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西方不同藝術流派的風景畫為抽象風景繪畫發展奠定了基礎。那些對風景情有獨鐘的抽象畫家們在繪畫中創造出新的藝術語言及表現形式,在風景中營造出抽象的美,賦予風景畫以獨特的魅力。
【關鍵詞】風景;抽象繪畫;藝術表現
20世紀西方藝術最大的特點是藝術流派、藝術風格和藝術思潮多元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開拓了藝術家們認識與表現自然的視野和手法。那些對風景情有獨鐘的畫家們也開始重新認識大自然、演繹大自然,在繪畫創作中探索新的藝術語言、尋找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再只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而是注重對創作者內在精神世界的呈現,因此20世紀的繪畫對于“風景”這一主題的表現也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新面貌。
西方抽象風景繪畫發展從19世紀下半葉的法國印象派開始,歷經新印象派、后印象派、象征主義畫派、未來主義和表現主義等繪畫流派對風景表現探索之基礎上而形成。
印象派引導了近代藝術史上第一次對傳統藝術反叛的藝術革命,其代表畫家之一卡米耶·畢沙羅在大自然前保持印象派的謙遜,憑借著對戶外自然光線的敏感,以明亮的色彩和顫動的筆觸來表現田園風光和城市街景。
繼印象派之后,以修拉為代表的新印象派在法國出現,他們從科學的角度改革了色彩的表現技法。修拉指出畫面的空間、色彩都是屬于“精神的東西”。保羅·西涅克的繪畫技法更大膽、粗放,更富有激情,畫家試圖用近乎狂熱和粗暴的色彩將風景的生命爆發出來。
之后,以塞尚、梵高和高更為代表的后印象派則更加注重畫家對現實情景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現。塞尚致力于對畫面理性秩序感的探索,從結構的觀點通過概括和取舍來描繪風景,其代表作品《埃斯泰克的海灣》,無論是近景還是遠景的物象都被放置到同一個平面上。這種處理方法與傳統的表現手法拉開了距離,同時又為畫面的構成留下了表現的余地。梵高則以熾熱的情感、高純度色彩的并置、強勁的筆觸變化讓畫面充滿了張力??駸岬纳逝c大自然的力量相抗衡,畫家用“火熱的心與對象結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 。①高更被看作是象征主義繪畫的創始人,其創作強調尋找來自原始的生命力,更為主觀地詮釋內心感受到的色彩。
1885~1910年間,法國的象征主義繪畫在印象派之后發展起來,它的出現標志著歐洲藝術從傳統主義開始向現代主義過渡。象征主義畫派中的野獸派在20世紀率先崛起,他們在梵高和高更的技法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發揮,反對模仿自然的寫實主義,追求自由地運用色彩和造型,把色彩從自然主義中解放出來以達到與主觀感受相和諧。野獸派畫家認為色彩決定了風景畫面的氣氛,他們的作品在保留新印象派色彩對比的技法之上,用類似幾何狀的筆觸加上原色,把內心真摯的情感極端放任地流露出來。
1910年,意大利賈科莫·巴拉、翁貝托·波邱尼、卡洛·卡拉、吉諾·塞韋里尼和路易吉·魯索洛五人簽署的《未來主義畫家宣言》和《未來主義繪畫技巧宣言》標志著未來主義畫派成立。未來主義畫家不描繪自然,而贊美機器、物質文明沖擊力的新時代風景。巴拉的《互相滲透》用一種果斷的方法把不斷重復的幾何狀形態從現實中抽離出來,使具體的外界景色與內心的抽象情感相連接。波邱尼的《城市的興起》用鮮艷的高純度色彩、閃爍刺目的光線、強烈夸張的動態以及旋轉跳躍的筆觸創造出充滿運動效果的畫面,顯示出城市的活力,體現了畫家對速度、運動和現代工業社會的崇拜。
20世紀初,法國、德國、奧地利以及俄羅斯等國掀起了表現主義藝術運動。表現主義畫家認為“真實是事物表象背后的內在本質,是人類心靈對外在事物的再創造”。②德國的基爾希納和??藸柕热擞?905年在德累斯頓創建了表現主義的第一個社團橋社。他們的風景畫徹底地顛覆了透視的規律,用狂熱的色彩在畫面上慢慢推進,尖銳的色調與情緒直接對應,表達了比讓人焦躁更為激烈的戲劇效果。1911年,由康定斯基和弗蘭茲·馬爾克在慕尼黑成立了表現主義的另一個重要藝術社團青騎士畫派。與橋社藝術家“在畫布上本能的放縱”相比,青騎士的藝術家們更注重抓住“現實的精神實質”。
