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
這次該為誰代言
“你只聞到我的香水,卻沒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規則,我有我的選擇;你嘲笑我一無所有,不配去愛,我可憐你總是等待;你可以輕視我們的年輕,我們會證明這是誰的時代。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
提到陳歐,就不得不提及曾經在網絡上爆紅、如今已被網友玩壞的“陳歐體”。這是聚美優品2012年度廣告的廣告詞,自2013年2月起受到廣泛關注與模仿。當時的聚美優品還未上市,但已十分成功,“陳歐體”的瘋傳讓更多人認識了聚美優品以及這位不太一樣的年輕CEO。
陳歐曾說:“這則廣告詞喚醒了大家內心的夢想,引發了共鳴,所以受到了眾人追捧。廣告詞和聚美優品的創業史有關,算是屌絲的逆襲。”事實上,陳歐本人無論如何也不算一枚屌絲—少年時代天資過人,16歲留學新加坡就讀南洋理工大學,大學期間曾成功創辦在線游戲平臺Garena,26歲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MBA學位,27歲創立聚美優品,29歲榮登福布斯創業者榜,31歲成為紐約證券交易所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漂亮的履歷加上俊朗的外表,陳歐獲得的關注遠多于其他互聯網創業者。
如果說陳歐算是貨真價實的“高富帥”,那么他一手創立的聚美優品則是中國電商界的傳奇“黑馬”。與其他電商相比,聚美優品上市前的融資額度較小,創辦之初獲得徐小平18萬美元天使投資,2011年又獲得紅杉資本、險峰華興等幾家風投機構的1 300萬美元投資,其中徐小平追投20萬美元。聚美優品上市后,以其開盤價27.25美元,市值38.7億美元推算,徐小平的賬面財富高達3.4億美元。換句話說,徐小平用38萬美元在4年時間獲得了800多倍的回報。如此短暫的時間取得如此高額回報的案例并不多見,這也成為徐小平最得意的一個投資項目。即便在2013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里,表現較好的去哪兒和58同城,從創立到上市也都花了8年,比聚美優品多一倍時間。
樹大招風,領頭羊備受質疑
聚美優品僅用3年時間,就完成單月銷售額從10萬元人民幣到6億元人民幣的突破,并晉級與天貓、京東和亞馬遜等比肩的B2C電商第一陣營,牢牢占據中國美妝類電商第一站的領航地位。其創始人陳歐也成為80后電子商務創業者的杰出代表。然而,人紅是非多,不僅聚美優品假貨一事再被關注,連陳歐早年創業的往事也一再被提及。
對聚美優品的質疑—假貨居多
在聚美優品上市的過程中,“假貨居多”的質疑一直如影隨形。對此,陳歐直言“化妝品電商是天然不被信任的領域,而聚美在這個領域,要獲得信任很困難。”事實上,對于聚美優品假貨居多的質疑主要來自于聚美優品最大的競爭對手—由知名電視人李靜創辦的樂蜂網。
作為國內化妝品垂直B2C電商的前兩位領先者,聚美優品和樂蜂網的明爭暗斗由來已久。早在2012年6月,陳歐與李靜就在微博中針鋒相對。李靜在微博中稱對方利用黑客手段攻擊樂蜂網,而陳歐則諷刺樂蜂網技術支持不給力,致使雙方矛盾激化。隨后,樂蜂網發布化妝品電商行業白皮書,表示電商銷售化妝品正品的價格下限約為專柜價格的七折左右,若長期或過多低于此折扣則可能有問題。變相質疑了聚美優品涉嫌售假。與此同時,自稱聚美優品前采購員工在天涯社區“曝料”,指責聚美優品90%是假貨。陳歐在回應中暗指樂蜂網雇傭網絡水軍冒充聚美優品離職員工抹黑。此后,雙方在微博上的口水仗也打得如火如荼。樂蜂網將聚美優品的“我為自己代言”惡搞為“我為自己帶鹽”,而聚美優品隨后也嘲笑樂蜂網的達人經濟模式,樂蜂網又以“不論你有沒有品,我要正品”等“不美不活”體予以回應。
一邊是以“我為自己代言”的“陳歐體”席卷互聯網的聚美優品,一邊是捆綁著眾多娛樂明星和美妝達人的樂蜂網。在一輪又一輪的廣告、營銷、公關、渠道和價格的攻防戰中,雙方打得難分難解。正如前聚美優品副總裁闞洪巖所說,這無非源于“規模和效益之爭”。無論是確有其事,還是故意抹黑,樂蜂網對于聚美優品存在假貨的質疑都不是無的放矢。
