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今多元融合的文化語境下,繪畫藝術更顯得多元化及表現形式多樣化,中國寫意人物畫創作的面貌及風格同樣亦多樣豐富,其在題材內容的選擇和形式語言的表現上亦因不同的創作者而有著自己特有的面貌和風格。
任何一種藝術樣式最終都要以物化的藝術作品表現出來,其所具有的任何信息都必須通過藝術作品得以傳達。藝術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這就強調了藝術不是生活的簡單再現,而是需要藝術家在對生活觀察、理解基礎上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對于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藝術家因其自身的生活閱歷、知識水平及觀察角度的不同,在面對或表現相同的對象時會有著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因此,藝術創作既要尊重客觀性,又要尊重主觀性;既要關注內容,又要強調形式。藝術創作體現的是主觀與客觀、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就創作內容而言,對于生活的認識深度,能否抓住生活的本質含義,決定著作品內容主題思想的如何;有了明確、深刻的主題思想,在材料的選取上,在瞬間視覺形象的選擇上,以及在整個畫面的藝術處理上,才會做到“胸有成竹”。對于當今中國寫意人物畫的學習與創作者而言,提高自身的知識和思想水平至關重要,這樣才能在社會生活中及復雜的素材中,提取基于情感而想要表現的創作題材,并發掘其繪畫表現的本質意義,把握最精彩感人的形象。從而通過其作品表現的人物形象,來抒發對于生活的深層理解及感受。
就形式語言而言,形式語言是藝術作品得以形成的重要載體,是作品內容得以表現和情感內涵得以表達以及藝術風格得以體現的根本元素。不同的藝術樣式有著不同的形式語言體系,舞蹈的姿態、音樂的音調與節奏、繪畫的色彩與造型等都是其藝術作品的載體。就中國畫而言,中國畫有著自身獨特的筆墨語言體系,構圖、造型、筆墨語言等是其重要載體。當今亦有眾者將不同繪畫形式語言及綜合材料的融合運用,以凸顯其形式語言的創新,試圖沖破原有傳統中國畫的筆墨語言體系。從表現形式上來看,寫實造型亦是多數從事寫意人物畫創作者的選擇,然寫實并非一味僵硬地描繪刻畫對象,而是創作者情感融入后的主觀的、藝術的、真實的表達,它不僅僅是一個造型手段,更應該是一種精神的體現,應是寫實與寫意的融合。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社會、文化和生活特點,因此,藝術往往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與創新。當今寫意人物畫的創作亦是如此,如何創作具有民族精神及當今時代特征的寫意人物畫作品應是我們要不斷研究和探索的。
高冠峰,生于河南省扶溝縣,2011年7月重慶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專業中國人物畫創作與傳統藝術研究方向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現為重慶美術館(重慶畫院、重慶國畫院)公共教育推廣部副主任、專業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