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青
【摘 要】在集中采購的模式廣泛在各企業間應用的基礎之上,大部分企業仍然沒有注意到由于交易本身的復雜性對供應鏈上的供應商以及其他企業工作量的增加這一實際情況。集中采購的模式下供應鏈的復雜性的研究已經勢在必行,本文就是針對建立復雜性分析框架的基礎上,對于供應鏈上的客戶與供應商之間的復雜性的轉移進行研究,從而對企業的變革進行指導,改進現代的供應鏈系統。
【關鍵詞】集中采購的模式;供應鏈的復雜性;模式轉變
當代社會是一個經濟迅速發展的社會,因此企業的規模也在逐漸的擴大,集中采購的模式由于其采購成本比較低、能夠獲得較好的競爭優勢已經成為了比較普遍的采購模式。單純的從某個企業的角度出發,集中采購的模式不僅能夠簡化采購的工作,還有利于成本的控制。但是立足于供應鏈的整體的角度,集中采購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以及信息流在供應鏈之中的復雜性。定量進行供應鏈的復雜性的轉移理論,是建立在供應鏈內的企業之間的復雜性的轉移的基礎之上的,從而達到突出集中采購的模式下的復雜性的問題,進而達到改善采購模式,優化供應鏈的管理的目的。
一、供應鏈復雜性的原理
所謂的供應鏈指的就是圍繞核心的企業,對其物流、信息流以及資金流進行控制,從企業對于原材料的采購為伊始,包含產品的制造過程以及形成產成品直到產品銷售出去,從而將制造商、供應商、零售分銷商直到消費者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的功能網絡結構?,F代企業在進行集中采購的同時并沒有加強其對整個供應鏈影響的分析,他們將簡化采購的工作、降低采購的成本與供應鏈的有效管理混為一談。實際上,由于進行集中采購的結構品種復雜多樣、標準參差不齊、進貨渠道多種多樣、市場價格不斷的波動等特點,針對供應商以及相關的企業來講,與其相關的物流及信息流的復雜性就大大的增強了。
因此,筆者認為物流以及信息流的復雜性能夠在每個參與者之間進行轉移,并且其轉移并不是均衡的。比如:企業進行采購預算時依據的是對消費者需求的預測分析,但是采購企業依然根據預測對零件加工的配套廠家下達生產訂單,在此過程中,采購企業從顧客中進行需求預測的復雜性遠遠大于其傳送給相應的供應商之間的復雜性??傮w來講,企業的庫存能力、內部的彈性以及對于外部消費的變化能力和多樣性是復雜性轉移的決定性因素。供應商與采購企業之間信息傳遞的復雜性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1.采購企業的采購訂單以及預測越復雜,那么其對于供應商復雜性的引導作用就越強;
2.采購企業的購買訂單以及實際送貨方式越復雜,那么供應商對其復雜性的引導作用就越強。
通常來講,企業簡化自身的工作的方法一般是通過將自身操作的復雜性轉移給其供應鏈內其他的合作者。想要有效的解決供應鏈整體的復雜性,單純的將自身的復雜性轉移給合作者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其原因就在于,力量弱、規模也比較小的企業的基礎設施較差、存貨能力也不足,因而沒有足夠的能力消化由于供應鏈內其他企業傳導過來的額外的變化。外部環境以及內部組織的績效對于供應鏈上的各節點之間的復雜性的傳導都有著一定的影響。
在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出發,每個企業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單一的,它既是消費者的供應商又是關聯企業的顧客,因此將自身的復雜性進行轉嫁的方法并不能真正的降低整個供應鏈的復雜性。針對現代的企業來講,想要控制供應鏈內復雜性的高低必須找到關系自身的復雜性活動以及行為的因素,就是所謂的:控制復雜性在供應鏈上的傳遞,就是為了達到提高供應鏈效率的目的。
二、復雜性的數學模型
供應鏈的控制能力以及有效的管理是由供應鏈復雜的程度決定的,信息化的概念就是在此基礎之上被提出來的。衡量一個系統混亂的標準的標準是平均信息量,它也是系統復雜程度的代表。其管理的難以程度與系統的復雜程度息息相關,平均信息量大,則證明越南進行管理。對于系統的復雜性進行定量分析的依據就是,供應鏈的組成部分包含了輸入以及輸出,因而可以根據一定的公式進行計算。
