的景觀效果;一短軸由西北側的次入口開始至水面,連接半開放空間的景觀節點;另一軸由東北向的次入口開始,貫穿整個中心廣場至南側的次入口,形成一定的景觀序列。
(3)“三心”:一為主入口的開放式入口,二是園內西北側的休息活動區域,三是迎賓廣場區。
(4)“多節點”:在景觀軸線的基礎上,根據地形在園內布局多個景觀節點(圖2)。
圖1湛江逸家公園總平面圖2 全園鳥瞰5.2功能分區根據基地周邊的環境條件和基地現狀地形,共分為:家·歸:聚散廣場區;家·玩:樂水區;家·談:溫情活動區;家·憩:安靜休息區;家·迎:迎賓廣場區;家·賞:隔音綠化區。
5.2.1家·歸:聚散廣場區。考慮到該園的西側為城市繁華的商業區,人流量較大,因而本方案在基地的西側設計為開放性的廣場,一方面可以為過往的市民提供一個休息或活動的場所,另一方面又起到了疏散人群的作用(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