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通
戶外運動,對于中國來說,絕對是個舶來品。因為這項運動最早起源于18世紀的歐洲,開始的時候主要是爬山、露營。最早一批玩戶外的人,都是當時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有一部分是傳教士,為了把主的光明送給更多人,虔誠的他們不得不穿山越嶺,還有一部分是科學家,他們則是為了追求科學真理,開展他們的科學研究,而剩下的大多數(shù),也就是玩戶外的主力軍,則是因為工業(yè)革命而富裕起來的實業(yè)家、企業(yè)家等社會新階層,他們有錢有時間,更讓人羨慕的是,他們歲數(shù)還都不大,所以在有了一定資金后開始追求另一種刺激,細細想一想,中國跟這差不太多。至于后來英國軍隊訓練,把戶外運動當成是一種生存技能來鍛煉,那是第一次系統(tǒng)地把戶外活動有目的的運用到實際中。曾經(jīng)有人質疑過,說我們中國比他們早多了,我們前有酈道元考察河流水利,后有徐霞客遍訪名山大川,不管哪個都比他們早。但是這根本就是兩碼事,因為第一我們無法考證這兩個人是否確實從事了真正意義上的戶外運動,第二他們也不是系統(tǒng)地開展戶外活動,沒有這個意識。
戶外活動雖然是個舶來品,但是在今天的中國卻可以說得上是落地生根了。在今年的中國戶外運動高峰論壇上,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中心戶外部主任張志堅就表示,“我國的戶外運動起步較晚,但是發(fā)展迅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期待陽光健康的生活,戶外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前景令人樂觀。”而從具體數(shù)據(jù)上看,這一說法也得到了證實。在2013年,我國就有1.3億人開展了登山露營、徒步旅行等寬泛意義上的戶外運動,人數(shù)已經(jīng)占到了全國人口的9.5%。目前我國的戶外運動俱樂部大大小小的加起來有將近600家之多。自2000年長白山登山越野挑戰(zhàn)賽以來,我國由全國錦標賽和各類挑戰(zhàn)賽組成的賽事體系不斷完善。從1997年開始參加七星國際越野挑戰(zhàn)賽至今,已經(jīng)在中國戶外圈摸爬滾打了20余年的梁宏表示,從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看,戶外運動在中國開展的已經(jīng)越來越廣泛,參與人數(shù)越來越多,比賽也越辦越多,之前是有力氣使不出,比賽少,玩心大,現(xiàn)在則是要想全部參加這些戶外比賽,那可有著極大的難度,因為比賽太多了,根本沒有那么多的體力精力去一一準備。現(xiàn)在在我國頗具名氣的戶外賽事就數(shù)不勝數(shù),這些比賽各具特色,重慶的中國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是依托當?shù)鬲毺厣絽^(qū)環(huán)境開展的著名賽事,至今已經(jīng)十余年,稱得上是中國戶外賽事的金字招牌。宿遷的生態(tài)四項戶外運動精英賽和山東臨沂百里沂河水上運動挑戰(zhàn)賽則是近些年脫穎而出的新興賽事,兩者都是依靠著自主創(chuàng)新,結合當?shù)仫L土人情,融合體育和旅游兩方面著力點而精心打造的。
那么這個舶來品何以能夠落地生根發(fā)展壯大呢?筆者以為,這固然跟當今中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百姓安居樂業(yè),更加重視自身健康和生活水平有關,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恐怕還是在于文化。《周易》中的《復》卦說,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大意是說每年總要休息那么幾天,做生意的閉門不做了,在外漂泊趕路的就要躲在小旅店里敬候幾天,不要再奔波了。這其實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人類的智識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當人們長期停留在一個問題上時,很難跳出來想別的。而勞逸結合就是說,要做一個休止,畫一個句號。只有懂得停下的人,才能看清楚未來的路,才能更輕松的上路出發(fā)。這個道理在很多領域都有體現(xiàn),在圍棋里這叫脫先和打掛。在生活中,這就體現(xiàn)在要進行休閑活動,在休閑時去玩戶外運動。
那為什么會選擇戶外運動而不是其他的呢?一方面是因為戶外運動需求裝備少,受場地制約少,方便易開展,健步旅行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另一方面是有些戶外運動迎合了現(xiàn)在人所追求的新鮮感,足球籃球等運動中國人已經(jīng)玩了幾十年幾百年,甚至有的一千年了,而戶外中的攀巖等項目算是新興的,并且大多數(shù)戶外運動項目是極限或亞極限項目,更適合年輕人的口味。說到底,戶外運動對中國人的吸引力也體現(xiàn)在東方哲學上。人從自然中來,最后要回歸到大自然中,戶外運動的吸引力,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吸引力。這完全符合了中國人的處世哲學,和諧不對抗,周而復始的認知規(guī)律,一切歸于起點。
但是這樣一個已經(jīng)落地生根的舶來品,在中國的發(fā)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惑。我國參與戶外運動的人數(shù)已經(jīng)連續(xù)幾年沒有明顯增幅,參與攀巖、露營、滑雪、定向越野探險等項目的人數(shù)總體上看還非常少,戶外運動的核心項目開展并不樂觀。與此同時,再看我國戶外運動職業(yè)化,跟我國9.5%的泛戶外運動參與人口比例相比,我國600家戶外運動俱樂部的現(xiàn)狀就顯得極為尷尬。哥倫布戶外隊的韓猛表示,像自己這樣的職業(yè)運動員太少太少了,更多的人只是隨便玩一玩,不當這方面運動員的原因有很多,覺得沒保障是很重要的一個,還有就是覺得太危險。甚至在中國本土舉辦的頂級戶外比賽中,外國運動員和我國運動員的比例達到了2:1,而在成績上,國外選手包攬前五名已經(jīng)基本沒有懸念,包攬前十名也是家常便飯。這反映出我國戶外運動職業(yè)化發(fā)展水平和運動員競技水平都不容樂觀。這也在國外選手的話語中得到了證實,常年來到中國參賽的法國戶外運動領軍人物摩根森坦言,“中國選手和我們差距非常大,他們的皮劃艇技術非常原始,能看出平時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科學的訓練,并且我能感覺到他們的保護措施非常不好,并且他們在比賽裝備上也不用心,運動飲料太單一,皮劃艇槳葉甚至都不是碳纖維的,這在我們看來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他們取得的成績不理想也是情理之中了。”
筆者想起西方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代,航海大冒險中的冒險精神和探索精神,讓西方人在探索自然的歷程中當上了排頭兵。在美國,你會看到非常普遍的一個景象,那就是大人和孩子們在草地上嬉戲,踢球,滑草,玩得不亦樂乎,但是在中國,我們的草地大多都被圍了起來,豎起了請勿進入,請勿踐踏等標語。在新西蘭,一周中有三天到四天時間,是去野外露營,垂釣,或者進行潛水,滑雪等戶外運動的,新西蘭人認為這是放松,這是鍛煉,這也是保護生態(tài)的意義所在。到這里,我們是不是不難理解為什么新西蘭有65%的人參與戶外運動,新西蘭運動員總是在我國的戶外運動頂級比賽中收獲大獎,滿載而歸?而我們,是不是可以從中學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