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剛



【宋方金簡介】
宋方金,知名編劇、新銳導演,出生于山東膠州農村,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文學系?,F在北京,從事影視創作。主要作品有電視劇《手機》《人活一句話》《一生高貴》《家是一座城》《美麗的契約》,電影《飛》《溫涼珠》《碗兒》《空巢里的孩子》《還有多遠》《尋找克里斯蒂娜》及小說《逃離無名島》等,曾獲第十一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搜狐2010電視劇盛典年度新銳編劇、第六屆數字電影百合獎最佳影片、夏衍杯優秀劇本獎等獎項。
由宋方金編劇,宋丹丹、余淳執導,范明、梁靜等主演的賀歲電視劇《美麗的契約》由四省市衛視黃金檔火熱登場,同時,《美麗的契約》同名賀歲小說在2014年北京國際書展隆重推出,它們將引來馬年新春的大眾閱讀與收視高潮。
編劇宋方金來自山東農村,一直在北京從事影視工作,與諸多在京打拼的外地人士一樣,與劇中的主人公花美麗一樣有著同樣的遭遇,也面臨著因戶籍等等限制所導致比如外地子女教育不公平等種種棘手問題。同樣的命運,同樣的感受,宋方金創作這部電視劇,始終是充滿著真摯的感情的,是用心的。
2014馬年新春前夕,宋方金與《農家書屋》的讀者展開一場真誠的對話。
《農家書屋》:《美麗的契約》賀歲小說和賀歲電視劇于2014年國際書展和春節期間在電視臺強檔登場。你是編劇,我們請你與觀眾分享一下《美麗的契約》的其中的精彩以及其中的熱點。
宋方金:我先說電視劇的情況吧?!睹利惖钠跫s》大年初二晚黃金檔由北京、上海、浙江、深圳電視臺聯播?,F在我先簡單說一下劇情:火鍋店老板花美麗是一個在北京事業有成的外地人,為了解決她兒子高闖的北京戶口,接受北京的教育,想通過結婚解決問題。劉得意剛和老婆離婚,以為花美麗能幫他拓展體育用品生意,兩人各有所圖,開始契約婚姻。但是,劉得意要有房才能給孩子落戶,經過一番考驗后,花美麗把房過戶給他。劉得意遭到母親的調查、別人的逼債,為不想拖累花美麗,提出離婚,花美麗卻幫他一起還債。高闖覺得傷了自尊,要隨生父而去,花美麗和劉得意不得不選擇離婚,劉得意收到還款,要交還給花美麗時,花美麗終于決定要與劉得意締結沒有契約的婚姻。我想反映的是:真正美麗的契約是沒有契約的契約,是情感的真摯的交匯。
《農家書屋》:《美麗的契約》在拍攝的過程,有什么有趣的故事發生?主創演員對劇中主題、劇中人物有什么樣的討論、思考,或者感觸是什么?
宋方金:這個電視劇是在夏天拍的。一個火熱的季節,故事里的主人公也都是火熱的。兩個主演——范明和宋丹丹也都是火辣人物,給電視劇增添了火辣的風格。男一號范明在生活中是一個非常幽默的人,他為了這部電視劇準備了半年,中間沒有接別的戲。因為范明喜歡這部劇的主題:對教育公平的關注,對人們在生活中面臨的壓力的關注。范明的女兒和故事中他的女兒年齡一般大,這也給范明帶來了身臨其境的感受。拍攝期間,正值暑假,范明的女兒經常來探班,范明將跟女兒在一起的很多感受,化作了故事主人公的表演。這次演出,范明帶來了不一樣的風格。范明在生活中要贊揚一件事的口頭禪是:要了命了!電視劇殺青的時候,他跟我說:方金,這部電視劇要了命了!
《農家書屋》:你在什么背景下構思這部電視劇的?為什么?寫作中你的思想變化或者深入的思考是什么?
