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青
摘要:本文介紹了地理國情普查的意義、普查質量控制內容和要求。并對開展地理國情普查質量控制的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地理國情普查 質量控制 質量體系 二級檢查 一級驗收 過程質量控制
一、概述
地理國情普查是開展地理國情監測的前提和基礎,是獲取國情國力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以及人類活動基本情況的綜合性、基礎性工作。開展地理國情普查是國家實施重大戰略任務和重大工程的規劃、決策基礎和績效、評估考核需要。地理國情普查信息通過自然和人文要素地表覆蓋現狀,既反映“家底”也反映“效果”。地理國情普查的成果客觀展示地理空間信息的條件和狀態,為各級政府管理與決策提供支撐。
二、質量控制內容和要求
質量控制是地理國情普查的關鍵環節,是科學、準確和真實地獲取普查數據的重要保障。在開展地理國情普查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全過程、全員和分級分類質量控制的原則。
1 普查人員及質檢人員須經普查機構培訓考核。按照國家統一要求,分級組織,對普查人員、質檢人員進行分期分批培訓,經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崗。
2 做好普查資料搜集整理的質量控制。充分利用相關專業部門的成果資料,做好普查基礎數據的比對分析等工作,確保普查依據的基礎資料真實可靠。
3 嚴格執行質量檢查與驗收制度。在信息采集過程中,嚴格執行有關技術標準及規定,準確把握普查內容與指標,對具體問題的處理要統一尺度;內業和外業均須安排不同作業隊伍按一定比例進行復核;內、外業核查應保存相應的記錄。在生產過程及成果匯總階段,應對成果及資料進行100%檢查,并嚴格執行“二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在統計分析階段,應復核統計分析各項指標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檢查統計分析方法的標準化和結果的準確性和唯一性。數據報送過程中,不得任意篡改、瞞報、偽報普查數據。
4 做好成果發布前的審核。普查成果發布前,應與其他相關部門的有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數據口徑、范圍和時間的一致性,比較數據收集、計算方法和數據基礎的差異,分析數據差異的合理性,并組織跨部門專家進行審查論證,評定數據成果的可靠性和適用性,保障數據發布的權威性。自治區和縣級普查機構審核中發現的問題,應保持同步修改。
5 按照國家或行業的相關標準建立地理國情普查成果數據庫,并對普查數據資源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建立地理國情信息發布與服務系統,確保普查成果的共享和可利用性。
三、質量控制的方法
質量是普查的根本,這次普查的核心和關鍵是保證數據的全面、真實、準確,絕不能弄虛作假。加強對方案設計、調查摸底、情況核查、數據處理、匯總分析、成果驗收和應用等全過程的質量控制,確保普查數據科學準確、真實完整。
質量體系:地理國情普查任務承擔單位,應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明確質量管理和質量檢查部門或機構,并配置專職質量檢查員隊伍,加強過程質量控制,建立質量崗位責任制,層層落實到人,保證普查成果完整、真實、準確。
總體目標:通過構建科學的普查質量管理體系,實施分級、全過程質量管理,確保普查成果全面、真實、準確
具體目標:普查成果質量合格率達到100%,普查成果質量優良品率達到80%以上。
總體思路:辦法總體上按照誰來管、管什么、如何管的思路進行組織。
1 誰來管明確了各級管理機構、不同承擔單位的質量管理職責分別是什么;
2 管什么明確了過程質量控制(包括兩級檢查)、過程質量監督抽查和驗收檢驗的管理的內容;
3 如何管明確了“過程質量監督抽查和兩級檢查、一級驗收”的具體具體要求。
(一)加強過程質量控制
過程質量控制是保障普查成果質量管理的第一關,也是工作量最大、最重要的一關。內蒙古自治區地理國情普查應按照普查生產作業的流程,明確提出了各關鍵環節的質量控制要點。
地理國情普查任務實施前,普查單位應組織有關人員學習技術設計書及技術標準、操作規程,開展相應技術培訓。地理國情普查任務實施中,普查單位必須嚴格執行質量管理文件,針對普查成果類型和具體特點,加強各工序作業過程質量管理,有效控制影響成果質量的各個環節;質量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必須認真履行職責,及時處理質量與技術問題,指導普查作業人員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按照技術設計的要求進行作業;普查作業人員應認真完成普查作業,堅決杜絕弄虛作假;各級質檢人員應加強過程質量控制,及時發現問題,確保成果質量。
普查作業采用的基礎資料、專題資料等應經過選擇、甄別與認定,確保滿足設計要求。
地理國情普查必須遵循先設計后實施的原則,使用統一的方案、標準和技術規程,認真履行技術設計書的編寫、審查、批準程序,保證地理國情普查成果的統一性和準確性。普查單位應做好首件成果的質量檢查工作,對技術設計進行驗證,保證普查成果質量。
(二)一級檢查的要求
1 級檢查對內業成果資料應進行100%檢查,外業成果檢查比例不得低于30%,并應做好檢查記錄;
2 一級檢查提出的質量問題,普查作業人員應認真修改,修改后應在檢查記錄上簽字以示負責;
3 一級檢查的檢查記錄隨普查成果資料一并提交二級檢查部門;
4 經一級檢查不合格或未達到質量指標要求的,普查成果資料應全部退回返修改;
5 返修后的普查成果資料須重新實施一級檢查,直至合格。
(三)二級檢查的要求
1 地理國情普查數據成果通過一級檢查合格后,相關技術文檔、使用的資料、檢查記錄等隨成果一并提交檢查;
2 二級檢查應審核一級檢查記錄;
3 二級檢查對內業成果資料應進行100%檢查,外業成果檢查比例不得低于20%,并應做好檢查記錄,編寫檢查報告;
4 二級檢查提出的質量問題,普查單位應認真組織全面修改,修改人員應在檢查記錄上簽字以示負責;
5 二級檢查的檢查記錄、檢查報告與普查成果資料等一并提交;
6 經二級檢查不合格或未達到質量指標要求的,普查成果資料應全部退回返修。返修后的普查成果資料須重新履行一級檢查,直至合格方可再次提交二級檢查。
目的:全面掌握普查生產過程質量情況,及時發現生產中出現的普遍性質量問題和技術偏差,將質量隱患消除在生產環節,確保能夠生產出經得起檢驗的普查成果。
(四)過程質量監督抽查
過程質量監督抽查內容主要包括普查前期準備情況(組織實施、技術設計、人員培訓、技術裝備和資料收集利用情況等)、過程質量控制情況(首件成果、生產工藝、階段性成果質量、技術問題處理和一級檢查情況等)和驗前成果情況(資料完整、數據組織和二級檢查情況等)。過程成果質量抽查采用抽樣檢查的方式。
質量是普查的根本、普查的生命、普查的效益,也是對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最有效地檢驗,一定要把質量作為最關鍵、最核心的要求,真正做到“全面、真實、準確”。質量就是生命,國情容不得虛假。各級普查工作的承擔者、協調組織者,一定要堅持科學普查、依法普查,保證“三普查”都體現在高質量上、高標準上、高水平上,才能確保普查工作成果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