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
對癥下藥,養護頸椎
說起醫生看病,我們首先會想到“望聞問切”這幾個字,《頸椎,你好》顯然也想做到這一點。第一次打開APP的時候,用戶首先需要做一個簡單的健康狀況調查。問卷調查的范圍很廣,比如“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缺乏鍛煉”和“頸肩部按壓時有明顯痛點”等。不過這些調查都是在本地處理,不會上傳云端。
完成調查以后,APP將給出一個頸椎健康的評估分數,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對此,《頸椎,你好》還為不同的用戶有針對性地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比如頸椎保健操與瑜伽保健操等。此外,APP還會監督用戶完成這些康復鍛煉的內容。每當設定的鍛煉時間一到,APP就會通過提示音進行提醒。用戶根據APP提供的圖文教程,可以進行頸椎的鍛煉和保健,呵護頸椎健康。
除了對用戶頸椎進行診斷,并提供解決方案以外,《頸椎,你好》還內置了一些頸椎健康知識的內容。比如,“頸椎病定義”,以及“頸椎病的常見類型”的介紹等。通過這些內容的普及,可以讓用戶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頸椎的健康狀況。不只是頸椎,APP也對落枕和鼠標手等問題,給出了緩解病痛的辦法。有趣的是,APP還支持將健康評測得分分享到社交媒體。不過,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會將“我有病”分享出去吧?
軟硬結合或是出路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身體健康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醫療健康類APP的出現,正好可以解決用戶這一日益增長的需求。正是由于都看到了這個市場未來的前景,所以現在已經有不少創業團隊在此發力。
要想開發這類健康類的APP其實非常容易,但要想做好相應的服務卻非常難。首先,看病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事,因此需要一個醫療資質團隊為其背書。只有這些人才可以看明白各種各樣的醫療報告,也只有這些人才可以給用戶更加專業的指導。其次,還需要有較強的云計算平臺,對用戶的健康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及時發現問題。最終,找到解決方案,并對特定用戶進行預警和提醒。
而要想做到我們所說的這一切,都需要前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然而,如何盈利又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如果只是簡單粗暴地像醫院一樣采取掛號收費的辦法收費的話,相信現階段大多數用戶并不會買賬。而醫療相關的廣告,更是不討人喜歡。目前看來,走軟硬結合的道路,或許更適合健康領域的創業者。比如,對于一個大腦供血不足的患者,可以通過一個類似于手環的設備對心律、血壓等進行身體狀況實時監控。一旦發現某些數據出現異常,就可以及時地通知醫生進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