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使用微信公眾號建設教學管理平臺的思路和方法,包括微信公眾平臺的利用與開發、教學環境的建設思路和實際應用等。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教學管理;智能手機
1.背景
2014年1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秷蟾妗凤@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手機網民規模的持續增長促進了手機端各類應用的發展,成為2013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大亮點。學生依然是是中國網民中最大的群體,占比25.5%,互聯網普及率在該群體中已經處于高位。手機網絡已經日益成為主流的網絡平臺。在傳統網絡全面轉向移動網絡的背景趨勢下,有必要針對移動網絡調整現有的教學支持環境。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成熟產品作為基礎平臺進行二次開發利用。
騰訊微信是一種新興的移動平臺應用產品,目前用戶數量已經超過6億,它支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適合大部分智能手機,支持iOS、Android、Windows Phone、Symbian和Blackberry等手機操作系統。據筆者在我校的初步調查,大多數學生擁有智能手機并安裝了微信應用,此外還有部分學生擁有iPad或Android平板電腦,具備實施平臺構建的物質基礎。基于此,為順應技術發展,迎合學生用戶的應用取向,提出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構建教學管理環境的思路,并在我校電子專業課程中進行了探索實踐。
2.平臺構建和使用
(1)平臺架構
公眾平臺消息接口為開發者提供了與用戶進行消息交互的能力。對于成功接入消息接口的公眾帳號,當用戶發消息給公眾帳號時,微信公眾平臺服務器會使用HTTP請求對接入的網址進行消息推送,第三方服務器可通過響應包返回個性的回復,從而達到回復消息的目的。微信手機端、微信服務器和我們需要開發的公眾帳號后臺的網站服務器三者之間的交互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框架圖
圖1所示的具體交互過程的描述如下:1)用戶在微信手機端向公眾帳號發送一條消息,這條消息會通過網絡到達微信的后臺,即微信服務器;2)后臺收到這條消息之后,把消息轉發給公眾帳號的后臺,也就是公眾賬號的網站服務器;3)公眾賬號服務器收到請求后,解析消息格式,根據用戶內容和自己的服務器邏輯,計算出需要返回給用戶的消息,然后封裝消息,返回給微信服務器;4)微信服務器把網站服務器發來的消息轉發給用戶的微信手機端,這樣用戶在手機端上就可以看到公眾賬號發來的微信信息了。
通過這個過程可以看到公眾賬號服務器要做的事情有三件:1)獲取微信后臺發過來的消息;2)實現自己的業務邏輯;3)發送返回消息給微信后臺。
(2)開發條件
開發整個平臺需要具備兩個條件:1)擁有微信公眾平臺帳號并使用開發者模式;2)擁有一個web服務站點,而且需要80端口(可以使用云服務器做開發)。
3.操作對象
整個平臺涉及三個對象:微信手機客戶端、微信服務器和網站服務器。
(1)微信客戶端,是指我們手機用的微信軟件,利用騰訊的微信軟件,一方面解決了手機客戶端平臺多樣化的問題,微信支持的客戶端支持的平臺有BlackBerry、Android、iPhone、WindowsPhone、BlackBerry等主流平臺;另一方面,通過微信平臺做登錄入口,省去了家長和學生登錄時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的麻煩,只需要關注公眾號即可使用微信號直接登錄,方便快捷。
(2)微信服務器,當微信用戶向關注的微信公眾平臺發送消息的時候,微信手機客戶端將該消息首先發送到微信服務器,微信服務器會自動向公眾服務號注冊的網站服務器推送一個消息,消息中包括微信使用者的帳號信息以及消息內容XML格式,網站服務器處理來自微信服務器的消息,然后將處理結果發回微信服務器,再由微信服務器發送到微信客戶端。
(3)網站服務器具有三個功能:微信消息處理、微網站、管理后臺。1)微信消息處理。處理來自微信用戶的點擊事件,如菜單獲取、權限角色驗證等,并返回圖文鏈接,以便用戶點擊相應功能的菜單。系統的角色分為學生和家長兩種。2)微網站。主要提供教師跟學生和家長溝通平臺的應用,將該應用內嵌到微信的鏈接中,采用HTML5前端技術設計,網站綁定用戶角色并提供相應的服務內容,提供微信端角色對信息的查看、數據提交等交互功能。用戶通過內嵌的瀏覽器直接發送請求給微網站,微網站處理消息,并將處理結果直接返回到微信端。3)管理后臺。實現管理員登錄、用戶中心(對教師、學生、家長等用戶角色進行增、查、刪、改)、通知、預習資料、作業、討論話題、成績查看、在校情況等功能。
4.如何關聯個人微信賬戶到微網站后臺
在整個通信環節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個人微信號如何關聯到后臺網站的數據庫中,并指定該微信號屬于學生還是家長,處理過程如下:
(1)關聯個人微信賬戶到微網站后臺
1)申請公眾帳號并成為開發者
使用微信公眾平臺https://mp.weixin.qq.com 申請微信號碼,登錄微信公眾平臺后臺,選擇高級功能,進入后就看到兩種模式,我們需要先關閉編輯模式,開通開發模式成為開發者。使用開發者模式才可以讓微信服務器推送微信客戶端發出的消息到網站服務中。
2)微信消息處理
在系統框架圖中,關聯微信帳號主要在處理第三步上,微信接口部分主要的工作是接收來自第二步的XML消息,然后進入第三步流程開始處理消息,系統根據消息體中的[FromUserName]到后臺數據庫中檢查是否存在該用戶以及該用戶的角色,組織回復的內容并打包成XML格式的信息發送到微信服務器,由微信服務器返回給用戶。
有一點,開發時需要特別注意:微信服務器若在五秒內收不到響應會斷掉連接,并且重新發起請求,總共重試三次。
微信服務器與網站服務器之間的交互使用XML格式來進行封裝,不同格式的數據消息(文本、圖片、語音、視頻等)都封在XML里面,一個簡單的文字請求XML(RequestMessage)內容如下:
對應節點的官方說明如表1所示:
