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遮天,可遇不可求
在摹想未來市場的走向之前,也許我們可以先看看—所謂BAT,它們想要得到的、想要掌握在手中的到底是什么?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20年之后,阿里巴巴、騰訊與百度三家公司挾其領先于電商、社交和搜索領域的實力,儼然已經展露出寡頭的霸氣,這也是業界將它們合稱為“BAT”的來由。這幾家公司也確實如同鋪天蓋日而來的蝙蝠一樣(“BAT”英文意為蝙蝠),攻城略地,聲勢驚人。
看看近兩年來BAT各自的地毯式收購吧!為了擴大業務和資源外延,今年3月,騰訊以2.14億美元現金實現對京東戰略入股15%—這可是中國最大的自營B2C平臺。今年2月,騰訊入股了中國最大的本地生活信息平臺大眾點評網。阿里則接連收購了高德地圖和文化中國,并入股銀泰、華數傳媒。而百度,則在2013年以1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91無線,保持著中國互聯網行業最高的單筆收購金額紀錄。
照統計數據看來,自2011年以來,中國互聯網并購與合作的數量金額,比過去十年總和還多。風傳一時的互聯網“站隊”一說,就是由這兩三家巨頭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操縱而來。
一切的一切,指向一個共同的目標—“一山不容二虎”的壟斷地位。BAT三巨頭迫切希望用自己巨大的流量資源、客戶服務能力和支付能力,將線上的壟斷優勢延續至移動端以及線下。
回顧一下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歷史,從來不缺想要爭坐頭把交椅的野心家。從大約1996年開始中國誕生獨立網站以來,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三大門戶”(新浪、搜狐與網易)成犄角之勢。后來李嘉誠間接投資TOM網,從而誕生了“老四大門戶”(新浪、搜狐、網易與TOM)。這個時期百度、騰訊開始快速成長,阿里巴巴業務也初具規模,慢慢又演變成“新四大門戶”(新浪、騰訊、搜狐和網易)加百度的格局。到了2005年之后,形成了所謂的“戰國七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新浪、搜狐、網易及盛大)。再過幾年到了2008年之后,TOM已死、BAT已經如日中天,所謂的三大門戶早已變成陪襯,各垂直領域又風起云涌了大批小天王小天后,而一度成為中國首富的陳天橋的盛大帝國今天與前者卻越離越遠了。
壟斷這件事,從來就比割據要難上百倍。
雖然截至2014年4月,BAT三家公司的市值和估值已經超過了3 000億美元。但那又怎樣呢?十年前的微軟何等咄咄逼人,如今不也成了被拯救的對象,互聯網時代白云蒼狗,高枕無憂實在是太奢侈的夢想。
大數據,趁風頭正勁
互聯網公司尋求“獨霸”的過程變得愈發困難,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和移動互聯網的個性分不開的—與PC互聯網不同,移動互聯網流量天生就更為分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獲得盡可能多、而且精確有效的用戶數據,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掌握市場的制勝法寶。正在為越來越多公司所重視的大數據獲取,也同樣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
所謂“大數據”,并非只如字面意義上的掌握龐大數據信息,其實質與精髓更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沼袛祿鵁o法消化,也不過就是“如入寶山空手回”。換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么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于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在一本名為《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的書中提到:“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須用數據來說話?!倍鴮τ诨ヂ摼W產業來講,既然大數據的價值在于數據的好而非大,多層面的不同需求正在促進大數據運用更加多元化。有人說過“谷歌的地理數據可能成為其最有價值的資產。不只是因為這個數據本身,而是因為位置數據讓谷歌知道了更多有價值的東西?!?/p>
一個更加生動的例子也許是過去并不算久的“打車軟件優惠戰”。持續數月,燒了多少錢大家有目共睹。雖然說“賠錢賺吆喝”是商業上的常態之一,但若不明白大數據的重要性,依然無法看明白這件事情的本質,了解這兩家用“賠錢”換來的到底是什么。
以讓利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客戶群,是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有效途徑,并將原來還陌生的消費方式“植入”到客戶的手機里,更是“植入”日常的生活之中。這樣的手法到底帶來了怎樣的效果?依然用數據來說話:2014年3月,《滴滴打車》宣布用戶數正式突破1億,覆蓋全國178個城市,日均訂單522萬;4月,《快的打車》公布第一季度成績單,顯示覆蓋城市已達261個,日訂單量超過623萬。與谷歌地理數據相似,打車軟件收集到的精準而龐大的用戶數據庫,是這場戰役中的最大收獲。
總而言之,大數據將全面地改變未來人們的生活狀態。在不斷創新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廣告行業,在網民及媒體碎片化刺激下,多元化的大數據獲取方式也將成為操縱未來營銷市場的幕后推手。而這一切,無疑為互聯網的未來帶來了更多不可預知的變數。
未來平臺—多元化無邊界
當電信巨頭們還在舒舒服服的過著壟斷運營的日子時,以《微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新型服務已經開始開倉取錢;當傳統零售商們還在四處圈地過著地主美夢時,日益壯大的電商們卻開始將觸手伸到了傳統零售的口袋……
在電商引領的大變革時代,“跨界”已經成了很多傳統企業轉型發展的主旋律?;ヂ摼W、移動互聯和大數據對傳統行業的重構已經成為現實,如何跟隨上消費習慣的變化,將是傳統行業轉身是否成功的關鍵,正是這樣的浪潮,催生了各種各樣的多元化平臺。
在跨界的大潮之下,人們突然發現,以前習以為常的“去一個地方完成一件事”被顛覆了。社交平臺捎帶著游戲、購物平臺鼓勵你去與人交流溝通、一個“普通”的旅游平臺則必須與訂房、購票、交通查詢等功能息息相關……。在數據時代,多元化無邊界的發展將會是主流趨勢,跨界將會成為突破口,而多元化將會成為工具。
變量公司—征途是星辰大海
說起國內互聯網風起云涌的戰爭,并不只局限于國土之內。早在2013年,中國互聯網行業已成為中國并購市場的最大看點。
數據統計,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國互聯網并購市場共發生14起大型海外案例,涉及金額近23億美元。并購方的大買家主要為當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三大巨頭—百度、阿里巴巴與騰訊。其中騰訊的并購最為活躍,共發生案例7起;阿里巴巴次之,2013年共發生3起海外并購;百度本年僅并購1起海外企業;奇虎360和探路者分別發生并購2起和1起。他們的投資目的地遍布亞洲、歐洲、北美和南美,其中,美國是最主要投資目的地。
從以上海外并購案例分析,中國互聯網已經開始向全球化布局。移動互聯網依然是本輪海外并購的重頭戲,其中9起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并購涉及手機游戲、移動安全、搜索和社交等方面;電子商務領域的海外并購主要聚焦于專業垂直領域和在線電商兩大板塊,其中體育與旅游,是中國企業十分關注的專業電商垂直領域。
這一切的實質在于新興產業的崛起,互聯網公司不但爭搶國內市場這塊蛋糕,甚至把戰火燒到了全球。擴展海外市場,占據新的用戶群體,開發新技術,將是未來互聯網企業規模擴張路途中必不可少的戰略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