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農
新型城鎮化要實現轉移農業人口市民化和城鄉一體化的目標,就要通過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優化城鎮化布局、加快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而服務業是就業的最大容納器。現代服務業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產出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等特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無論對城市群布局還是城市和產業轉型升級,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選擇。城鎮化帶來的創新要素集聚和知識傳播擴散,有利于增強創新活力、驅動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
電子商務
傳統城鎮化的思路,是以物質聚集的方式集中配置資源。城市是物質資源的聚集地,而電子商務是以信息聚集的思路,去中心化地配置資源。因此小城鎮甚至農村,也可以在去中心化模式下,發展成為新型城鎮。信息時代,新型城鎮化的關鍵之一是從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集中式城鎮化路徑與模式轉變為小城鎮為中心的分布式城鎮化路徑與模式,主要表現為以下3個方面。
一是,“淘寶村”現象會在城市群內部或附近集聚,從而推動人口向城市群聚集。“淘寶村”一詞最早見諸報端是江蘇徐州市睢寧縣沙集鎮東風村。這個蘇北的小村莊原本并沒有家具產業,但在幾年時間里,當地已經形成一個以數千名網商為核心,周邊輔以快遞企業、代運營、五金配件、原料供應、包裝供應等服務商在內的生態圈,極大地帶動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以“淘寶村”和“縣域經濟”為代表的人口就地城鎮化和分散化在城鎮化的初期確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要看到這種分散化的作用是非主流的和階段性的。“淘寶村”就地城鎮化模式并非主流,產業升級還是會選擇發達地區或人口密集省份的大中城市。首先,由于工業制造呈現出產業集群的特征,發展制造業需要一定的配套設施和信息溝通機制,以方便產業協同發展和降低工業生產成本,所以制造業企業往往分布在特定區域的產業園區。其次,“淘寶村”目前遇到產業升級的瓶頸,工業配套設施薄弱,勞動力短缺特別是高端人才匱乏,缺少創新驅動的動力,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淘寶村”缺乏吸引高端人才的公共服務。因此制造業在“淘寶村”中發展壯大的概率并不大,即使個別“淘寶村”成功實現產業升級,也會選擇向更大城市轉移,就地城鎮化并非主流,產業還是會向發達地區和人口密集的中部大城市轉移。還有,“淘寶村”目前主要分布在幾大經濟發達省份,尤其是靠近大的城市群,跳出城市群范圍以外的案例數量極少。隨著中國以大城市為龍頭的城市群建設的加速,“淘寶村”現象會在城市群內部或附近集聚,城市群之外的數量會大幅度減少。
二是,電子商務會引導產業聚集,從而推動人口向大城市聚集。電子商務不單純包括買賣的關系,更涉及整個產業鏈。產業鏈中明顯大城市占主導地位。電子商務服務包括電子商務網絡運營服務業(如網絡零售交易平臺、軟件、支付服務)、配套運營服務業(如物流)等。類似于平臺服務和技術支持崗位需要大量的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而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也往往傾向于選擇大城市就業。將來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主導性力量,包括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和獨立的網絡銷售商,這些電子商務的參與群體都會引導人口向核心城市聚集,引導城市向著集約化發展的道路邁進。因為電商平臺和獨立網絡銷售商的運營離不開大城市的高端人力資源,而此類公司的新增工作機會進一步引發人口向核心城市聚集。而各種要素的集聚造成了大城市競爭優勢的提升,進一步激發各種商業模式和技術的創新,反過來又加快當地電子商務發展,而電子商務發展又會促進人口的集聚,這樣循環機制持續起作用,最終推進了大城市吸納更多人口和產業。
三是,電子商務淡化大城市中心商務區的作用,有利于大城市的衛星城建設,有利于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增加大城市的輻射力,有利于以大城市為龍頭的城市群作為城鎮化的主體形態的實現。首先,電子商務分流了一部分實體零售業態的銷售份額,減少了人們進入商務區進行交易的次數。一些中心商務區的購物需求會下降,從而降低這些區域商業物業的租金。電子商務會使城市的商業分布更加分散化,使城市“黃金地段”的分布更加模糊,淡化中心商務區的概念。而且O2O模式使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服務業的經營效率得到提高。其次,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對倉儲用地的極大需求和物流業的高速發展。考慮到倉儲業和物流業的特點,有利于在交通節點城市和衛星城形成產業支撐,因為這兩個產業都需要大量的產業工人從而拉動就業。目前,中國電子商務的投資一半集中于物流領域,在物流領域中,倉儲建設又是重中之重。隨著電子商務交易額的迅速增長,對倉儲用地的需求量會急劇增加,對就業崗位的提高也會增加。這種在大城市郊區所誕生的電子商務物流產業基地,往往推動大城市郊區的衛星城的建設,有利于構筑以大城市為龍頭,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的城市群的形成。
健康服務業
隨著經濟社會和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口結構及現代生活方式的急劇變化,使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逐漸成為第一需求,以健康飲食、醫療衛生、營養保健、健身休閑、康復護理等健康服務功能為主的大健康服務業,成為21世紀引導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產業。
健康服務業是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包括醫療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保健器具、休閑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健康產業是輻射面廣、吸納就業人數多、拉動消費作用大的復合型產業,具有拉動內需增長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
