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克
摘 要 高校推行教材循環利用具有重大意義、非常必要,不僅能為其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還有利于節約資源,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更益于減輕學生的經濟壓力,益于建設節約型校園。
關鍵詞 高等教育管理 高校教材管理 高校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當前,學生教材的循環利用已成為我國高校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具有重大意義,有必要深入研究,予以妥善解決。
(1)能為高校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學生在學習中持有教材的比率逐步下降。筆者所做的不完全統計表明,2010—2012學年上學期,某校某文科班級學生持有教材的比率不到45%,直接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亟待采取針對措施加以改變。原因在于,高校教材價格的虛高嚴重影響了學生購買新教材的熱情。教材的循環利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材的費用,能夠激發學生持有教材的積極性,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
(2)有利于節約資源
眾所周知,教材用紙的生產原料主要為木材,紙張生產過程又有耗費大量的原煤和水。據報道,若按每位大學生學習3.5年的時限計算,教科書循環使用5年,目前全國約2000多萬在校生,則可節約294.4萬噸文化紙,意味著可少砍176.64萬畝(11.78萬公頃)的森林,少耗費2.944億噸純凈水和300多萬噸煤。加之,我國造紙工業整體裝備比較落后,能源消耗高,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折標煤達1.3噸,每年消耗的自然資源無疑是驚人的能源、礦產、水、土地等自然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從高校教材生產的源頭算起,如果學生教材循環使用制度得以普遍推廣,將少砍伐多少畝森林,少占用多少林地,同時為生態環境的改善做出多大的貢獻!
(3)避免造成環境污染
高校教材需紙量驚人,造紙工業一向又是中國重要的環境污染源。有關資料顯示,2004年,中國造紙工業排放廢水32億噸,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18%左右;當年化學耗氧量COD排放153萬噸,占全國工業COD排放總量的30%。我國草漿生產堿回收技術不十分成熟,部分企業甚至沒有采用污染治理措施,造成草漿生產COD排放量占造紙工業排放總量的60%左右,使草漿COD成為我國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之一。教材循環利用可大幅降低印刷紙張的使用量,從而直接壓縮造紙工業的生產規模,盡可能減少化學耗氧量COD的排放,以達到盡力減輕環境污染的目的。
(4)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高年級學生將自己用過的教學用品傳給低年級學生,蘊含著薪火相傳的人文精神,彰顯出教育的引導作用,不僅是學業的延續,更是一種風范的樹立。而低年級學生們從學兄學姐手里接過的,不僅僅是他們的成長歷程和做學問的信息記錄,更重要的是潤物細無聲的節約意識、環保理念。這對于正在成長中的大學生們來講尤為珍貴,能培養他們勤勞節儉的品質,形成低碳生活的理念。因此,從對學生的教育意義來看,教材循環利用的過程也是對他們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是培養其健全人格的良好契機。
(5)益于建設節約型校園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校園建設進入了一個高潮階段,許多大學校園無論是占地面積和建筑規模,還是在建筑標準和內部設施配套等方面,都達到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的巔峰。但作為學校的建設者和管理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是窮國辦大教育,因此抓好節約型校園建設,不僅對建設節約型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我國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更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高校學生教材的循環利用是節約型校園建設的具體表現,把這項工作做好做實,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促進作用則是不言而喻的。
(6)可減輕學生的經濟壓力
近年來,隨著教科書的不斷變厚、增重,印刷更加精美, 價格不斷上漲,加之選修課進一步增多,導致教材費用日增,高校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困難者購買教材的經濟負擔也越來越重。同時,更為遺憾的是,學生們高價購買課本之后,大多只是平時偶爾翻翻,期末考試之前用于復習,考試一過就扔到了一邊,導致教材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學生年級越高積累的課本越多。如果能通過一定的方式轉給下一屆學生,不僅能提高教材的利用率,而且也能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按照有關人士的說法,參考部分學生的反映,可循環利用的書本通常約占他們所用教材總量的30-50%。如果按最保守的30%來計算,每生每年至少可以節約150元,約占每生每學年500元左右書本費用的三分之一,顯然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學生的經濟壓力。
(7)符合學生的意愿
每到學生畢業的時節,高校校園內往往會呈現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學生三五成群,設攤擺點,許多畢業生將自己用過的教材、教輔折價賣給低年級學生,自發形成二手書跳蚤市場,一本原價二十多元的書,四五元就可以買到了。同時,近年來,有的學生還開辟了網上二手書市,將各種求購或出售二手教材的信息貼到校園論壇里,很受學生歡迎。從中不難發現,學生使用舊課本的意愿較強,在高校實行課本回收再利用符合學生的意愿,是一項贏得學生歡迎與支持的民心工程。
參考文獻
[1] 石洪萍.教材應“長壽”,循環使用潛力大[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9.27.
[2] 呂小艷.高校教材循環利用問題探析[J] .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