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色
難以亂真的虛擬現實
為什么虛擬現實技術發展到現在,大家卻仍然將其僅僅當做一個玩具呢?原因很簡單,它們都太容易被看穿了。目前,虛擬現實技術主要分為兩個方向,即AR(增強現實)技術與VR(虛擬現實)技術。AR技術嘗試著連接現實與虛擬世界,但僅僅是將虛擬元素層層疊疊地堆積在現實世界之上,難與現實融為一體。VR技術則更不用說了,它的整個世界都是由三維技術搭建而成。因此,用戶總能辨別出它們是虛構的。這也是目前虛擬現實技術所遇到的最大難題:盡管三維技術的發展已到達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人們仍然無法用這些虛擬的圖像來替代現實世界的觀感。
更進一步的虛擬現實
如何讓虛擬現實效果看上去更加真實呢?Magic Leap的工作人員們發現,之所以用戶能看穿虛擬物體的真假,是由于虛擬的物體無法準確表現自身真實景深與光線效果,同時平面的顯示屏幕也難以體現立體感。于是Magic Leap的工作人員采用了視網膜投影的方式,將計算產生的虛擬物體直接投影到人眼當中。這并不會與我們眼中的現實世界產生沖突,Magic Leap會采集真實世界的光線要素,通過人眼的自動對焦特性,賦予虛擬物體以假亂真的景深效果,并隨著人眼聚焦和觀看角度的變化而實時更新。如此一來,虛擬部分與現實部分就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共同成為用戶視覺的一部分,讓用戶認為眼前的物體就是真的。因此,如果有一天我們走在街道上也能看到漂浮著的潛水艇,又或是在沙灘上看到在空中飛翔的鯨魚時,各位可千萬不要驚訝。
虛擬現實的兩條道路
無可否認,虛擬現實在未來將改變我們的生活。因此各個巨頭們都希望能在起跑線上占據先機。早前便有Facebook花費20億美元收購Oculus Rift,索尼也推出了自家的虛擬現實頭盔Project Morpheus,并在游戲行業當中頗受好評。而被Google納入懷中的Magic Leap盡管在業內贊譽良多,卻也不是全無缺點,雖然在表現力上更加真實,但基于AR技術的的Magic Leap無法像Oculus Rift一樣產生3D效果,在沉浸感上也略輸一籌。這也恰好代表了目前虛擬現實技術領域當中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到底沉浸式的VR技術與結合現實的AR技術哪一個才是虛擬現實的未來呢?目前,我們難以區分它們之間誰更加出色,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所有的道路終將殊途同歸,共同為我們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