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尋
新年將至,收獲的季節里洋溢著“年”的祥和氣氛,365日一個輪回的歲末,更難免懷有一絲“歲”的深意。“賀歲”電影,“賀”與“歲”的意義也許便在這里。年歲交替之時,人們沉浸于豐收的喜悅與對未來的憧憬。而四季更迭之后,每一個“年”的標尺,讓繁忙的現代人不得不停下思緒與腳步,再也無法無視和忽略時光荏苒。
當至尊寶騰云駕霧地帶著那份錯過了的、并將永世錯過的愛情,再一次來到人們的面前,許多“大話迷”不禁感嘆,銀幕上的“孫悟空”,不僅僅能夠跨越千山萬水護佑師友西行,更是能夠穿越20載的時空,帶領觀眾與曾經的自己謀面。
這部被“大話迷”認為缺少誠意而遭遇口誅筆伐的電影,雖然并沒有賺得多少票房,卻仍然充滿了話題性與關注度。的確,重映的《大話西游》既無《泰坦尼克號》和《侏羅紀公園》重映時的3D轉制效果,也沒有達到《東邪西毒終極篇》畫面修復的精良程度,更不必提《東邪西毒終極篇》由單聲道到立體環繞音效的精進、加入了大提琴家馬友友的重新配樂和對原版故事情節的略微修改。就這樣一部“沒有誠意”的重映片,卻意料之中地掀起了影迷們懷舊的熱浪。
電影《大話西游》無論是情,還是臺詞,甚至演員的表情都早已被鐵桿觀眾熟悉,對于他們而言,重映的意義本不在影片本身,而在于影片之后長達20年的光景。這也是為什么20年間感動人們的是那段“曾經有一份愛情擺在我的面前,而我沒有珍惜”的真情告白,而如今被網友熱議的臺詞卻是那句“你看他好像一只狗”的原因。其中飽含著在這20年中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年,成長中的辛酸與蛻變后的豁然。眾多網友調侃自喻“一只狗”,其中的滋味,只有經歷過時光打磨的一代人才能深諳。人們在看《大話西游》,也在看《大話西游》背后光陰、光陰背后的自己。
就這樣,重映于2014年11月,排片量稀少、票房幾近慘淡的電影《大話西游》挑動了人們嗟嘆時光飛逝的傷懷神經,在一片懷舊的氣氛中,算是揭開了2014至2015賀歲檔電影的序幕。“賀”與“歲”,這一年,從“歲”開始。
“歷史范”與懷舊情結
電影懷舊已不是新鮮事了,近年掀起的“民國電影熱”便是其中有力的例證。無數以民國時代為故事背景的電影登上銀幕,包括《十月圍城》《金陵十三釵》《讓子彈飛》《聽風者》《一代宗師》《色戒》《黃金時代》等。兩岸三地的電影人,不拘戰爭、動作或文藝等多樣類型,紛紛將目光鎖定了同一個時代,無論展現的史實,還是通過服裝道具展現社會風貌,無不精心,更讓這陣民國懷舊的熱潮帶著一股濃厚的歷史感與人情味。
80后懷舊也是近年的社會風潮,《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筷子兄弟》《同桌的你》,這些電影的時代背景都是80后一代人的中學或大學時代。20世紀90年代成為了80后懷舊的主戰場。即便是熱播電視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快樂大本營》等,也不乏利用惡搞80后青少年時代熱播電視劇《西游記》《白蛇傳》《還珠格格》等制造節目效果。80后是當下最接近流行文化、最接近新媒體的一群人,他們的懷舊,自然會成為大眾懷舊文化的主力。
在懷舊的時代,電影中懷舊的氣息更是在歲末被催發。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輕松勾起了無數五六十年代生人的無限回憶。姜文導演的《一步之遙》延續《讓子彈飛》的“民國范”,將時空鎖定了民國時代的大上海,其濃重的年代感已飄然欲出。張一白導演的《匆匆那年》僅從片名就似乎看得見時光飛逝的痕跡,“一鏡到底”的預告片中長達1分58妙的長鏡頭更是“文藝范”十足,藍白相間的運動款校服與《筷子兄弟》《同桌的你》中如出一轍,將影片受眾牢牢鎖定在80后。
懷舊已然成為了新潮的事,成為了當下突出的社會文化和集體意識。沉重的舊事,似乎逐漸在淪為老少咸宜的消遣品,而這背后,是一個時代賦予其兒女特殊的心態。
懷舊是一種“現代病”,當下中國社會,每一個人都對過往的舊事有著超乎往常的難以割舍的情懷。Nostalgia,被譯為懷鄉病或懷舊病,這是一種病癥,源于病人對于“永遠無法回到家鄉”的恐懼。“家鄉”對于現代人而言有著格外特殊的意義。城市的飛速發展,帶來了一個嶄新的由鄉入城的“移民”時代。生于上世紀中后期的中國人,面臨過上山下鄉、恢復高考和改革開放,所有這些時代契機,造就了這一代人背井離鄉的命運。科技發展帶來的交通便捷,也促生了人們更多地遷居。留學、旅居等生活方式,更讓人們很難堅守一城永居。不斷易城而居成為現代年輕人或主動或被動的生活方式。似乎每一個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回不去的“家鄉”。懷鄉,自然成為了熱潮。后工業時代社會飛速發展,我們回不去的不僅僅是那個地緣意義上的家鄉,更是我們曾經熟悉的那個年代。“家鄉”已被時光永遠拋灑在身后,飛速變換的現代社會,讓現在與過去更截然區分,也讓過去與現在的距離顯得比實際的時光度量更遙遠。懷舊也是懷鄉,成為了現代都市人的流行病。