對于復雜性的研究需要經過以下五個階段:準備階段; 熟悉階段; 設計要素階段; 數據收集階段;數據分析階段。針對采購型的企業進行復雜性的研究,以下用一個例子進行說明集中采購模式下數據的收集方法。進行數據的收集時必須保證只有一個變量,然后制作成表格,從而幫助人們了解整個系統的結構。應該保證變量值盡可能的相同,若出現了差異則需要進行解釋說明。另外,可以根據內部的限制、供應商的限制、最終用戶要求等變量的差異進行分類。
對于研究數據的分析應該從某企業進行輸入、輸出以及消化的復雜性等角度進行復雜性動態轉移的復雜性進行研究。根據已經提供的數據不僅可以分析出企業產生復雜性的原因,對于企業進行復雜性的轉移狀況也可以得到結論。其一般的步驟可以參照下列方式:(1)可以將變量的差異分為;數據分析、訂單- 預測、送貨- 訂單、實際- 計劃產量的一系列的狀態。(2)在每一種的狀態之下,對于不受控制的次數都需要進行統計,并且歸為相應的頻率。(3)對于每一種狀態發生的可能都需要進行計算,并且記錄其計算結果。(4)根據已有的公式對于復雜性指標進行計算,以及系統受控狀態的概率等。(5)對于復雜性的指標進行比較分析。
根據我們進行的研究不難發現送貨-訂單的復雜性要小于訂單-預測的復雜性。這就表明了從供應商到企業之間物流的復雜性要小于性采購企業到供應商之間信息傳遞的復雜性。除此之外,對于供應商跟下級供應商間的信息傳遞復雜性的比率,采購企業還能夠看出其對于復雜性消化的能力,根據結果選擇最優的供應商。
想要對集中采購模式與供應鏈復雜性的關系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應該對于供應商的限制、內部的限制以及最終顧客的要求相關的復雜性進行計算。根據計算的結果不難看出,企業內部的限制是導致供應鏈系統復雜性較強的最主要的因素。顧客對于采購企業的復雜性的影響小于供應商對其的影響。對于上述的因素進行分析比對之后,還可以得到的結論就是針對預測-訂單方式來講,對其復雜性影響較大的仍然為企業內部的限制,其次是最終顧客的需求造成的影響,然而供應商對其復雜性幾乎沒有任何的影響。同樣針對送貨-訂單來講,其唯一的方向走影響的因素就是供應商,其它兩個因素對結果沒有影響。計劃產量完成的情況受到影響的程度是企業內部的限制大于供應商的限制。針對以上因素的對比分析,采購企業不難分析出問題的所在,對于問題的解決也有著很大的幫助。對于復雜性計算的方法不單單是可以進行復雜性的分析,對于計劃生產的完成情況、內部生產線對于系統的復雜性影響等也能得到解決,有利于企業內部進行生產的控制。
三、結語
本文是基于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對于企業進行的集中采購與其復雜性的關系的研究進行了全面深刻的闡述,并且針對供應鏈復雜性的轉移測量方法還提出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并且對于供應鏈之間的合作伙伴的復雜性、企業內部的影響因素的復雜性、供應商的復雜性以及最終用戶要求對其復雜性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對于企業進行復雜性的分析不僅有利于企業對于供應鏈的復雜性與其動態變化的了解更加的全面,對于企業有效的對供應鏈進行管理,從而有效的降低整個供應鏈的復雜性以及改進傳統采購方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宋揚.基于供應鏈優化的集中采購策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2]王蕊.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工程項目采購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
[3]王崢.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社區基本藥品供應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
[4]傅添.采購代理下的供應鏈協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