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鵬
北京市《關于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第二階段行動計劃》已發布一年多時間,取得諸多成效 , 京南地區發展將獲得更多社會資本的關注和更多實體項目落地,特別是在全面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的背景下,廣大社會資本即將成為推動京南地區全面躍升的中堅力量。
為促進社會資本在京南板塊建設中發揮更好作用,我們提出幾條促進京南板塊發展的政策建議。
政策建議一:
明晰重點功能區產業規劃和政策導向
新機場臨空經濟區
如果說耗資超過700億元的新機場及配套基礎設施是北京城南計劃中政府投資的主角,那么新機場周邊占地數百平方公里、地跨京冀的臨空經濟區則是未來一段時期京南地區最重要的投資熱土。新機場臨空經濟區作為京南地區發展的戰略增量與巨大帶動引擎,也是京津冀區域合作的重要平臺和首都經濟圈建設的首要切入點,將帶來千萬億元的投資,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社會資本。建議加快對臨空經濟區的的產業規劃,明確政策導向與負面產業清單,在機場周邊10公里半徑范圍內優先選擇會議會展、航空金融、商貿物流、高端休閑等產業要素。同時,在新機場航港內,注重培育民營為主的低成本航空公司、通用航空運營企業、航空物流企業發展壯大。
南苑地區
南苑地區地處整個城南板塊的核心區和南中軸沿線的關鍵節點。南苑機場搬遷至新機場旁已獲得廣泛共識,這將有助于打開南苑及周邊廣大區域的凈空和限高制約,釋放城市空間,助推城南地區實現整體轉型升級和品質提升。建議結合南苑機場搬遷,加快制定南苑地區整體開發建設規劃方案,完善和優化綜合交通以及水、電、氣、熱等城市基礎設施體系,重點布局商業、金融等現代服務業。以南苑機場搬遷為契機,完善南中軸地區規劃,發掘南中軸文化脈絡,重點布局展現東方文化的大型功能性項目,如文化博物館、中國文化園、皇家苑囿等,促進經濟與文化融合發展。
政策建議二:
引導民間資本加大投資力度
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領域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投資規模大,公益性強,長期以來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第一階段城南行動計劃通過實施的一批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項目,初步緩解了城南地區的發展瓶頸,為社會力量加快進入城南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未來3年,是城南地區繼續夯實發展基礎、全面提升發展水平的關鍵時期。通過擴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領域對社會資本開放力度,有利于優化政府投資效率、增強民營企業發展活力、提升京南板塊的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建議發揮首都地區得天獨厚的資金和運營優勢,細化投資目錄,拓寬融資渠道,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道路交通、能源管線、信息通訊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以及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學校、醫院、養老設施、旅游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領域。
區域特色產業領域
目前,北京南部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建設不斷深入,并有力推動了首都經濟圈的產業升級。立足京南板塊的優勢產業基礎,應發揮區位和腹地優勢,順應未來京南地區向國際交往新區和首都實體經濟核心區的戰略轉變,與其他功能板塊差異化定位,加強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力度,重點發展數字新媒體與文化創意、版權交易、節能環保、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綠色食品等區域特色產業,并結合未來首都高端功能要素集聚,鼓勵發展航空偏好型產業、金融創新產業、后臺行政服務業、平臺型產業等。
政策建議三:
探索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京南板塊是首都功能核心區與津冀地區產業對接的橋頭堡,也是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突破口。建議進一步開放市場,加強政策和體制創新,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利用制度創新,打通民資進入路徑,積極爭取金融機構擴大對城市南部地區的信貸規模,促進社會資本投資城市南部地區發展。尤其要結合京冀共建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歷史機遇,從土地、財政、融資、人才等角度,提出適合新機場臨空經濟區開發建設的政策體系,積極探索一體化改革試驗,探索基礎設施、信息、服務、行政審批、質監、司法等一體化建設、管理機制,輻射帶動首都經濟圈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也為京南板塊搭建更大的市場平臺、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