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森
2007年至現在,筆者在診治雞病過程中,多次遇到這樣的病例,常發生于開產前后的肉種雞、蛋種雞和商品蛋雞。少數發生在蛋雛雞和肉仔雞。開產前后的肉種雞、蛋種雞和商品蛋雞發病后,以肝、脾腫大為主要特征。肝呈淀粉樣變,其周圍有很多血腫,破裂后,血液流滿腹腔而不凝固,直至死亡。蛋雛雞和肉仔雞發病后,主要以病雞的小腿、腳趾、翅膀尖、頸部、胸部等皮下出血,表皮發紫,類似紫癜等為主要特征。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對照《中國禽業導刊》2008年第20期中,劉月煥、崔治中教授解答該病的癥狀,以及國家有關科研單位的診斷,初步診斷為J亞型血管瘤型白血病。現將有關情況報道如下:
1 發病及臨床癥狀
2007年以來,我地區有很多種雞場和飼養戶來我門診就診。先后接治了8個種雞場、十幾個養殖戶。畜主敘訴:該病多發生在開產前后,大群無明顯變化,只是出現零星死亡。有一個種雞場,飼養一萬套種雞,160日齡,剛開產時每天死亡3、4只雞,還以為是自然死亡,后來,逐漸的死亡增加,每天死亡20多只,大群沒有異常,采食正常,蛋成上升慢。剖檢病死雞,只見病雞雞冠、胸部肌肉發白,打開腹腔,肝脾腫大、質脆如泥,血液積滿腹腔而不凝固。
還有一個種雞場,用自己的種蛋孵出的雞雛,出殼就發現雞雛的鼻部、頸部、以及小腿部的皮下發紅,先出現一小紅點,該紅點逐漸擴大,直至死亡。
另一個養殖戶,飼養4 000只肉仔雞,17日齡發病。發病雞均在小腿、腳趾或翅、頸部、胸部皮膚,出現一小紅皰,該紅皰破潰出血死亡。
針對上述的病癥,我們經過多方面診治,采取各種措施均無明顯效果。
2 剖檢變化
病死雞冠髯萎縮、蒼白,雞體消瘦,胸骨如刀棱,肌肉蒼白;腳趾或翅部、胸部、頸部皮膚發紫,皮下出血,剪開皮下有少量、不凝固的血液。剖檢腹腔發現肝脾腫大,質脆似淀粉樣,在肝被膜下有很多血腫,出血斑,導致肝脹滲出性出血,流血不止,腹腔積滿血液而死亡。
3 實驗室診斷
采病死雞肝脹、脾脹進行細菌培養。分別將病料接種于普通瓊脂培養基和麥慷慨培養基,在恒溫箱經37℃ 24 h培養,未有任何細菌生長。同時采集病料送往國家有關科研單位進行診斷,確診為J型血管瘤型白血病。
4 防治措施
由于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對病死雞進行無害化處理。焚燒、深埋;淘汰同群所有病雞。對同群未發病的雞進行對癥治療,鑒于肝臟的病理變化,我們重點采用保肝藥物肝腹康(通用名:龍膽瀉肝散)的治療,同時配合黃芪多糖、甲硝唑、VC等藥物,提高機體免疫力,把死亡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5 討論與小結
1)2007、2008年,特別是進入2009年以來,上述病例在我地區屢屢發生,最早在一日齡發病,大多在開產前后,特征性表現為肝、脾腫大,肝表面有很多血腫,破裂出血,積滿腹腔,血液不凝固。部分雞表現在小腿、腳趾或翅、頸部、胸部皮膚,出現一小紅皰,該紅皰破潰出血不止死亡。
2)該病與以往的經典型白血病病理變化有所不同,它是由J亞型白血病引起的血管瘤的變化,所以臨床多見流血不止而死亡。
3)筆者認為該病的傳播主要是垂直傳播,因此,養雞戶在引進雞苗時,要對種雞場種雞的健康情況、凈化情況進行必要的考察,以選擇健康、無白血病帶毒的雞苗。
4)雖說本病屬新地域發生,但發生之多、速度之快應引起種雞場、養殖戶及獸醫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做好防控、凈化工作,以避免該病進一步擴散、蔓延,確保我國養雞業的健康發展。■(編輯: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