新鮮感和3D效果
3D效果對當下的中國電影到底有多重要,電影學專家未必說得清楚。但是縱觀2014至2015年賀歲檔期,卻是一目了然。大部分的觀眾所熟悉和喜愛的“大”導演,都紛紛選擇了3D制作。這顯然不是巧合。從電影美學的角度而言,3D效果未必打敗了2D效果;但是從中國電影市場來看,3D電影更強的“吸金”效果卻是有目共睹的。
經典戲劇、電影《智取威虎山》翻拍成3D效果帶給了觀眾以期待和新鮮感,然而對導演徐克而言這一選擇并不新鮮。2011年徐克導演就曾以3D版的《龍門飛甲》賺得5.6億元的內地票房。其時正逢2010年3D電影《阿凡達》登陸中國,并創造了全球票房的奇跡。盡管當時3D電影技術尚在起步,人們對其效果褒貶不一,對其未來舉棋難定。徐克仍在其中敏銳察覺商機,拍攝了首部3D效果的武俠電影《龍門飛甲》。盡管影片的3D效果僅為尚可,故事情節也難以超越徐克的經典之作,但“3D武俠”這一噱頭,著實讓觀眾心甘情愿為其買單。
徐克是一個具有商業頭腦和精準眼光的導演,他嘗試的影片類型無數,其中不乏中國電影歷史上的豐碑之作。從1981年導演《鬼馬智多星》問鼎臺灣電影金馬獎初露頭角,到指導一系列紅遍兩岸三地的經典電影《英雄本色》(1986)、《倩女幽魂》(1987)、《黃飛鴻》(1991)、《青蛇》(1993)等,徐克的作品屢次為兩岸三地電影開啟新的類型與熱潮。2000年之后,徐克的電影作品更是類型多變,嘗試了驚悚片《深海尋人》(2008)和都市愛情喜劇《女人不壞》(2008),帶給觀眾以驚喜。從才情洋溢的80年代,到風格多變的21世紀,徐克導演給觀眾的印象或許可以總結為兩個簡單的字:“誠意”。無論是跟隨熱潮還是標新立異,徐克每一次類型的變換與嘗試總是在試圖尋找和貼合著其時觀眾的口味;無論是影壇經典之作還是票房欠佳的“敗筆”,觀眾都至少可以從影片中感受到導演徐克的追求和誠意。在爛片大行其道的如今,一個擔得起“兢兢業業”四字的導演,著實難讓觀眾不對其抱有期待。
2014至2015年賀歲檔,姜文導演的《一步之遙》同樣也選擇了3D拍攝,并以“電影界第一部使用Arri Alexa XT m 3D攝影機實拍的電影,第一部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中國電影”為噱頭,為“民國電影”加入了些許“科技感”,讓觀眾對其制作效果頗為期待。吳宇森導演的《太平輪》,成龍主演電影《天將雄獅》,以及由姜戎同名小說改編、法國知名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的《狼圖騰》也都紛紛選擇了以3D技術拍攝。似乎“大片”沒有3D效果,便難以稱得上“大片”了。
除了紛紛拿出3D效果吸引受眾,幾部“大片”也各身懷絕技,以各自“新鮮”手段,吸引著觀眾的目光。《太平輪》由章子怡、金城武、黃曉明、宋慧喬、佟大為、長澤雅美、秦海璐等中日韓影星主演,可謂星光熠熠。影片講述1949年1月由上海開往臺灣的客輪沉船導致上千名旅客罹難的故事,沒有了《泰坦尼克號》中窮小子和“白富美”之間蕩氣回腸的“美國夢”式的愛情故事,取而代之的是特殊的時空背景之下人物命運的沉淪。海報標語“There Was Never A More Dangerous Time To Fall In Love”(“在最艱巨的時代洪流下,讓人無法抗拒的愛情”)也似乎預示著這部電影在愛情敘事背后更多聚焦于人物乃至整個國家的歷史命運。厚重的歷史感、重磅級演員加之以3D技術,讓整部影片充滿“豪華”的新鮮感。
成龍主演的電影《天將雄獅》匯聚了好萊塢明星約翰·庫薩克、阿德里安·布勞迪、韓國偶像崔始源,以及國內組合筷子兄弟等,這部披著“好萊塢”外衣、明星陣容一團雜亂的“成龍電影”,可謂是將“國際化”與“接地氣”緊密結合,營造出一種“中西合璧”“老幼攜手”其樂融融過大年的“新鮮”氣氛。2014年賀歲檔期成龍電影《警察故事2014》口碑平平,讓人們不禁感嘆成龍電影神話的遠去。時隔一年之后的《天將雄獅》,似乎想盡力脫離“江郎才盡”的命數,在演員配置、題材選擇上盡可能突破以往“成龍電影”的禁錮。題材不再是以往的都市動作題材,取而代之以古裝武打片;古羅馬與中國西漢的時間碰撞也在歷史題材中找到了難得的“中西交匯點”;3D效果的加入,讓人期待新的電影技術是否能與“成龍電影”這一老品牌碰撞出全新的效果。
老外來賀歲在2014—2015賀歲電影檔期不再新鮮,不但有招兵買馬的“成家班”,更有真正“國際化”的中法合拍片《狼圖騰》。熟悉讓·雅克·阿諾的觀眾知道他是奧斯卡、凱撒獎等眾多國際大獎的獲得者,不太熟悉的人們也至少聽說過他的電影《情人》和《兵臨城下》。這部同樣定檔于大年初一的影片,以3D效果的人狼大戰,將與《天將雄獅》一起,為2015的傳統中國年增加了更多“國際化”的新鮮感。
賀新年與喜劇電影?