宋方金:《美麗的契約》電視劇是講生活的煩惱的。人們過日子,很少會遇見刀山火海,但是另一種刀山火海比真正的刀山火海還要磨損人的意志,就是菜刀的刀、灶火的火,想把日子過出滋味,就要面對煩惱。所以,寫這部電視劇的動機,就是想把生活中的煩惱變成智慧的菩提。但是僅僅說煩惱是個大概念,得有一個入手的背景。我在寫這部電視劇之前,對社會現狀做了一些調查,也走訪了一些不同階層的朋友,發現大家的話題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戶口;二,房子;三,教育。人口在流動,但戶口是固定的,這就導致了很多問題。比如,沒戶口就不能在北京買房子;沒戶口,城市優越的教育資源就不能共享。所以,大家集中的這三個話題,實際上是同一個話題,它們是彼此關聯的。而且我發現,為了買房子,一些人想盡各種招數,比如假結婚、假離婚。我從這里邊看到了故事發展的可能,于是我就把《美麗的契約》的背景放在一個假結婚的背景上。但是故事里邊的假結婚,又不是為了買房子假結婚,而是為了孩子教育問題,這樣,在一個電視劇里邊,可以把三個社會現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在寫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跟隨男女主人公在生活的煩惱中走了一遭,深刻體會了生活的不易。但是自始至終這個故事都有一個原則,就是生活的煩惱不能停留在煩惱的層面上,煩惱通過轉化可以變為快樂,可以變為智慧,可以變為動力。所以,《美麗的契約》是一部喜劇。我試圖通過這部電視劇來探討,除了無條件接受生活給予我們的煩惱以外,我們還可以跟煩惱達成和解,過一種智慧幽默的人生。
《農家書屋》:以往你創作的影視劇作品多是農村題材的,但《美麗的契約》從農村走到了都市。你怎么從農村“抽身”出來的?
宋方金:對于中國農村的思考,同樣體現在這部電視劇《美麗的契約》中,盡管,主人公花美麗和劉得意生活在北京,電視劇里沒有體現他們農村的生活,但他們的根在農村。這個根就像是孫悟空的尾巴一樣,即使孫悟空變成了土地廟,尾巴變成旗桿,旗桿總要立在廟后,不會是前面。不管孫悟空千變萬化,二郎神都會通過發現這條尾巴抓到他。這個尾巴,給主人公花美麗帶來了麻煩和尷尬?;利愒诔鞘惺聵I有成,當華燈初上,酒樓里顧客盈門,她有著很高的成就感。但她突然間會意識到農村這個尾巴給來帶來的難題。戶口就是花美麗割不掉的尾巴。因為戶口,就限制了買車買房,限制了孩子的上學。所以,這部電視劇的根在農村。中國這么大的流動大軍,農村的人涌到城市中,甚至于到更大的城市,但農村這個尾巴永遠是最大的問題。《美麗的契約》也是我對以前農村現實思考的一個呼應。
《農家書屋》:請你說說影視劇的農村與現實中的農村,兩者如何交融,如何出發與回歸?
宋方金:我是寫了一些農村題材的電影,在我的作品里面刻意保持了某些鄉村的元素。比如說我寫的電視劇《手機》。電影《手機》是劉震云和馮小剛在2003年拍攝的。電影放映后,許多人找劉震云,能不能改電視劇,劉震云持懷疑態度,手機是時尚產物,是一個工具。隨著生活的發展,現在有微信,有微博,有ipad,手機能不能成為與現在的觀眾達成審美溝通的工具呢?劉震云一直猶疑。到了2008年,我們又開始討論起這個話題。我說我先一個大綱。寫大綱的時候,我把農村的主線抽出來,作為和城市并進的一條線。我一直在思考:城市和鄉村的融合。為什么呢?因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農村空巢了。但是你又會發現:城市與鄉村的關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關系。一到春節,農村就滿了,鄉村就有了短暫的繁榮。那么空巢中的農村人去了哪里?城市!那么他們去了城里就是城里人嗎?不是!他們還是農民的身份!這些農村人進入城市會有什么樣的命運?這就是我們要說的:出發與回歸。這個主題非常深刻。中國的文化主題是 :循環。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三百六十度的轉圈。不斷地出發,永遠地回歸。
現在的鄉村和城市的交融到了難分難舍的程度。城鎮化建設讓城市不斷地擴張,意味著鄉村與鄉村生活的消失。所以在電視劇《手機》里,我把農村這條主線加大了,我刻意的是對于農村的關注,加大農村這個本身:農村生活現狀和整個現實狀況中吻合的。我們遭遇了什么樣的生活,我們的藝術作品就會有相應的現實結構。有一句詩說,“云在青天水在瓶”,也就是說農村與城市各有各的歸宿。劉震云看了提綱以后,突然意識到,我們可以拋棄“手機”這個道具,沒有“手機”這個道具,《手機》這部電視劇已經獲得了生命力,獲得了同時代的現實結構有了跟這個時代同步的一個結構。
《農家書屋》: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現在許多鄉村成了空巢,在影視劇中,你對鄉村的空巢現象怎么表述?
