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軍等
“母豬的健康水平是養豬成敗的關鍵,而導致母豬不健康的罪魁禍首是母豬便秘。因此,圍繞如何避免和防止母豬便秘成為提高母豬健康水平的核心內容。”——山西臨猗縣豐淋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薛守勤如是說。
2013年10月至12月,筆者與生豬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一起考查了山西臨猗縣豐淋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收集整理了他們的成功經驗,現將該合作社母豬低碳健康養殖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之所以稱之為成功經驗,是因為該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總體生產成績單如下:母豬年出欄肥豬頭數21.5頭,仔豬成活率91%~92%,年出欄商品豬6萬頭,不計算人工的錢肉比達到毛豬8.6~9元/kg,在2013年3-4月份毛豬11.6元/kg的行情下,每頭豬仍然賺80~100元。
1 低碳營養策略
養殖業基本可以用“種、料、病、管”四個字概括,如果單從“料、管”即飼養管理和營養角度看,母豬的難產、免疫力低下、奶水不足等很多問題都與便秘有關,而便秘的直接因素是由于沒有采用低碳的營養策略和健康的管理措施,即我們往往供給的是過剩的營養,缺乏的是必要的運動和陽光。
所謂低碳的營養策略既冬季的“2128模式”和夏季的“2128模式+1138模式”; 在冬季哺乳母豬和妊娠母豬均采取“2128模式”營養模式,在夏季,哺乳母豬仍然是“2128模式”,而妊娠母豬是“1138模式”模式。無論是“2128模式”還是“1138模式”代表的都是290 kg的配方中各種組分的比例。母豬根據季節和生理階段不同適用的模式見表1:
1.1 低碳2128模式
適用于哺乳母豬和妊娠母豬的冬季,“2”即200斤玉米、“1”即100斤小麥、第二個“2”即200斤麩皮,“8”即80斤濃縮料,合計290 kg。麩皮比例接近34.5%。
對于哺乳母豬,40 kg濃縮料的蛋白水平為38%,含魚粉12.5%,豆粕60%。配成全價料后的消化能達到2.98 Mcal/kg,蛋白水平達到15.68%。飼喂方法為自由采食7~10 kg料,濕拌料,料水比1∶1~1.5,無論冬季還是夏季,均采用此營養模式。
對于妊娠母豬,40 kg濃縮料的蛋白水平為36%,含魚粉7.5%,豆粕50%。配成全價料后的消化能達到2.98 Mcal/kg,蛋白水平達到15.41%。飼喂方法為限飼2.5~3 kg料,干粉料飼喂,根據體況調整給料量。僅在冬季采用此營養模式。
1.2 低碳1138模式
僅適用于妊娠母豬夏季,“1”即100斤玉米、第二個“1”即100斤小麥、“3”即300斤麩皮,“8”即80斤濃縮料,合計290 kg。麩皮比例高達51.7%。
其中,40 kg濃縮料的蛋白水平為36%,含魚粉7.5%,豆粕50%。配成全價料后的消化能達到2.76 Mcal/kg,蛋白水平達到15.7%。飼喂方法為限飼2.5~3.5 kg料,干粉料飼喂,根據體況調整給料量。
采用以上營養模式的母豬,從根本上解決了母豬的便秘問題,母豬健康水平良好。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麩皮的質量,麩皮不能摻有稻殼粉,即便摻有1%也會造成母豬便秘。很多學者或養豬人有時會遇到加麩皮反而增加便秘的發生,大多與此有關。
無論是2128模式還是1138模式,營養水平并不高,但是通過采食量的調節,基本能夠滿足母豬的營養需求。本案例的豬種是新美系長白×法系大白,這就意味著本案的營養模式不是僅僅適合于耐粗飼的土雜豬,也適合于引進的優良品種豬。
2 健康飼養管理
該合作社采取的是“公司+農戶”的利潤分成合作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飼養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另一方面可以規避人工工資的成本壓力和投入風險。飼養員工作量的確定,每對夫婦管理150頭母豬。
2.1 豬舍建設
妊娠母豬舍每棟60頭母豬,分兩排,每排30頭母豬;棟寬8米,長28米;舍外兩側接活動場,長28米,寬3米,高1.5米。3個豬一個欄,吃料限位,3米×4米,一棟20個欄,2排;配套4棟產房,每棟產房 12頭母豬。
這樣的建設格局可以保障母豬下床后有適量的運動和充足的陽光。
2.2 保暖措施
產房:熱風爐(柴)、地暖(柴)。
母豬舍:熱風爐(柴)。
該合作社還有大面積的果園,豬舍普遍建于果樹園中,熱風爐(柴)的燃料來自于果樹曬干的枝條。這樣保證了不用煤、電來供暖。柴火燃燒后的草木灰又可以有效的用來除濕。
2.3 通風方法
水簾+風機(大+小),冬天把水簾蒙起來,根據氨濃度早上開0.5~1 min,通風換氣。
平時靠天窗(可調)+風機。
塑鋼推拉窗,窗主要換氣采光。操作方法:需要時,通風從舍溫25~26℃降到22~23℃時停止。
2.4 防暑降溫措施
水簾+風機(大+小)。
推拉窗開/關調解,,操作原則:嚴寒酷暑全封閉人工控制為主,春秋自然調節為主,輔助人工控制。
3 結語
健康養殖就是根據養殖對象的生物學特性,運用生理學、生態學、營養學原理來指導養殖生產的一系列系統的原理、技術和方法,最終以無公害畜牧業的生產為結果。而低碳養殖的內涵是低能耗、低污染與低排放,盡可能減少能源、水、飼料等各種資源的投入、盡可能減少對養殖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種污染,盡可能減少糞污和溫室氣體的對外排放。為貫徹《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各省市都朝著實現畜牧業科技創新方向發展,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型畜牧業,轉變畜牧業增長方式。建立適合當地的畜牧業健康養殖發展新模式,培育產業化優勢企業,增強畜禽產品的競爭能力,才能夠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2014年開始《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即將實施,建立高效、節耗、環境友好型畜禽養殖業技術體系成為必然選擇。
本文只是從技術角度介紹了母豬低碳健康養殖方面比較有特色的部分內容。成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選用生態制劑替代飼用抗生素,科學的糞便資源化利用,保溫豬舍的建設等等,均可以在發展低碳飼養技術上成為新時代養殖的佼佼者。
(編輯: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