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0日,由搜豬網_中國生豬預警網主辦的以變化、風險、機遇、價值為主題的“第一屆中國豬產業鏈市場風險預警年會”在北京新日航酒店隆重召開。會上,來自生豬產業鏈各專家發表了精彩演講。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王曉輝,展示了2013年我國玉米價格走勢。他指出國內外玉米價格倒掛還會持續較長時間,但進口節奏和數量將有所改變。CBOT玉米持續在4.2美元附近波動,他還指出美國本年度產量預增以及下年度庫存增加成市場主流預期。
王曉輝首次在會議上發布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玉米平衡表,預測2013-2014年度玉米產量將達到21774萬t,其中飼料消費12400萬t,進口量將達到550萬t(見表1)。
中糧期貨農產品事業部的李建雷發表了中國蛋白粕類市場變化及風險預警報告,報告指出油廠壓榨利潤強勢回歸,基差貿易盛行,買方獲利豐厚,同時市場出現內外價格背離現象。上下游價格傳導失衡,生豬價格與價格走勢出現分離,價格結構出現新特征,主力基差長期處于高位。雖然大豆增產,但豆粕出現供應偏緊的局面增加。
在會上,中糧期貨發布了美國大豆平衡表,指出未來國內豆粕需求仍將保持旺盛,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目前總基數龐大;二、產業鏈庫存總體依然偏低。最后給出了豆粕市場操作策略:由于基差依然處于偏高位置,操作上以期現貨結合為主,期貨大多時間內依然選擇做多,并考慮期貨接貨(見表2、表3)。
搜豬網_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分析了國家調控豬價的來由以及歷史,指出豬價調控主要來自兩個重要方面:豬賤傷農、肉貴傷民和豬價對CPI產生重大影響。馮永輝總結了近幾年來中央政府政策調控的歷程。馮永輝指出國家發放母豬補貼,作用及效果均不及收儲和限制進口豬肉,呼吁取消補貼!國家收儲主要作用是阻止進一步下跌、托底,其次是拉升底部反彈,效果達到預期(見圖1、圖2)。
最后,馮永輝對2014年國家生豬政策做出判斷,跌破6∶1連續4周以上收儲,跌破5.5∶1后加大收儲,跌破5∶1后發放母豬補貼、限制豬肉進口。指出難點在淘汰過剩產能的“度”和“時機”的把握。
來自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的牛犁對三中全會后中國經濟形勢及政策走向做了深入分析,涉及世界經濟發展總體趨勢,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展望和中國政策及改革的走向。
牛犁指出西方發達國家在去杠桿、再工業化等方面取得進展,經濟復蘇勢頭好轉。但未來國際市場的不利因素仍較多:一是美聯儲退出量寬政策可能引發金融市場震蕩,特別是新興經濟體金融風險上升。二是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依然存在,歐債危機難有根本性好轉,日本開征消費稅抑制經濟增長。新興經濟體產能過剩嚴重、結構調整壓力較大,跨境資本波動加劇、匯率升值壓力等(見表4)。
總體來看,全球經濟仍將處于緩慢復蘇和深度轉型調整期。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政府債務居高不下、經濟政策從超寬松逐步退出等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信心。受此影響,世界經濟將在3%左右的溫和增長區間,國際貿易增速將在5%左右的中速增長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將進入平穩回落期。牛犁在會上對世界及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做出預測。未來中國經濟將出現五大亮點:一是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二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理論突破;三是界定政府的職能和作用: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保護環境;四是非公經濟和公有制經濟同等地位;產權保護、兩個毫不動搖、混合所有制;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到30%。五是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政府、市場、社會組織,黨、政府、人大、政協多主體,法治政府(見圖3)。
齊魯證券的分析師胡彥超從2014年生豬產業鏈風險與機遇,分析生豬市場的投資機會。
胡彥超開篇就大膽預計了2014年豬價走勢呈“√”型。胡彥超預測2014年生豬由過剩趨向緊平衡:供給微增0%~2%,預計2014年整體豬價走勢將震蕩向上。評價飼料行業時,他認為行業景氣將顯著好轉,看好平臺型公司的崛起,同時指出中國品牌豬肉進入加速發展期。