歲月總是不負人,每一份耕耘,時間都會為其兌現成果。無論人們多么不舍舊歲,慶賀豐收與憧憬未來,才是新年里的人們最主要的心境。然而2014至2015年賀歲檔期的銀幕上,真正賀歲的喜劇電影卻偏向類型單一。賀新春的喜悅感大多來自于愛情類型的電影,為數眾多的愛情電影也多以都市愛情喜劇和“小妞電影”風格為主,并沒有更多的創新與突破。讓人不禁感慨,本該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如今除了搞笑,似乎沒有更多用處。
中韓合拍片《壞姐姐之拆婚聯盟》,彭浩翔導演、周迅、黃曉明主演的《撒嬌的女人最好命》具有明顯的“小妞”電影特征。新銳導演金依萌以指導的《一夜驚喜》(2013)成為了首個票房過億的中國女導演,更以“小妞電影”風格深受中國觀眾喜愛。即將上映于賀歲檔期的《一路驚喜》,沿襲了前者的命名風格,不知是否會堅持其“小妞風格”并創造新意。“小妞電影”以都市為背景、女性為主角,以女性在事業和愛情中追求獨立為精神內核。其與女性主義所倡導的獨立有所不同,并非追求女性完全的平等,而是表達女性在現實的兩性關系和社會文化中,面對困境和不平等,所持有的戲謔調侃與泰然自處的精神。這類電影的影片風格多為輕松詼諧,既迎合了女性的愛情童話夢想,又對現實的社會文化和兩性困境有所表達,長期以來積累了穩固的受眾。伊能靜導演的《我是女王》,杜琪峰導演、高圓圓、吳彥祖、古天樂、周渝民等主演的《單身男女2》,彭浩翔導演、周迅、佟大為主演的《撒嬌的女人最好命》,周迅與佟大為主演的《我的早更女友》,顧長衛導演的《微愛之漸入佳境》等多少都帶有“小妞電影”的特質,同時也更多地聚焦于表達都市的浮夸生活、殘酷的現實、女性的婚姻焦慮等問題,以喜劇的形式隱射現實的兩性困境,算是對以往“小妞類型”的突破。
在類型雷同的都市愛情喜劇中,也有特別者值得期待。張一白導演的《匆匆那年》和徐靜蕾導演的《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通過回憶初戀和講述姥姥的愛情故事主打懷舊牌。《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更遠赴歐洲古城布拉格取景,雖不算新鮮,但徐靜蕾導演的文藝氣質、女性特質與歐洲古城的結合也令人有所期待。婁燁導演的《推拿》則講述盲人按摩師的愛情故事,與一般的都市愛情電影有所不同,主打現實主義的路線。
相比較愛情電影貧乏的新意,由網絡動畫改編的《十萬個冷笑話》卻著實在賀歲檔期刮起一陣“冷風”。《十萬個冷笑話》是由妖氣原創漫畫夢工廠制作的國產漫畫,后被翻拍成網絡動畫連續劇,三天內播放總量突破1000萬次,人氣頗高。更有周杰倫等明星為其配音、捧場,其在年輕網民中可謂大名鼎鼎。此次由網絡動畫改變成電影登上銀幕,碎片化、無厘頭、笑點詭異的“冷”段子是否能適應媒介的變換,在大銀幕中續放異彩,著實令人期待。
縱觀2014至2015年賀歲檔期電影,有新意也有期待,有“槽點”也有遺憾,不正如歲月么?逝者如斯,愿莫負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