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詳細分析了油畫家孫為民的藝術創作和藝術特色,肯定了其藝術的審美趣味和價值取向,其立足本土文化的藝術探索之路也為當代中國油畫藝術創作提供了借鑒和思考。
【關鍵詞】孫為民;油畫藝術;陽光下;旋律
中國當代繪畫可謂異彩紛呈。透過這些形形色色、惹人眼球的當代繪畫,讓人感受到急功近利的浮躁。相形之下,品評一些老一輩藝術家的經典作品,體會到的卻是觸及心靈、感人至深的真誠。翻開孫為民的藝術畫冊,不經意間就會被作品中撲面而來的自然和親切所感染。尤其是在展覽中看到他的原作,那閃爍的色彩、跳動的筆觸所營造出明亮斑斕的藝術世界,使人激動不已、流連忘返。
孫為民的油畫是寫實的。寫實在專業上包含了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指具象再現的觀察和繪畫方式;二是指寫實主義的創作方式。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都是使藝術形象以日常所見的面目出現,讓藝術家的情感和意圖都蘊含在看似客觀的形象之中,其作品由于真實可信,使觀眾在欣賞中感到親切自然,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藝術感染。寫實油畫在我國由于歷史時勢下的社會需要,在傳播中曾長期成為主流,并為民族審美習慣所接受。另一方面,由于其移植外來和中西文化藝術差異等緣故,因而具有先天沒有吃透的夾生性問題,特別是在當今文化全球化和世界藝術百花競放的大潮中,喊著與西方現代藝術接軌的口號而盲目激進,其浮躁心態使寫實油畫被誤認為本質上已過時,加之其具象再現的實在性又被引向俗濫的流行趣味,使這種藝術手法面臨窘境。當代一些青年藝術家不僅嗤之以鼻,就連一些中老年藝術家也不免偏離了自己原有風格的內在規范。難能可貴的是,孫為民堅持寫實主義創作手法,努力探索寫實油畫藝術的發展道路,他清楚地認識到:風格流派是時代的產物,只有把握時代精神,純化油畫語言,提高油畫品味,才是油畫藝術創作的根本。因而他從不追新求異,急功近利,投其所好,在當代藝術大潮中,表現出了應有的冷靜與自信。從他的第六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臘月》到《綠蔭》系列,再到近年創作的《收獲季節》等,都不難看出他持續的、執著的對于“人與自然”主題探索的堅持以及他獨特的藝術個性和藝術品質。在他的作品中,不管表現的是鄉土還是城市、人物抑或是風景,都能從中感受到蘊含于畫面中的平和、樸實與沉靜。在探索寫實油畫的道路上,孫為民曾旅歐觀摩學習西方歷代大師名跡,對油畫藝術有了更本質的理解,特別是印象主義繪畫使他對外光的表現有了新的認識,后來就有了他的《牧場女主人》《暖冬》《牧區姑娘》等作品的實驗。印象主義繪畫中絢爛的色彩和明媚的陽光所建構的獨特藝術魅力強烈地吸引了他,點燃了他對油畫語言品質進行深入探索的激情。從《綠蔭》系列組畫到《鄉間七月》《暖陽》,再到《枝頭》《初陽》《葫蘆架下》,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始終不渝地醉心于光影、色彩、形體、空間氛圍研究的寫實藝術之路。
孫為民的油畫又是表現的。在長期的學習與研究中,他十分重視油畫藝術品格,其作品風格雖寫實,但繪畫語言卻是表現的,主要體現在色彩、光和用筆的處理上。如何在空間造型中運用色彩表現物像,表現光影,甚至表現色彩本身,這關系到藝術家獨特的審美感受和審美品位,可以這樣說,色彩是油畫藝術的情感、是油畫藝術的血液、是油畫藝術的精神。孫為民正是從光色的角度來觀照自然,捕捉在不同的時間、場合下自然景象所呈現出的不同色彩基調和光線氛圍。光色干擾形體的關系,同時又賦予了形體以豐富的視覺效果,產生出恍惚的感覺,孫為民在描繪這種感覺時,沉穩大氣,不受具體的形、色束縛,主觀把控色彩和光線變化,夸張色彩,純化色彩,紛繁復雜的形色關系被處理得虛實得當、緊密有序、生動自然,作品呈現出動感十足、溫暖明亮、極富詩意的夢幻效果。在他的作品《紅山頭》《綠野》和《綠蔭》組畫里,他在光色和氛圍的處理上不僅拿捏精準,而且在繪畫語言上也有了獨具個性化的表現。