齊魯證券預計2014年中國肉類消費量約增長3%~5%,與2013年增速相當。預計節后隨著消費向淡及存欄釋放,豬價而下,預計底部為12.5~13元/kg。2013年4-5月份出現的豬價底11.6~12元/kg(實際最低跌到11.7元/kg)即是本輪豬價中周期底部,在未來2~3年內很難有效跌破。預計2014年生豬養殖盈利將在0~350元/頭區間內震蕩走高,頭均盈利應在175元/頭,而2013年只有91元。
胡彥超看好豬料、水產料飼料龍頭,首推大北農,推薦海大集團、唐人神、新希望、通威股份。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信息中心的陸泳霖分析了2014年中國豬飼料市場變化,并認為飼料總量逐年大幅遞增、各品種飼料穩定中小幅波動、豬濃縮飼料比重大幅下降、華南地區豬飼料增長迅猛。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02-2012年間,我國飼料總產量逐年遞增之勢,年均增長率為8.9%,其中,豬飼料年均增長率為9.8%。2012年全國商品飼料總產量19 449萬t,同比增長7.7%,其中,豬飼料產量7 722萬t,同比增長13.1%。
從各品種總量上看,豬飼料和肉禽飼料增長較快,蛋禽飼料、水產飼料和反芻飼料則逐年穩步小幅增長。各品種飼料比重在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小幅波動。2007年是波動的一個拐點,豬料比重降到最小值32%,肉禽飼料比重升到最大值30%。2008年起豬濃縮飼料和預混合飼料比重不斷收窄,配合飼料比重逐步擴張,豬配合飼料產量比重從2008年呈逐年上升到2012年的75%,尤其自2009年以來,四年增長了11個百分點。2012年豬配合飼料比重達到豬料總產量的75%,豬濃縮飼料產量比重由33%~34%區間降到2012年的17%。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華南地區豬飼料增長迅猛,華南地區2002年豬飼料產量僅300多萬t,到2012年1 480萬t,增長近5倍。2012年華東、華中和華南地區豬飼料產量合計占全國總產量的67%。
2002年到2013年,豬配合飼料平均價格均呈波動上升態勢,由2002年1.55元/kg增長為3.42元/kg,增幅翻了一番還多,年均增長率7.42%。近3年以來,以育肥豬配合飼料均價上升幅度最大,其次為預混合飼料和濃縮飼料。育肥豬配合飼料從2010年的2.75元/kg上漲到2012年的3.22元/kg,漲幅達17.2%,2013年1-11月累計均價3.42元/kg,累計同比增長6.5%。生豬存欄基數高位,為豬商品飼料需求創造空間。2013年11月末根據農業部發布同環比值,還比增長0.2%,同比增長0.7%,存欄基數穩定略有增長;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雖在逐月回調,但仍處于歷史偏高水平。
勃林格殷格翰(中國)動物保健的朱連德博士在題為“2014豬病形勢預測及風險預警”中指出:呼吸道癥候群仍將長期、普遍存在,而腹瀉癥候群的發生或許緩和,豬丹毒在消失多年后,自2010年開始,個別省份豬群中出現豬丹毒病例,到2013年大多省份出現臨床病例,該病的發生范圍、發病率、死亡率將會上升,大面積暴發的可能性較低。豬偽狂犬2012、2013年發病率回升,疫情由北方向南方擴散,危害程度因免疫狀況不同而有所差異,2014年仍不可輕視。目前gE 抗體陽轉率升高,以前陰性的豬場包括一些種豬場轉陽,全國豬場感染率提升,零星多點散發的可能性很高。偽狂犬病毒野毒已經發生變異,但現有進口、國產疫苗依然有效,進口疫苗更優。需強化免疫,加大免疫密度,提早預防。
正邦集團的馬新民總經理在2014年中國種豬市場變化及風險預案報告中指出,在中國種豬業正在加快步伐,盡快走出“引種——維持——退化——再引種”的惡性循環;國內種豬業的龍頭企業(如中糧種豬、正邦種豬等)都朝著育種標準化的方向發展。馬總在報告中表示,表面上我國每年生產的種豬數量正接近需求量,但生產的種豬數量不等于進入生產群種豬的數量,國內出欄二元種豬體重一般在50 kg左右,從出欄階段到進入種群生產,存欄20%甚至以上的后備種豬被淘汰。我國的優良種豬市場仍有缺口,2013年中國種豬進口達到1 3800頭。
美國肉類出口協會的劉劍文認為2014年中國豬肉進口將保持增長。促使中國豬肉消費和進口增長的主要因素:生產、供應和需求,中國豬肉進口增加的可能性預測。在報告中首次披露了2013年中國豬肉和豬副產品進口數據。報告指出玉米價格跳水有助于刺激全球豬肉生產,全球豬肉供給取決于中國和歐盟。其報告顯示目前歐盟出口強勁,中國養豬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同時伴隨著中國中產階級隊伍不斷壯大,中國將繼續保持對豬肉和豬副產品的進口(見圖4、圖5)。
會議過程中與會嘉賓與專家進行了互動,就2013年影響整個市場格局的時間進行了熱烈討論,包括轉基因玉米爭執問題,以及進口轉基因玉米頻繁被退運,2014年生豬價格走向判斷等問題。
(編輯:郭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