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湘潁


在福州南臺島,有一座古老村落,它東臨高蓋山,西接飛鳳山,自古以耕讀傳家,這就是被稱為“南臺明珠”的臺嶼村。
今日,臺嶼的書香不僅從未飄散,且更加濃郁——2006年,退休返鄉的陳松年接過村中祠堂的鑰匙,辦起了農家書屋。這個簡陋的鄉村圖書館,每天都擠滿了孩子,甚至打敗了周邊的三家電子游戲廳。
古村耕讀傳家
臺嶼隸屬于倉山區建新鎮,從市區驅車約半個小時,見福灣路旁一處村落牌坊,刻有一副楹聯,上書:烏龍浩淼碧水東流連瓜嶼,五虎巍峨群山北拱映故園。
進村數百米,即可見到臺嶼陳氏宗祠。據臺嶼村“老掌故”陳松光介紹,該宗祠始建于宋代,是福州地區最大的宗祠之一。宗祠正面墻上,左右各鑲嵌有一方石刻,左為“臺山兩等堂舊址”,右為“書隱草堂舊址”。
據臺嶼村老人介紹,兩等堂始建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是當時福州地區最早的現代小學教堂。書隱草堂建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為臺嶼陳氏三世祖陳嘉言所建,當時他“歸隱積書充棟,人稱書隱先生”。
在臺嶼的后垱自然村,臺山書院舊址仍在,書院大門石匾上楷書“文昌宮”三字。據村民介紹,古時臺嶼名人儒士多在這里讀過書。清朝之前,臺嶼名人數不勝數,其中就有與林覺民一起留名青史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陳更新。臺嶼還曾走出了院士、博士生導師10人,有美國加州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博士陳伯莊、加拿大國家研究院博士生導師陳壁華、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陳聃等科教界精英。
2006年,臺嶼村人陳松年退休返鄉后,從老人協會主席陳天雄口中得知,陳氏宗祠里存放著600多本藏書,那是幾年前臺嶼村走出的白蟻防治專家陳波藩捐贈的。因無人管理、取閱,這些書櫥長年鎖著,陳松年萌生了創辦書屋的想法。談起辦書屋的初衷,71歲的陳松年笑著說:“就是想讓孩子們多看一點書,多懂得些做人的道理。”
2006年5月,陳松年與村中其他五個老人接過宗祠鑰匙,正式成立了書屋。
老農“亮魔法”
書屋剛開張時,陳松年見到孩子,就邀請他們進屋讀書,一邊還推薦書目。為了吸引孩子看書,陳松年想了不少方法。他發現,在以農民工子女為主的臺嶼小學,孩子們的閱讀缺乏引導。他找到福州臺嶼小學校長,到每個班發圖書卡,并讓老師們鼓勵孩子到書屋看書。
每個學期期末,陳松年自掏腰包,給借書最勤的學生發獎品,提高孩子的讀書積極性。雖然圖書館沒有優越的條件,但陳松年覺得,只要用點心,總能讓孩子們愛上讀書。對于來書屋的孩子,他仔細觀察著,誰最近松懈了,就盯著誰讀書。
“四到六年級,來過我這里的孩子,我都記得面孔,有機會就提醒他們多讀書。”陳松年說,讀書讓孩子變得更幽默,更有人緣,尤其是當孩子們說起書中的精彩細節,總能引來一幫聽客。為此,他鼓勵孩子們寫讀后感。“寫過讀后感,孩子們推薦時就能脫口而出了。”
不僅如此,陳松年到處請人給孩子們講課,如福建師范大學教授王化鵬、福州教育學院副教授郭曉瑩、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的何捷等,都曾到書屋講解讀書的奧妙。“講座一過,借閱率立馬提高。”陳松年說:“孩子們從頭到尾都不走神,游戲做完了,知識也學到了。”
“書本,能帶著你們感受生命的意義。”2013年12月17日,在陳松年的聯絡下,當地錢塘小學的教師陳崢來到臺嶼開設了一堂閱讀體驗課。在講解繪本《走進生命花園》時,陳崢說:“這是一本關于生命教育的書。盡管世界并不全然美好,但生命依然有她生存的方式和能力。只有了解生命的不美好,才會珍惜所擁有并對世界保持寬容的心。而改變世界的力量,就是新生!”
為了讓書屋真正成為孩子們的第二課堂,老人們對書屋進行了一系列策劃,辦起了《讀書習作園地》墻報,還與來自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們合作開展英語培訓班等。
慢慢地,這座小書屋形成了一些獨特的閱讀習慣:翻得越爛的書越有人搶著讀,孩子們覺得卷邊書頁就是最好的推薦理由;一本好書入架,只要有孩子讀到,便會口口相傳,成為下次借閱時的“暢銷書”;在書屋的墻報上,誰的讀書作文上榜,誰就覺得光榮……
小書屋大力量
2006年7月,隨著福建省啟動“農家書屋工程”,臺嶼村成為第一批試點,福州市少兒圖書館也將其定為圖書流通點。2007年,臺嶼管理區撥經費租下了宗祠對面的一個店面,農家書屋的藏書量快速增加到7000多冊。 地方大了,書報多了,最初的六人就忙不過來了,先后有數十位熱心老人自愿加入“館員”隊伍。目前,負責農家書屋閱覽和外借服務的有十多位老人,分成幾個小組輪流值班。
如今,這個書屋還是臺嶼文化和宣傳活動的中心。逢年過節,大家積極策劃文娛活動,還成立“教育基金”幫助貧困大學生。每年3月,農家書屋舉辦“愛讀書”活動,由老人協會拿出經費購買學習用品和少兒圖書獎勵表現優秀的學生。
每隔幾個月,陳松年就會把1000冊圖書裝好,坐公交車到城里把新書換下來。就是這個書屋,居然打敗了附近的三家電玩廳。它開張后,旁邊的電子游戲少人問津,悄悄關張。“如果孩子們從中沒有收獲,我寧愿讓書屋關門,讓孩子們去玩。”陳松年說。
經過6年多的時間,臺嶼農家書屋從14平方的小屋發展到120多平方,藏書量也從最初的600多冊增加到現在的1.8萬余冊。最為老人得意的是,“書屋的鐵桿小讀者,很多都考上了市里的一類校,這在以前的臺嶼村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