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镕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提出的“四個著力”重要任務,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進一步找準國土資源工作在落實自治區“8337”戰略大局中的位置,用講話精神凝聚干部職工思想共識和行動智慧,安排部署今年國土資源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我區時提出的“四個著力”重要指示,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蒙古的前進方向和工作重點,是自治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指針。最近,我廳分別召開廳務會議和全區國土資源工作會議,專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提出的“四個著力”重要任務,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進一步找準國土資源工作在落實自治區“8337”戰略大局中的位置,用講話精神凝聚干部職工思想共識和行動智慧,安排部署今年國土資源工作。提出了2014年內蒙古國土資源工作要以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支撐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土地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以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著力推進“三?!薄ⅰ叭{”、“三突破”,扎實做好八項重點工作,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落實,推動全區國土資源工作再上新臺階的目標,為推動內蒙古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近兩年來,我區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堅持深化改革,開拓創新,著力構建符合內蒙古實際,運轉高效,保障有力、服務優質的國土資源管理新格局。一是通過創新實踐工礦廢棄地和廢棄居民點復墾置換等一系列改革舉措,使全區用地緊張局面得到根本性緩解。二是嚴格保護耕地,加大土地整治,助力糧食生產大豐收。全區耕地保有量保持13665萬畝以上。積極主動爭取國家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資金和任務均居全國前列。三是創新機制地質找礦突破取得重要成果,煤、有色金屬等重點礦種新增資源儲量均大大超過預期目標。四是按照“3+2”模式啟動新一輪礦產資源整合優化工作,圍繞產業轉型、結構優化,調整礦業經濟結構,促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礦業基地。五是組建內蒙古礦業集團公司,全區資源資產資本一體化運作提速,將對自治區資源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發揮重要示范作用。六是強化了全區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加大對礦山地質環境欠賬較多的地區集中整治力度,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七是搭建起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土地收儲聯動平臺。通過土地收儲融資有力地支持了城鎮化發展和棚戶區改造。八是制定了礦業權抵押備案辦法、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辦法等創新政策,為激活城鄉非公經濟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支持。
面對改革向縱深推動的要求,資源剛性需求日益增大和制度碎片化積累的矛盾,我們既面臨巨大創新發展機遇,也面臨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以及轉變工作職能等方面挑戰。這就需要認真分析當前國土資源工作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根據習總書記“四個著力”總要求,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在新一輪改革中履行好艱巨而又光榮的新使命。
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三?!?、“三調”、“三突破”,以資源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
“三?!保阂皇潜U习l展用地。對民生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公益性設施建設、“8337”戰略重點項目、結構性有效需求用地應保盡保。二是保障五大基地資源支撐。優先保障煤化工項目、資源轉化項目和產業鏈延伸項目的資源配置。優先保障自治區有色深加工項目的資源配置,積極配合資源富集的盟市、旗縣打造礦業經濟產業化一體化項目。三是全心全意保障群眾合法權益。在審批全流程中關注群眾利益保障情況,決不能侵害被征地農牧民的合法權益。
“三調”:一是調控城市建設供地節奏,推動土地節約節約利用。堅持調控城鎮建設用地供應規模與調控地產市場用地并重,發揮管控調節土地市場職能作用,實現建設用地有保有控、支持推動土地收儲。二是調控資源供給強度。針對我區煤炭產能過剩問題進行必要的調控,強化監管,嚴厲打擊無證建設,非法生產,防止出現新的產能過剩,引導和調控生產與需求的有效對接。三是調整轉變管理職能。認真落實自治區關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精神,對我廳承擔的11項工作逐一細化方案,研究相應措施支持全區生產要素改革創新。落實好不動產登記相關工作,提前調研摸底,抓緊啟動。進一步完善國土資源系統考核體系,將土地報件質量、行政效率、改革創新等工作列為考核內容。
“三突破”:一是全力打好土地整治工程總體戰,實現整治工作的新突破,全年完成700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二是資源資本化運作取得新突破。進一步提升產業推動和資源資本化運作的深度、廣度以及運作層次。三是地質找礦戰略實現新突破。在找大礦、找好礦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整裝勘查區、重點勘查區項目業主、資金投入、勘查時限“三落實”,在大規模引入市場機制運作方面邁出新步伐。
著力抓好農牧業工作,嚴守耕地紅線,進一步提高耕地保護水平,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新貢獻
嚴格耕地保護責任制,提高耕地質量。一是扎實抓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農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為我區糧食豐產、農民增收提供保障。二是堅持把發展節水農業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切入點,突出以水定項。三是提高耕地占補平衡質量。開展耕地儲備庫分等定級工作,防止出現“占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等導致耕地質量下降的現象。突出抓好工礦廢棄地和廢棄居民點復墾工程,確保復墾數量、質量到位。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好民生基礎工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是統籌推進綠色礦山與和諧礦區建設,完善和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機制,做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復墾工作,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執法監察力度,確保全區礦山地質環境有大的改觀。二是做好全國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和基礎測繪工作,加快“數字城市”建設和應用,服務城市和社會管理。三是加強執法監管,進一步保障農牧民合法權益。四是進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權、礦業權抵押制度。在征地制度改革、引導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方面進行探索。年底前完成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加強“三項工程”建設
一是數字國土工程。整合技術和設備資源,推進“金土工程”建設,搭建“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構建全區國土資源全流程、全要素的綜合監管與輔助決策體系,實現“以圖管地”,全面提升國土資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信息化向盟市、旗縣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延伸。二是基礎建設工程。進一步提升國土資源一線管理能力。使基層國土所真正成為面向基層、服務社會、方便群眾的良好窗口。三是干部素質提升工程。加大干培訓密度和頻次,全面提高廣大干部職工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創新管理能力。對照“四風”和八項規定精神以及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要求,進一步轉變作風,提升形象。組織實施好內部巡視、內部審計、比價招投標等制度,加強懲防體系建設,確保干部隊伍勤政廉政建設取得積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