表1
參數 描述
ToUserName 開發者微信號
FromUserName 發送方帳號(一個OpenID)
CreateTime 消息創建時間 (整型)
MsgType text
Content 文本消息內容
MsgId 消息id,64位整型
響應的文本消息主題XML(Response Message)內容如下:
對應官方說明如表2所示:
表2
參數 是否必須 描述
ToUserName 是 接收方帳號(收到的OpenID)
FromUserName 是 開發者微信號
CreateTime 是 消息創建時間 (整型)
MsgType 是 text
Content 是 回復的消息內容(換行:在content中能夠換行,微信客戶端就支持換行顯示)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服務器自發送推送消息到網站服務器起就開始等待接收消息,但不會一直等待,如果在等待一段時間后沒有收到消息,會關閉這個接收消息的通道,這個時間是5秒。也就是說,如果在5秒之內沒有消息從網站服務器返回,即使超過這個時間之后網站服務器有數據返回,微信客戶端也無法收到返回的內容。
基于以上通信方式,在開發者模式下,所有通信的發起者必須是客戶端發起,而且在5秒內必須返回數據,這樣網站服務器才可以將相應的個性化的數據通過微信服務器返回給用戶。
3)關聯帳號
為了能夠讓學生和家長只查詢到屬于自己的信息,需要給新增的用戶分配角色,并給相應的角色分配權限。每個微信客戶端都有一個區別于別人的OpenId,該OpenId是普通用戶的標識,對當前公眾號唯一,我們通過這個ID可以獲取個人詳細信息(包括用戶昵稱、性別、地區、頭像等信息),使用這些信息來區分用戶,教師事先登記學生的微信帳號從而給學生和家長分配角色,寫到數據庫中。以后每次該用戶發來的請求都會使用OpenId對應的數據庫中的個人編號來獲取數據,返回給用戶。被分配了學生權限的用戶微信端點擊“學生”,會出現圖2所示菜單:
此時若點擊“家長”,會提示“您的身份不是家長”,系統拒絕提供服務。
完成后的用戶中心,給關注后的用戶分配角色界面如圖3所示:
圖3
點擊“修改”按鈕,可以修改用戶信息(如姓名、性別、身份等)。
(2)主要功能
1)用戶管理:可以修改用戶備注信息為真實的學號姓名,單擊學生用戶名進行單獨發送消息或輔導。
2)群發消息:教師可以把最新更新、有時效性的消息發送給學生。發送對象可以是所有用戶,也可以是定向發送。
5.平臺限制
微信平臺為教學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有它不容忽視的缺陷。微信公眾平臺存在一些實用限制,由此建立起來的教學管理平臺受到一些條件的制約:
(1)公眾平臺只提供PC端管理,不能方便地使用移動設備直接對教學環境進行全方位的管理。
(2)使用后臺發送群發消息的數量不受限制,但是微信助手每月只能發送4次,此缺陷可以通過建微信群來彌補。
(3)對FTP鏈接的支持欠佳。
(4)其本身不提供有效的交互環境,需要借助微信或QQ等其他工具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
(5)存在無微信號或昵稱實時信息搜索功能、無圖片素材分組功能等缺點,完全照搬來配合教學有一定的局限性。
(6)因學校內部的無線網絡的使用限制,無WiFi的地方微信的使用仍需要一定費用,對部分學生的使用產生影響。
(7)智能手機耗電量較大,拍照或視頻時表現的尤為突出,造成使用時間限制。
(8)微信平臺成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同時更是一個具有強大功能的聊天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它給教學帶了便利,但這其中也蘊含著巨大的危機。對于自制力差的同學而言,受網絡影響課堂專注力會有所下降,這時教師的監督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9)還應該關注那些不具備智能手機的學生。微信只是一個學習輔助工具,不能依賴微信解決教學中存在的所有問題,教師要積極參與其中,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因此,不應當把微信公眾平臺教學管理作為唯一的服務提供選項。
在普及智能手機的前提下,微信平臺特別適用小組教學。如果能進一步對教學環境進行適當改進,比如鋪設WiFi網絡,條件允許下設計針對微信的教學平臺,配備與智能手機兼容的大屏視頻設備,以發揮智能手機及微信的最大優勢,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6.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作為教學管理工具的思路和實現方法。微信公眾平臺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此為基礎建設教學管理平臺還處于試驗開創階段,需要進一步總結經驗和摸索規律,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微信仍然在發展之中,公眾平臺的開發也在繼續進行,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利用公眾平臺提供的教學管理手段會更加多姿多彩。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www.cnnic.cn,2014.
[2]鐘志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開發實戰[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9.
[3]鞠文飛.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構建移動設備教學輔助環境[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3(12).
作者簡介:蘇雙琴(1978—),女,江蘇揚州人,碩士,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中級講師,研究方向:電子與通信技術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