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瀟萌
1 我國豬肉進口變化特點
我國進口的豬肉產品包括鮮冷凍豬肉、豬雜、加工豬肉及豬雜等,其中,加工豬肉及加工豬雜進口量很低。我國進口的主要產品為凍豬肉及凍豬雜。
2008年,我國豬肉及豬雜進口量大幅增加,超過90萬t;2009年因政策及市場因素進口減少;此后再度持續增長,2011-2013年連續三年進口總量在130萬~140萬t。2014年前9個月,鮮冷凍豬肉及豬雜分別進口42.3萬t和60.8萬t,均與去年同期差異不大(圖1)。
進口的冷凍豬肉,部分用于肉制品加工企業,制作高溫肉制品;部分銷售到工廠食堂及低端餐飲企業。由于我國居民傾向于食用鮮肉,直接通過農貿市場銷售到終端消費者的比例很低。進口豬雜多是由肉制品加工企業采購,生產中式肉制品。
中國目前的豬肉進口主要是由價格驅動。中國豬肉進口量顯著增長(2008年、2011年)均發生在國內豬肉供應不足、價格大幅走高的年份。2014年前十個月,進口豬肉及豬雜價格(含關稅、增值稅)仍遠低于國內豬肉及豬雜的批發市場價格。
2 我國可能會適度增加肉類進口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生豬生產國和豬肉消費國,隨生豬存、出欄的增加,以及大中規模生豬養殖出欄比例的提高,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生豬禁養區、限養區范圍不斷擴大。我國飼料資源相對匱乏,不但每年大量進口大豆等蛋白原料,玉米、飼用小麥、大麥、高粱等原料的進口也顯著增加。
適度增加豬肉進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養殖業帶來的環境污染、降低我國糧食的進口依存度。2014年來,我國陸續批準了多國的豬肉及制品進口,或與主要肉類出口國達成擴大肉類貿易規模的意向:①4月份,法國和丹麥的熟制豬肉制品獲批出口我國;②9月份匈牙利4家企業獲批向我國出口凍豬肉產品;③葡萄牙也有望于2015年向我國出口豬肉產品。另外,雙匯集團的國際化,也將使其未來的進口豬肉量增加。
3 增加肉類進口對國內市場影響不大
但預計未來我國豬肉及副產品的對外依存度仍然較低。2013年豬肉及副產品的進口規模最高,累計在140萬噸左右,2014年進口量預計與2013年基本持平,但在國內豬肉消費總量中占比僅在3%左右。適當增加進口,并不會對我國豬肉市場產生直接的沖擊和擾亂。■(編輯: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