德國畫家保羅·克利深入研究了表現主義的相關理論和藝術表現手法。他在1913至1914年突尼斯旅行期間,從令人贊嘆的風景中關注到了色彩,運用純抽象的線條與多種顏色,以童心的靈巧與稚樸去捕捉自然的魅力,表達藝術家真實的情感世界??死宰兓喽说恼Z言形態和豐富的想象力被人們推崇為最真實、最細膩和最富有詩人氣質的畫家。
表現主義繪畫思潮影響著歐洲其他國家的藝術家。奧地利畫家奧斯卡·柯克西卡用強烈狂熱的色彩與顫動的筆觸逐漸減輕直到畫面上成為可看得見的、耀眼的、運動的光線的風景畫。比利時畫家康斯坦特·培梅克對大海的描繪讓人置身于波濤翻滾的千層巨浪之中,沉重之極而又蘊藏著豪邁的力量。法國畫家喬治·魯奧用濃重的黑色輪廓線將外形緊緊包圍,這些被扭曲的線條甚至將太陽也緊緊箍住。
上述種種藝術流派為抽象繪畫中風景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完成了由表現外在“可視”的世界逐漸轉向呈現內在“可悟”世界的歷程,賦予風景畫獨特的魅力。二戰之后,俄羅斯的瓦西里·康定斯基和荷蘭的皮特·蒙德里安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開創了抽象繪畫的新天地。
抽象藝術的先驅康定斯基否定物體的客觀形象,而用內在的眼睛來看世界,用細膩的情感來感受世界,其作品稱為精神和直覺與繪畫的結合體。1910 年,康定斯基創作的《第一幅水彩抽象畫》標志著抽象繪畫的誕生。作品中所有現實客觀的形態和繪畫中描繪性的因素完全從畫面中消失,畫家純粹地以抽象的色彩與線條來表達內心的精神。努力擺脫外形的干擾,在畫面中摒棄“物象”,摒棄外在世界的表象是康定斯基風景畫追求的純抽象藝術目標。1914年后的《即興》系列作品,就只能看到大塊分明的色彩與粗細不同、相互交錯的線條組合,沒有任何造型,但畫面卻具有迷人的、內在的和諧以及律動的旋律,格外分明地呈現畫家情緒及感情的起伏波動。
康定斯基于1910年完成了第一部關于抽象藝術的重要理論著作《論藝術的精神》。這本書闡述了畫家為找尋真正的藝術表達而作畫,將“內在需要”作為繪畫基礎,強調主觀情感和個性自由表現的觀點。他倡導從客觀對象或可視現實中徹底解脫出來,注重用外在形式挖掘內心深處世界的現代繪畫的新形式,將藝術本質的探索推向了極致。抽象繪畫使康定斯基成為了20世紀的喬托。
蒙德里安對抽象藝術的貢獻在于把追求色彩和形式簡化作為其藝術目標,強調理性和邏輯的合理調配,將對自然本質的探索推向了極致。1909~1912年間的系列畫作《樹》清晰地體現出蒙德里安的繪畫風格,畫面中的樹葉逐漸減少直到樹枝完全地暴露在外,這些縱橫交錯的樹枝失去了應有的彎度,細微的色彩差別在畫面上構成純粹的線條形式暗示出大樹頑強的生命力。作品《百老匯爵士樂》以明亮的黃色為主的直線分割控制畫面,小小的、長短不一的紅、黃、藍色塊夾雜在直線里并形成繽紛的彩線。這些小的矩形和方塊營造出節奏的變換與震動,整幅畫充滿了爵士樂的節奏感,展現了夜幕下現代都市的風景。
綜上所述,抽象繪畫在藝術發展史上是一個創新,它拓展了繪畫的表現力,讓人們更加自由地認識和表現自然、社會及內在精神。盡管抽象繪畫中風景的形態被顛覆,但畫家們卻創造出融個人信念、經歷以及特定的文化背景的、只屬于自己的抽象表達方式來揭示無形的、未知的,卻又真實存在的風景。抽象畫家充分發揮了形、色、線等繪畫語言的表現力,并將主觀感受的心理機制給風景涂抹了濃重的情感色彩。抽象畫家以直覺和想象力作為創作的原點,創造了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表現形式,在風景中營造出抽象的美。
注釋:
① 吳冠中. 談梵高 [J]. 中國書畫,2005(3):64.
② 劉玥. 智慧者的語言:表現主義 [M].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涂軼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