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民
摘要:本文分析了內蒙古翁牛特自治區級地質公園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地質公園的發展方向,并對地質遺跡保護區的發展提出了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地質遺跡 開發利用 生態保護
地質遺跡保護區是指在地質公園邊界內劃定的一些區域,用以保護地質遺跡或生態環境,采用分級保護的方法,不同等級的保護區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
內蒙古翁牛特自治區級地質公園于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經自治區專家組評議正式建立。翁牛特自治區級地質公園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內。翁牛特旗位于大興安嶺山脈西南段與七老圖北段山脈匯接地帶,科爾沁沙地西緣,赤峰市中部。地處117°49′E-120°43′E,42′26′N-43°25′N之間。北隔西拉木倫河與林西縣、巴林右旗、阿魯科爾沁旗及通遼市開魯縣相望,東南與敖漢旗、通遼市奈曼旗毗鄰,南與松山區接壤,西與克什克騰旗相連。全旗總面積11,882km2。翁牛特自治區級地貫公園的總面積為123.92km2,由勃隆克景區、燈籠河景區、西拉木倫景區和其甘景區組成。
公園性質:翁牛特地質公園以典型的地貌景觀(花崗巖地貌景觀、河流地貌景觀、砂積地貌景觀)為特色,輔以區內特有的構造形跡(西拉木倫河斷裂帶)、水體景觀,同時融合了該區優美的自然景觀及燦爛的歷史文化,是一所具有較高科研、科普、旅游、觀賞價值和文化底蘊的綜合性地質公園。
公園特色:翁牛特自治區級地質公園內地質遺跡類型豐富,類型多樣,且保存完好。典型地貌景觀以勃隆克花崗巖地貌、西拉木倫河流地貌及廣布的砂積地貌為特色,以湖泊、濕地及瀑布景觀予以點綴,具有較高的美學和科研價值。同時區內的西拉木倫河斷裂帶,其深度達莫霍面,是一條長期活動的超巖石圈深斷裂帶,不僅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而且對于找礦具有重大意義。
一、對地質遺跡保護區的展望與建議
(一)勃隆克景區
景區現狀及存在問題
勃隆克景區位于烏丹鎮的東北,主要地質遺跡為花崗巖地貌、砂積地貌、湖泊地貌。景區的原范圍面積達到179.73km2。
在實際勘查中,發現景區邊界劃定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發現保護區面積過大,大量的非地質遺跡區域被劃入了公園范圍內,既無保護價值也沒有開發利用價值,阻礙了地質公園的發展,且浪費了公園人力物力;(2)景區邊界劃定沒有考慮地形走勢,缺乏人性化;(3)由于玉龍沙湖景區規劃已經開始了建設,需要調整景區內的保護區等級予以協調。
展望與建議
因地質公園建立的初衷,是保護地質遺跡及促進當地地方經濟的發展,將保護首位,保護與開發協調發展。結合這一基本思想,對景區劃分建議做如下調整:
(1)對景區內的各等級保護區進行調整。按照等級順序,依次為——
一級保護區:劃定玉龍沙湖為一級保護區,保護區面積為5.4km2。
二級保護區:勃隆克花崗巖地貌、白音汗諾爾為二級保護區,保護區面積為17.25km2。
三級保護區:景區范圍內除一二級保護區外的區域,部分場地用于建設大門、副碑、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各類設施應嚴格按照三級保護的各項要求建設,嚴控違規建筑。三級保護區面積為23.92km2。
調整之后的勃隆克景區范圍面積為46.57km2。較之之前的景區范圍,面積減少一半有余,而且邊界按照地形走勢,更加合理地將體現地質公園的精髓。
(2)景區功能分區
結合玉龍沙湖景區規劃調整地質公園勃隆克景區的功能分區。避免沖突,實現資源共享。
(二)燈籠河景區
景區現狀及存在問題
燈籠河景區位于翁牛特旗西南,原范圍面積40.09km2。燈籠河景區以保護河流源頭濕地及周邊生態環境為主,保護等級較高。該景區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公園三級保護區內的部分礦點需要剔除在外;二是保護區內的地質遺跡保護與旅游開發如何協調。
展望與建議
對景區劃分建議做如下調整:
(1)景區保護區調整
一級保護區邊界調整,縮小范圍,重點保護河流源頭及濕地,調整后一級保護區的面積為9.94km2。
景區邊界也進行了適度調整,將礦點、居民點剔除在外,并按照河流流向等因素將景區縮小,調整后燈籠河景區范圍面積為14.13km2。
(2)景區功能分區
燈籠河景區已經初步的具備了旅游接待能力,但是功能分區不明確,旅游服務設施也較差。結合這個情況,建議重新劃定景區的功能分區,力求實現旅游開發與保護的同步進行。
(三)西拉木倫景區
景區現狀及存在問題
西拉木倫景區位于西拉木倫河的海日蘇段,原范圍面積為64.66km2。景區以保護河流濕地、河流地貌、深大斷裂為主。
在實際勘查中,發現景區邊界劃定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公園范圍內存在大型的居民點;(2)西拉木倫景區位于翁牛特旗的邊境處,涉及權屬及民情問題較為復雜,應嚴格按照翁牛特旗邊界線詳細勘定了公園外邊界。
展望與建議
對景區劃分建議做如下調整:
(1)景區保護區調整
景區邊界大致按照河流河岸形狀,岸邊土地類型等做出調整,并且將人口較多的海日蘇鎮劃分出去。調整后西拉木倫景區范圍面積為33.39km2。
(2)景區功能分區
西拉木倫景區功能分區不明確,旅游服務設施也較差。結合這個情況,建議重新劃定景區的功能分區,力求實現旅游開發與保護的同步進行
(四)其甘景區
景區現狀及存在問題
其甘景區包括其甘諾爾和松樹山兩個部分。原范圍面積為88.67km2。實際勘察中發現,大量的非地質遺跡區域被劃入了公園范圍內,阻礙了地質公園的發展,且浪費了公園人力物力。景區邊界劃定沒有考慮地形走勢,缺乏人性化。
展望與建議
對景區劃分建議做如下調整:
(1)景區保護區調整
松樹山景區依據山形地勢,以及松樹林分布地區對邊界重新劃定;其甘諾爾景區隨湖泊范圍圈定,并且將原范圍內的居民點劃分出去。調整后其甘景區保護區的面積為29.83km2。
(2)景區功能分區
其甘景區旅游開發較早,而且由于前期的保護措施不到位,對景區內的生態環境及景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同時沙地的逐年擴大也對景區造成了威脅。建議對重要地質遺跡進行重點保護。同時,重新劃定景區的功能分區,力求實現旅游開發與保護的同步進行。
二、公園地質遺跡評價及地質遺跡資源可持續發展
對于公園內的地質遺跡首要的任務是保護,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開發,保護是開發的前提和保障,是為了更長久地開發;開發是保護的經濟后盾,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因而如何把握保護與開發的力度及兩者之間的協調,要通過一個全面的地質遺跡保護與開發評價進行說明。同時在評價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保護及開發措施,實現地質遺跡資源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