宋方金:我在拍第一部電影《飛》的時候,去北京門頭溝看景,發現村里家家戶戶都是空的,敲門沒人應,村道上看到的是老人和孩子,是一個空巢。于是我就想寫一部關于空巢里的老人和孩子的故事。寫空巢中的五個孩子。他們的名字,以他們父母所在的打工的城市命名。比如像小北京,小上海,小青島,小蘇州,小深圳。我用的結構是:一個村就是一個國家。去往東南西北的父母,每到過年的時候,從四面八方回來了,然后又背著包遠去。墻上掛著一張地圖,孩子們比劃著,說爸爸在那里,并不遠。村里有棵樹,小青島放學后坐在樹上,父母給他送海螺,他說樹上看到大海海鷗,但不許別人上樹。女孩小蘇州被父母接去上學,水土不服送回來了。水土不服怎么辦?小北京對小青島說,你去青島水不服,可以到村外的河里學游泳。小北京讓父母寄游泳圈,但很久沒寄過來。青島等不及,自己去河里游泳,淹死了。小北京想離開村莊去北京,看見小上海集郵,就找上海,我想所有的玩具給你,你把集郵冊給我。小上海不愿意,小北京對小上海說,大城市與大城市是友好的契約關系。小上海感動了,他把城市當成了自己,便把集郵冊送給小北京了。次日在郵局門口郵筒邊上,小北京渾身貼滿郵票,背著游泳圈,希望把自己寄到北京去?!犊粘怖锏暮⒆印肥俏覍χ袊r村空巢的環境的真實的表述。
《農家書屋》:從農家子弟到國內知名的影視編劇,你的愿望的達成與鄉村的淵源是什么?
宋方金:第一次對于電影的向往是因為電影《紅高梁》,我家離莫言的家十來里路。86年拍攝《紅高粱》時我才10歲,聽說高密拍電影,我就騎自行車趕去了,但找不到拍電影的現場,也見不到拍電影的人,因為在高密拍攝點,只有紅高粱地一處,他們拍了后就到寧夏去了。90年代我認識了莫言,我對他說感謝你的電影《紅高粱》,點亮了鄉村童真少年對影視劇的熱愛。后來我一直想象拍電影的神奇,我就問父親,電影是怎么拍的?父親說,拍電影就是弄一臺機器,拿一碗水一晃就是大海。多么樸素的想象啊!后來知道了這是特技??蠢畎驳摹渡倌昱傻钠婊闷鳌?,一碗水真的晃成了大海!
我離開家鄉的劉節村,到北京中央戲劇學院上學,我們學院的圍墻外邊,有兩個農村來的夫妻開著一家廢品站,他們帶著一個孩子生活在城市。當他們兩個人的時候說著方言,但面對孩子卻說著生硬的普通話。顯然他們不愿意孩子回到農村,以改變語言的方式融合到城市的生活里。所以我決定要寫農村人的愿望與夢想。當時我看到農民造飛機的新聞報道,卻沒有具體的想法,只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思。造飛機的農民,除了山東郯城的宋明武外,我知道的就有好幾十個,這樣的“狂人”讓我看到他們對生活的狂想和對天空的向往。我把故事的發生地安放在我的鄰村抬頭村,一抬頭,仰望星空云彩,夢想就飛起來了。我想這個造飛機的夢不就是我自己嗎?他有造飛機的夢想,我有當作家的夢想。各自夢想實現的過程都是曲折艱難的。實際上他是我,我是他。于是我與《飛》中的主人公,與整個故事有了情感的關系。寫完了《飛》之后,我進入了真正的影視創作,完全可以當真正的劇作家,我終于找對了門路。
《農家書屋》:最后補充問一下,為什么要把電視劇改成小說的形式同期出版?兩者的呈現方式有什么不同?
宋方金:《美麗的契約》小說和電視劇有相同的又有不同的地方。因為電視劇是一個大眾媒體,有許多人參與,有許多環節需要考慮,所以影視藝術往往是一個妥協的藝術。電視劇拍攝總是要受制于各種客觀環境,拍攝時因為各種原因,有很多地方是被舍棄的,而在小說里,這些地方都被一一撿了回來。觀眾和讀者可以體會更豐富的一個故事世界。
電視劇像填詞,小說像跑酷。所以,《美麗的契約》小說和電視劇《相得益彰,一齊賀歲。觀眾和讀者可以邊看小說邊看電視劇,體會其中的相同與不同。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小說和電視劇各有門道與熱鬧,由大家各具慧眼、自己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