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竹林 戴蓓蓓


要預約張恩玖先生的采訪不容易,這次以“幸福之道”為主題的采訪一拖再拖,總算在本期雜志定稿前夕,張恩玖特意從湖州驅車來杭,安排時間接受了采訪。
采訪前,記者受邀與張總一家共進晚餐。
張恩玖進餐的速度很快,但仍不忘協助他夫人給大家分發大閘蟹。他一邊給別人布菜,一邊和兒子兒媳閑聊,話題從家常閑事到經營投資,當看到兒媳使用手機時,他又打聽起蘋果6的性能。他津津有味地吃完了兒子兒媳從路邊店帶來的烤餅,當看到兒子張凱手把手教兒媳怎么吃大閘蟹時,張恩玖和他夫人相視而笑……
采訪雖未開始,但從這頓尋常而溫馨的晚餐,卻讓記者從中觀察到張恩玖先生行為處事的一些特點。或許正是這些特點,使得這位久經商場風云的企業家家庭與事業“兩全齊美”的原因所在。
員工“歸心”是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張恩玖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管理的核心是讓人高效愉快地做正確的事”。
從2004年開始,久盛就開始免費為職工提供一日三餐和宿舍,比絕大多數企業早了5年以上。2006年開始,久盛全方面齊全各類硬件,并建立了“1+1”職工互助基金,成為公司所有困難員工的堅強后盾。2008年,在行業遭遇寒流,企業紛紛裁員時,久盛員工工資不降反升。次年,久盛員工年收入平均增長10%以上。此外,久盛還進行員工健康檢查、實現全員參保、擴面住房公積金、提高食堂就餐標準。久盛還定期舉辦各類培訓,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員工隊伍,每年用于培訓支出的費用達到數百萬元,用于創新以及合理化建議的獎勵費用達到數十萬元……
行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家個人的能力和魅力,但擁有一支極強戰斗力和作戰效率的團隊才是根本。而張恩玖在用人上一直為人稱道:有13名員工和他一起做兔毛生意起,就一直跟隨他至今,已超過25年。隨著久盛的發展,各個不同層次的員工也越來越多。2009年,久盛從中國林科院引進博士生孫偉圣,成為了木地板行業第一家引進全職博士的企業,以孫博士為首的數十名專業研發人員的到來為久盛的創新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使久盛逐步成為木地板行業創新能力最強、技術力量最雄厚的企業。其負責的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成為湖州市第一家由企業承擔的國家級項目,久盛的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行業的標桿。
嚴格地說,久盛的待遇在同行業中不算太高,但仔細了解后能發現,久盛的員工歸宿感很強,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員工流動性很低,特別是中層,少有人離職,其穩定性在全國地板企業中排名靠前。
“原先跟隨我的幾位老員工,現在早已經是我們公司各當一面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在久盛,他們能夠放心、自信地去處理各自工作領域的事情。我希望后來加入久盛的人才,也都能有這樣的感受。只有把這份工作當成是自己的事業,才能發揮最大的積極性。所以我所做的就是為他們做好服務,用良好的機制和環境,保證團隊的穩定。”這是張恩玖的管理理念,也是久盛的實踐經驗。
久盛在經銷商的選擇上也是慎之又慎。只有具備經濟實力強、有責任感、有敬業精神、誠信經營這些條件的人,才有資格成為久盛經銷商。因此,在全國1300多家經銷商中,很多都是跟張恩玖合作近十年的伙伴。在這種用人理念之下,久盛地板這塊品牌,要得到消費者的“傾心”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驚人“齊心”是久盛勇往直前的動力
2012年,久盛創二代張凱回國“接棒”的消息,被列為當年中國地板行業的“十大新聞”前三,至今都是業界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話題,羨煞許多面臨傳承問題的企業家。然而,接手久盛事業,并不是張凱最初的選擇——喜歡電腦的張凱曾想成為一名程序開發工程師,還希望從事自己喜歡的投資工作。而最后選擇回來接班,張凱曾笑稱是被父親“洗腦”的結果。
“久盛地板的成功有時代因素,當時從農村出來創業,靠的是一股沖勁和不怕苦不怕累、敢沖敢冒、艱苦創業的精神,而在眼下的信息爆炸時代,自己的老模式和老方法已經行不通了,要打造一個升級版的久盛,還是要靠張凱這樣年輕的新鮮血液。”張恩玖確認了這個想法后,開始付諸行動。
于是在張凱出國前幾年,張恩玖就開始逐步讓兒子介入久盛的日常管理。在張凱四年英國留學期間,張恩玖更是無視時間與空間的間隔,每天三四點鐘醒來,和身處大洋彼岸正是晚上八九點的張凱探討市場形勢和公司經營。
正是這種用心良苦的潛移默化,張凱雖然真正接手公司事務時間不長,但對于久盛的運作模式早已了然于心,并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和規劃。
然而,畢竟是父子兩代人,張恩玖的想法與張凱的有著不可避免的矛盾之處,尤其在管理理念上,父子倆有著各自鮮明的風格。作為典型的一代浙商,張恩玖的風格顯得硬朗強勢,而張凱則更具有現代管理制度所推崇的領導者氣質;擅于聆聽,強調團隊而非個人的力量。例如,張恩玖本來計劃一次性在壁紙行業里進行最大規模的投資,而張凱則主張穩步前進,希望先打好基礎。在這一點上,張恩玖最終尊重了張凱的想法。
“此外,我和大多數辛苦創業的浙商一樣,秉持著事必躬親的態度,甚至連公司的一草一木都親自指點,可張凱并不是很認可這樣的管理方式。他認為,這樣‘一插到底管理,會影響團隊建設,董事長親力親為,必定使得職業經理人發揮的空間就會很小,影響積極性。”
“這必定要相互妥協。你們是如何進行磨合的呢?”記者問。
“相互妥協,也相互學習。”張恩玖笑著說,“張凱會認真地聽取我的意見,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我也會認真地接受張凱的建議,改變一些老的觀念和做法。張凱能順利接班,父子同心,比多賺多少錢還要值!”
