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拉
現代表情符號的產生源于電子世界的信息無法傳遞。1982年,卡內基·梅隆計算機公司的員工在網上討論區開玩笑時,玩笑經常被曲解。為了避免因曲解而產生的不必要的時間消耗,研發部教授斯科特·法爾曼建議,玩笑用語可以采用表情符號來傳遞信息,如笑臉:-)。確實挺靈。后來又出現了不高興的表情符號:-(,眨眼的符號;-)和困惑的表情符號XD。這些表情符號的雛形于1999年進行了升級換代。日本的一位電信策劃專家栗田重隆認為,視覺形象可以促進手機上的交流。受到日本動漫和街頭指示標志的啟發,他勾畫出的藍圖馬上變為現實,于是日本公司紛紛趨之若鶩。
然而,用符號來表達和表現生活仍是我們的一項長期實驗,如力圖創造一種視覺辭典的“名詞項目”,最終為每一種物體都找到相應的符號,如洗車、醉酒等概念。目前多達6萬用戶使用這類符號,從廣告代理商到與孤獨癥病人交流的醫生。還有更遠大的計劃,就是準備開發iConji。像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弗朗西斯·達爾文一樣,Kai Satts的創始人相信他可以建立一種單一語言,把全世界的陌生人聯結到一起。與此同時,一家英國公司Emojli準備創建第一個只使用表情符號、不出現任何文字的社交網絡。澤默認為,“許多人一直希望擁有一種既是語言又能超越語言的東西,表情符號使其成為可能。現在就看我們如何使用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