在世界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健康服務業已經成為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例如美國健康服務業規模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超過17%,相當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0%,權威機構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健康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僅為5%左右,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未來7年市場規模預計將增加3倍。其他OECD國家一般達到10%左右。我國健康服務業在醫療、衛生、保健、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我國健康服務業也開始步入了快速發展的高速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健康服務業也正面臨著發展的新趨勢。
健康服務業全產業鏈橫跨第一產業(藥材種植、加工)、第二產業(制藥、保健品生產)、第三產業(醫藥批發流通和藥店零售、物流、醫療服務、金融、養老、旅游休閑、酒店度假、健康不動產等),涉及鄉村、縣鎮、大中小城市區域,是城市群乃至經濟帶中最有機的產業體系,更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發展模式。
未來,老年健康產業將占據主導地位。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65歲以上人口比重呈不斷上升趨勢,2013年達到了7.6%,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我國已進入老齡化國家行列,老年人口的健康問題日益突出,老年健康產業將成為我國未來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對老年健康的重視必然帶動老年健康產品的發展,如保健品、營養食品等,同時未來我國老年家庭病床護理、健康咨詢、老年康復中心以及提供醫療護理和保健器材等的服務將是老年健康產業發展方向。
營養保健將迎來巨大發展空間。近20年來,我國保健品消費增長在15-30%之間,遠遠高于發達國家13%的增長率,2015年全國保健品市場容量達到了10000億元左右。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為焦點話題,而當前由于工業、農業污染的嚴重,人類對健康營養的索求已轉移到營養保健品、綠色食品。
在未來,營養保健將成為我國健康產業發展的巨大增長點,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營養保健市場將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健身娛樂成為健康產業新亮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黃金周”、“雙休日”的出現,假日休閑娛樂成為時下的熱點,旅游、健身、娛樂等逐漸發展起來,成為健康產業的一大亮點。
有專家預測,未來體育健身將成為人類健康產業的核心,由此帶動的相關產業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目前我國各類體育經營企業2萬多家,總投資額約2000億元人民幣,營業額為6000億元人民幣。同時休閑娛樂成為眼下市民生活的特色,旅游、健身、娛樂等已成為熱點,而休閑旅游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亮點。
臨空經濟(通用航空產業)
依據國際經驗,臨空經濟是產業形態演變和運輸方式變革的共同產物,它的出現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達到了一定水平。現階段我國經濟處于快速發展時期,航空運量已躍升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的位置。臨空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發展模式越來越受到國內樞紐機場所在地區的重視。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型樞紐機場城市為先導,廈門、昆明、重慶、武漢、鄭州等地紛紛跟進,在機場周邊規劃和發展臨空經濟。臨空經濟正成為我國新一輪城市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和增長點。
臨空產業集群是指航空運輸相關產業或依賴于航空運輸的產業以及為這些產業配套的上下游企業在臨空經濟區內集中而形成的產業集群。
臨空產業集群一般包括一個核心產業集群和三個關聯產業集群:核心產業集群主要有三條主要產業鏈,即航空運輸產業鏈、航空制造產業鏈和航空運輸綜合服務保障產業鏈。關聯產業集群主要包括三類:第一類是以金融保險、會展商貿、信息咨詢、商務餐飲和環境產業為代表的配套服務業集群;第二類是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型材料和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第三類是以食品、飲料、服裝和橡膠制品等為代表的傳統制造產業集群。核心產業和關聯產業相互支撐、相互促進。
但目前大多數地區臨空經濟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一些具有臨空指向特征的產業開始在機場周邊萌生和聚集,如何依托機場資源和城市社會經濟與區位優勢加快發展區域臨空經濟和培育區域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一項極具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為此,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所匯聚了國內外在臨空經濟領域的專家面向地方政府開展臨空產業培訓與規劃、通航產業園規劃與運營咨詢服務、通航機場籌建咨詢與建設流程咨詢服務;面向各類企業提供通航公司籌建與運營咨詢服務、航空器購買咨詢服務以及相關項目策劃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