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霜降”雖有一個降字,但它可不是從天上來的,而是近地面空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直接凝華而成的白色疏松的冰晶。“霜降百草殺”,霜降的到來也意味著天地之間色調的變化。俗話說“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這個時節利用好了,對身體健康有極大的好處。
霜打的茄子蔫了,“打霜”的蘿卜卻甜了
霜降同樣也形成了很多古老的習俗,先人們也有自己的民趣民樂。其中,“吃紅柿”流傳得最廣,古老的解釋也頗有趣味,“如果霜降這天不吃柿子,那么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從現代科學角度講,吃柿子不僅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在整個時節食用恰逢其時。另外,在其他一些地區,霜降還有吃鴨子、拔蘿卜的習俗。不管怎么折騰,總是離不開一個“吃”字。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打霜”。俗話說“霜打的茄子蔫了”,但是“打霜”的蔬菜、瓜果卻更加鮮甜,這其中又有什么道理呢?農業專家介紹,“霜”出現在植物表面后,植物也會啟動“抗寒”反應,像油菜、蘿卜之類的蔬菜都含淀粉,但淀粉本身并不甜,并且還不容易溶解于水。霜降以后,油菜、蘿卜中的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變成麥芽糖,麥芽糖再經轉換變成葡萄糖,葡萄糖就是甜的并且容易溶于水,所以,油菜、蘿卜就變甜了。這其實跟動物一樣,成為植物越冬的生存技能,因為淀粉變成葡萄糖溶解于水中后,水就不容易凍結。
如果您不相信的話,可以在冬天做個簡單的實驗:一個碗里裝清水,一個碗里裝糖水,看看哪個結冰,哪個不結冰,或者是哪個結冰慢一點。
牛肉蘿卜齊上桌,一年最補在霜降。霜降時節,一天當中,溫差變化很大。常常因為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在這樣的天氣下,保暖顯得特別重要。除了最容易得的感冒和咳嗽外,與關節有關的疾病也會多發,老年人要尤其注意。對于大眾來說,霜降要特別加強腹部保暖,這是因為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若防護不當易引發胃腸道疾病。
“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低溫同樣滋潤了人們的“食欲”,霜降也是一年中最值得“大補”的時節。霜降到,牛肉蘿卜齊上桌,品柿賞菊趣味多。另外,花生、芝麻、紅薯、山藥、南瓜、蘿卜、白菜也都可以潤燥滋陰,增強身體免疫力。喜歡喝粥的朋友,可以用百合、木耳、枸杞、大棗、甜杏仁、蜂蜜等作為原料。水果方面,梨、蘋果、山楂、柿子都是良品。應少用或不用解表發汗的食品,像大蔥、生姜、辣椒、芥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