事實上,聚美優品也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并且從2013年開始就一直在推動“化妝品真品聯盟”工程,不過這也受到了同行的質疑。京東商城市場部高級副總裁徐雷曾在微博上稱,所謂“真品”驗證,不過是左手驗右手,電商網站和真品驗證網站皆由聚美優品運營,消費者買到的產品并不能保證是真品。
對陳歐的質疑—富二代、履歷造假
在電商行業里,歷來有“不燒錢,不電商”的說法。聚美優品僅以1 300萬美元融資四年做到上市,市值近40億美元,占整個中國B2C美妝市場22.1%的份額。因為年輕、高調,取得如此耀眼成績的陳歐被貼上了很多標簽,其中不可避免地有人質疑他是“富二代”。對此,陳歐曾在財經人物訪談節目《財子佳人》中坦言自己并非富二代,而是創一代,“我從開始創業,都是白手起家的;我從16歲開始,沒有花過家里一分錢。”
在聚美優品上市一個月后,網上又曝出陳歐新加坡創業經歷涉嫌造假,事發之后引起廣泛關注。事件源于一名自稱風險投資公司的人士撰文,暗指陳歐在新加坡上學期間創辦游戲對戰平臺Garena的履歷不實,隨后故事出現多個版本,Garena現任CEO弗雷斯特 李與Garena元老、聚美優品聯合創始人劉輝先后現身隔空對打口水仗,前者稱陳歐創業不足半年即赴美留學,并在公司未盈利時套現70萬美元;后者則表示陳歐是在赴美留學期間被排擠出公司。
盡管表面上只是一個創業故事的不同版本,但在投資界人士看來,這關系到聚美優品創始人的商業信譽,而且已經波及資本市場。三日內,聚美優品股價已從每股30.72美元跌至27.69美元,跌幅近10%。有觀點認為,此事是做空機構對聚美優品進行的攻擊,旨在打壓聚美股價,趁低價買入。無論如何,聚美優品都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彌補此事帶來的不良影響。
任重道遠,攔路虎亟待解決
風光與質疑,始終并存在聚美優品和陳歐身上。上市后這家爭議不斷的公司如何前行,也是業內關注的焦點。目前來看,風光無比的聚美優品并不能高枕無憂,仍需著力解決幾大難題。
在未來,聚美優品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假貨問題。這既涉及用戶的忠誠度與體驗問題,也涉及整個品牌的商譽。在聚美優品上市之際,陳歐曾稱“上市融資的資金主要用來建設用戶信任并提升用戶體驗”,具體做法是建立更多實體店、增加獨家商品范圍、擴大物流網絡、提升物流保障能力以及增強IT架構系統等。他認為聚美優品作為一個上市公司,會有更強的實力去整合供應鏈。“我們現在和很多大牌都有談中國的獨家代理權,目標是成為大牌在中國的總代理。相信這樣,真假問題、信任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還可以推進我們防偽碼的體系,讓消費者在網上買化妝品再也不用擔心,這就是聚美上市給這個行業帶來的最大意義。”
其次,樂蜂網的威脅依然不容小覷。盡管在規模與盈利方面,樂蜂網目前稍遜一籌,但是樂蜂網離全線潰敗尚遠。在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化妝品B2C競爭力分析報告》中,人均月度訪問次數、人均月度瀏覽頁面、人均日訪問次數和人均日瀏覽頁面等指標的深度訪問數據顯示,樂蜂網均高于聚美優品,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樂蜂網擁有強大的明星達人資源,后者有助于提升樂蜂的品牌價值和用戶的粘度。另外,樂蜂網已經接受唯品會控股,并保持獨立運營,也就是說聚美優品的對手變成了一個更強大的“唯品會+樂蜂網”。
再次,網絡銷售市場和化妝品銷售市場均是蓬勃發展的領域,也意味著競爭極其激烈,聚美優品要面對的遠不止老對手樂蜂網一家。化妝品市場毛利高、市場空間大、市場前景誘人,再加上閃購、團購等模式技術門檻低、容易復制又頗受消費者喜歡,導致這一領域的同業競爭相當白熱化。天貓、京東、亞馬遜、當當網和蘇寧易購等綜合電商平臺均有化妝品類銷售業務。作為美妝電商領域的“一哥”,聚美優品的市場份額還未超過四分之一。另外,化妝品行業的線下品牌實力強勁,也是聚美優品不得不考慮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