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添福 胡中影 商彥
【摘要】通過對此次的雷災調查處理,分析雷災事故原因,提出事故處理報告和整改措施,杜絕更多類似的事故發生,提高生產人員的意識,減少人員財產的損失。
【關鍵詞】屠宰場;雷擊事故;調查;整改
1.事故處理
1.1 事故勘察過程
2012年9月11日,我所接花都大陵新村內花都天誠食品有限公司-肉類聯合加工廠(下稱:屠宰場)化糞池遭受雷擊事故,立即前往現場調查雷擊事故情況,并對屠宰場進行現場檢測。根據現場有關負責人及當事人述說2012年9月9日傍晚18點開始下暴雨并伴有閃電過程,20點左右發現化糞池出現爆裂,墻體遭受破壞,并發生了坍塌,四臺水泵燒壞,電箱所有線路燒毀。
1.2 雷擊事故情況
屠宰場的化糞池遭受雷擊,西南面墻體遭到嚴重性破壞。通過GPS定位(N23°21.805′,E113°11.191′,±8m)查詢廣東省閃電定位監測系統終端的數據記錄并進行分析后,確定該廠位置附近當時確有1次雷暴過程,最大電流值為-14.856KA,且經我們通過剩磁儀對落雷點進行檢測發現,天面西南角內側金屬護欄有較強的剩磁(0.6mT),與該金屬護欄焊接就近的引下線檢測得剩磁為0.3MT,通過分析該雷電流系通過該金屬護欄和引下線導入大地。
1.3 雷擊事故分析
(1)屠宰場位于大陵村107國道旁,地勢比較空曠平坦,周圍水源比較豐富,且化糞池后面為魚塘,屬于明顯的水陸交界處,而水陸交界處往往是雷電比較喜歡選擇的落雷點,且化糞池為周圍所有建筑物的最高點。
(2)屠宰場內所有建筑物幾乎無防雷設施保護,而僅有化糞池接地良好(接地電阻僅為2.5Ω),且有金屬護欄作為接閃器,雷電一般選擇比較高且接地電阻比較小的建筑物作為落雷點。
(3)化糞池為鋼筋混泥土結構,但僅有金屬護欄直接與引下線有焊接連通,其他鋼筋均為綁扎結構,并未形成一個電氣回路,在雷電流從引下線導入大地時,形成一個巨大的磁場,與引下線平行的鋼筋必然受到磁場的作用產生巨大的電流,然而鋼筋之間并未焊接連通,所以鋼筋中電流之間就產生互相排斥的作用,使鋼筋互相向外的排斥,從而造成墻體向外破裂。
(4)化糞池天面安裝有內外兩層金屬護欄,經過現場檢測結果建筑物雖然接地電阻符合要求,金屬護欄與引下線的焊接為點焊,不能承受雷電流通過時產生的巨大拉力,直接將金屬護欄拉斷。
(5)化糞池整個為鋼筋混泥土結構,除了天面金屬護欄與引下線有等電位焊接外,其他鋼筋均為綁扎,不符合我們規范的要求(扁鋼與圓鋼雙面焊接長度≥6D,圓鋼與圓鋼雙面焊接長度≥6D,扁鋼與扁鋼三面焊接長度大于兩倍扁鋼寬度)。
(6)所有電源出入端均未安裝浪涌保護器(SPD)。
2.事故整改方案
一個完整的防雷系統包括兩個方面:直接雷擊的防護和感應雷擊的防護。缺少任何一面都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直接雷擊的防護設施主要包括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系統。避雷帶應均勻分布在建筑物的四周并與建筑物的框架結構及水管等相連。地網的接地電阻不大于4?。感應雷擊的防護主要使用感應雷擊防雷器、屏蔽和等電位系統。最佳的解決方法是在設備前端安裝防雷器,雷電壓達到其設備前端的殘壓一般可控制在700V以下,使設備處于不被雷電損壞的范圍之內。經過我們的認真檢測和事故分析,為了更好地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我們有針對性地屠宰場提出一些整改意見和見意:
(1)化糞池必須按相關程序進行防雷工程報建,并接受我所人員的監督。
(2)若為重新補裝防雷設施時,應在化糞池天面周圍安裝避雷帶,避雷帶應形成閉合回路,且應在陽角位或最高處安裝避雷短針且應符合相關要求:鍍鋅針長<1m時:圓鋼截面直徑≥φ12mm,鋼管截面直徑≥φ20mm;鍍鋅針長1~2m時:圓鋼截面直徑≥φ16mm,鋼管截面直徑≥φ25mm。
(3)若為專設引下線,引下線接點之間的距離應符合相關規定:一類場所不大于12mm,二類場所不大于18mm,三類場所不大于25mm,且最少不少于兩根,必須與避雷帶可靠焊接,所有焊接必須雙面焊且長度應≥6D;若利用建筑結構柱筋引下線引下時:螺紋鋼截面直徑<φ16時,不少于4根,螺紋鋼截面直徑>φ16時,不少于2根。
(4)接地裝置為防雷系統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若接地裝置不符合要求,則整個防雷系統都不能發揮其作用,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損壞,且分為垂直接地極和水平接地極,垂直接地極之間距離為地極打下地下深度的2倍(如:地極長為2.5m,則接地極之間的距離就為5m),過小則有可能造成電磁屏蔽,起不了防雷作用。
(5)各種電氣安裝位置應有預留接地端子,所有水泵應作好防雷接地措施。
(6)供電線路入戶端(即箱電箱處)及自動控制線路引入處,應有防雷波入侵措施(如將線路屏蔽層進行接地,安裝浪涌保護器等)。
3.小結
通過此次的雷災調查,顯示出我們氣象系統中對防雷知識的宣傳還不到位,民眾對雷電防預的意識還不高,防雷安全責任心還不夠強,很多群眾心目中雷電是天災,不可防預的,對雷電心存很多敬畏之情,甚至還有部分人有迷信的想法,這是十分不可取的。希望以后我們氣象工作者在雷電防預這一方面多進行宣傳教育,加強我們氣象防雷的在社會上影響力,將雷電控制在可控可防的范圍之內。同時建議在雷雨天氣來臨時,不要在空曠的地方停留,特別是水陸交界處(水塘邊,水庫邊)、高山上、大樹下、高壓架空線路塔附近等,避免引起雷擊事故,從而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物的損失。還是有就是在雷雨季節前后都要檢查防雷設施的情況,避免出現損壞,維護不及時,造成損失。且應每年均應邀請我所人員對已有的防雷設施進行檢查,確保防雷設施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
[2]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 50343-2004.
[3]蘇邦禮.雷電與避雷工程[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