從完成的這些組畫里,不僅看到的是其形、色、筆觸完美結合的高超技藝,更看到了其光、色語言所呈現的獨特審美性。畫面使用色彩明亮燦爛,鮮灰交織,雅致而不俗氣;錯落無序的光斑使形體支離而不破碎,整體色調豐富而又純粹,一切都和諧地統一在溫馨祥和、光影交錯的氛圍中。尤其是《綠蔭》系列組畫作品可以說是孫為民創作歷程的里程碑,正是這組作品確立了他的創作方向和個人風格,使他受到美術界極大關注,并享譽畫壇。之后,他又創作了《七月》《荷塘八月》《林中九月》等作品,這些作品使他創作風格進一步走向成熟。在孫為民的油畫中,如果說色彩是在表現意境,則筆觸是在抒寫情感,可以說,色彩是閃爍的旋律,筆觸是跳動的音符。秉承中國繪畫的傳統,孫為民在用筆上輕松隨意,自由而不羈,筆觸輕快跳躍,變化多端。皴、擦、點、染,時而挑,時而拖,每一筆都是鮮活生動的,看似輕松隨意,卻嚴謹地遵循了物象的形體結構和光影變化,在似與不似中表現出了微妙的物象變化關系。筆墨隨著情感在畫布上肆意舞動,在反復交織碰撞中生發出許多偶然的筆味和意趣,平添了作品的生動氣韻。在《紅山坡》《秋陽》《芒夏》等作品里,自由、活潑、輕松的筆觸近乎抽象,在皴、擦之間,不僅釋放出了更多筆意的美,也悄然流露出畫家的獨特意趣。
孫為民的油畫更是民族的。盡管深受印象派的影響,但他卻并沒有沉淪于光色的描繪,而是繼承了現實主義的精神,在創作中,他將繪畫主題由城市風景轉向了鄉土風情,轉向了對農民生活、勞作場景的深情描繪,這一轉換,其繪畫語言更加生動、自然,毫不做作,作品飽含了其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農民情真意切的人文情懷。在他的作品《村頭》《芒夏》《農家十月》中,可以看到光與影的描繪與生動的筆觸相互交織,渾然一體,畫面涌動著畫家深切和熱烈的情緒,洋溢著一股愉快、祥和、溫暖和幸福的農村生活氣息。顯然,光色效果不再是孫為民繪畫研究的目的,如何將光色與富于情感的用筆相結合,上升為一種頗具時代性的油畫語言,去表現中國農村生活場景和農民的精神面貌,描繪一種幸福祥和、豐富細膩、優雅含蓄、樸實無華、積極向上的感受,具有中國民族審美趣味的當代油畫成為其訴求的方向。經過勤奮的探索和研究,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呈現了北方農村的風景,而且傳遞了北方的人文氣質與底蘊,其總體的審美取向是優美、雅致、浪漫和溫馨的??梢哉f,在他之前,還沒有多少中國油畫家能這樣深入細致地表現中國北方燦爛的色彩,還沒有多少中國油畫家能這樣自如地運用外光和色彩語言表達出北方豐富的意蘊和情調。孫為民在探索油畫創作的道路上,不僅悄然吸收和消化了外來藝術的營養,而且他用自己的才智和創造精神賦予作品以民族氣派和個性特色,也顯示了當代中國油畫在油畫語言上對本土化和民族性的探索。
藝術創作是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的,只有立足本土民族文化,真情感悟,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夠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如果一味追新求異,只為博人眼球,這種藝術是經不起歷史文化的沉淀,最終只能曇花一現。孫為民在油畫藝術創作上所建構的現實主義情懷和自然精神,無一不源自于他對土地、陽光、空氣和鄉土生活的濃烈感情以及順其自然、發乎本真的創作情懷,在當今全球化語境下,面對一浪高過一浪的當代藝術大潮,他的藝術探索猶如一股清風撲面而來,滌蕩著藝術界崇洋媚俗的濁流,他的油畫作品如同陽光下生命舞動的旋律,在當代中國油畫藝術中分外悠揚。
參考文獻:
[1] 水天中.孫為民[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2.
[2] 周長江.孫為民工作室報告[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3] 林木.民族文化的自覺與中國主題精神的確立[J].北京:美術,2012(1).
【廖瑜,西南林業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