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會聯防機制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搞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誠信建設,必須有一套系統完備的制度體系。同時建立行業內的信息分類管理制度,建立社會聯防機制,互聯網金融整體誠信的水準就會有實質性的提升。
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企業的誠信建設,應當說是一個根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講得很清楚,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信用水平,改善經濟運行環境為目的,這是國家面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加強誠信建設的一部專項的規劃綱要。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的貫徹執行,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從客觀上會帶來很好的一個外在發展的條件。
要建立完善自身守信制度,建立健全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健全企業員工的誠信考核和評價制度,提高全體員工的誠信意識。學會應用外部信用管理技術,建議有條件的企業設立信用管理師。
互聯網金融和其他領域一樣,健康的發展,都需要有完備的法律法規和完備的標準體系。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進程中,推進行業誠信水準的提升,有一件事情是非做不可的,那就是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記錄整合和應用的信息系統。一是政府層面,主要是由央行牽頭來建,央行牽頭建立的中國金融信貸征信體系規模大。二是按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的要求,今后有大量工作要由行業、社團組織、協會來做。
征信機構或可打破“信息孤島”
目前,很多大數據并不那么透明,政府部門的數據,哪怕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都不是那么融合和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島”。互聯網時代如何應對“信息孤島”,共同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呢?
“信息孤島”問題的出現有很復雜的原因,因為信息是被不同的部門,不同的行業、企業所掌握。信息是資源,也代表了某種權益、權利,不愿意把這個信息公開、共享,認為共享就失去了這個利益。還有一些法律上的障礙,如一些信息是保密的,有《保密法》、《檔案法》法律上的限制,另外是技術上還不能做到大量的信息共享,這些對于平臺、傳輸的速度是有很多的要求。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信用體系建設的推進,這些問題應該逐漸地可以化解。
如何打破“信息孤島”?一是大力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今年出臺的《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其中一個內容就是推動公共部門,包括政府公檢法、公共服務機構要建立信用信息系統,要開放信用信息,實現各行業各部門全國的互聯互通,當然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2020年之前應該會有很大的一個改觀,打破這些“信息孤島”。二是需要進一步立法。在信息化時代,需要進一步制定有關信用信息開放和保護方面的一些法規。侵犯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甚至影響國家安全,這都是大數據可能帶來的風險。但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大數據,還要去避免風險。這不僅是中國,乃至世界都面臨的一個問題。三是建設大數據的征信機構。目前很多信息是被政府部門掌握的,將來會依托于大數據,由征信機構通過技術手段來打破目前的信息封鎖,這可能是發展的方向。
要從法律的高度完善整個誠信建設
作為來自一線的企業代表,最迫切的就是誠信體系建設能夠加快步伐,真正過渡到中小企業,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
誠信體系建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是一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光有綱要也不行,它必須有法律層面的制度來約束,社會經濟的發展等不起,必須要在立法上加快步伐,從法律的高度完善整個誠信建設,才能治本。
互聯網誠信體制建設滯后
現在,互聯網誠信體制建設還十分滯后,其不足表現在規劃體制不完善、互聯網信用體系法律保障不夠、行業組織和機構稀少、信用評價體系不完善、數據庫建設不全面,還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一起推動互聯網誠信體制建設。
6月14日頒發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是一個大的框架,涉及互聯網誠信體系建設的內容并不是很多,將來需要更多包括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從業者來共同推進,更好地完善這一規劃;其次,互聯網信用體系的法律保障體系不完善,導致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P2P公司跑路、數據被盜、欺詐、黑客入侵數據庫等。要保證在這些方面少出問題,或者不出問題很難,法律體系的建設很重要;第三,行業的自律也不很完善,隨著信用體系的建設,將來需要更多的地區性的、行業性的或者各種各樣的信用制度的組織、機構出來,從而對整個信用體系的完善起到很大推進作用;第四,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如果信用評價體系完善了,企業的融資就會容易一些;第五,建設數據庫。目前是數據庫比較分散,如果能將數據庫有效整合、利用,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更多的專家學者和政府部門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