在談完了張凱接班的話題后,記者將“八卦”方向轉到了張夫人身上。在久盛,這位總裁夫人被員工們稱為“愛心大使”,因為在她的撮合下,企業里有三四十對年輕員工喜結連理。
和許多傳統男士一樣,張恩玖先生在聊兒子張凱的時候侃侃而談,難掩自豪,但在談到夫人的時候忽然“不好意思”起來。
“今年是我們28年結婚紀念,我們就是這么相互扶持著過來。我非常地感恩她。”在提了幾句當年和張夫人相識結婚的回憶后,他打開手機:“這是今年‘三八節我寫給我夫人的,就是我想說的。”
在這篇《二十八年,感謝你一路同行》的文章里,張恩玖對夫人不掩深情:“二十八年,這是多么巨大的變化!在這風風雨雨、艱難曲折的日日夜夜里,是夫人堅定不移地追隨我、風雨同舟地呵護我、患難與共地陪伴我!當我艱苦創業時,她百般地鼓勵,無條件地支持,讓我有信心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當我遭遇挫折時,她溫柔地安慰,全身心地扶助,讓我有勇氣破除一道又一道險關;當我有所懈怠時,她婉約地提醒,滿眼滿心地期待,讓我有毅力實現一次又一次飛躍!”
“二十八年,歲月的流逝讓我們從青春年少變成兩鬢斑白,我們依然相濡以沫,相敬如賓,相愛如飴。創業的坎坷磨煉了我們的意志,家庭的和諧成就了我們的幸福,兒女的成長增添了我們的快樂。如今我們擁有了事業和實力,擁有了聰明能干的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兒女雙全組合成一個‘好字,那是上天留給我們值得驕傲的寶貴財富,給我們的家庭與事業帶來無窮活力,注滿無限希望!”
這篇結婚紀念文的寫成時間是在午夜。午夜是一個人的情緒既豐沛又純粹的時候。一個年過半百、事務纏身的企業家在這樣的時刻,用筆墨抒發對結發妻子的深情,讓人動容。想起在吃飯的時候,張恩玖總是主動點菜、布菜,每上一道菜就催促張夫人多吃點。
自己“放心”是集團發展未來的底氣
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也是對久盛三次創業的梳理。
回顧30年的創業歷程,張恩玖總結:第一次創業是創造財富期,磨煉了創業意志,積攢了經商經驗;第二次是品牌創建期,以“高起點、高標準、規模化”的品牌運作思想,轉型到木地板行業中,“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個成功點”;而第三次創業,則是以“美客壁紙”面世作為標志的綜合性集團化轉型之路。相比起前兩次創業,第三次明顯是不同的,因為有了兒子張凱的加入。
“我用十年創建品牌,再用五年培養接班人,就是想把久盛在三次創業之后以一種全新的理念做大做強做久。”
現在,“創二代”張凱手握兩張名片,一張是“久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一張則是“浙江美客壁紙有限公司總經理”。這表明,張凱在久盛集團里,已經以一個嶄新的老總身份介入公司重大戰略決策的制訂。而在久盛新興產業——浙江美客壁紙有限公司里,他也已經完全獨當一面,以掌門人的身份來定位和管理久盛,為久盛未來發展尋找新產業、新亮點、新希望。
“在張凱的得力協助下,我在具體事務上已經開始慢慢放手,管理上也輕松了不少。”張恩玖感慨,“我們老一輩,一手創辦了公司,總也舍不得放手。但應該要認識到,我們以前創業靠艱苦勤儉,但以后創業靠的必須是智慧。而所謂的智慧,就是如何響應市場的變化,用一種更大的格局和長遠的眼光,去做好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營銷模式的創新,并進一步推動商業模式的變革。而這些對于年輕人來說,反而是個優勢。”
“看得出來,你對久盛的未來很放心。”
“是的。經過十多年的經驗積累,久盛應該說已經具備了一個現代化集團企業的管理水平,我們有了較為完整的職業經理人團隊,所以集團下每一個公司、每一塊業務的管理都能做到比較完善,出不了什么大問題。而且隨著張凱的慢慢接手,我也不能長期在久盛事業這個平臺完全管理位置,要讓張凱能夠完全獨立地做好。”
“看得出,張凱做得很好。”
“他進入狀態很快,能敏銳地發現公司現有運營體制中的一些不足,另外他還善于學習、傾聽。”
據了解,在久盛員工的眼里,張恩玖就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老總,而現在張凱的親和力也不輸于父親,他還得到了久盛那批老員工的信任和支持。
“您現在的工作重點放在哪里?”
“在我目前還有精力的情況下,我主要考慮企業的戰略方向和平臺搭建,希望從大的公司架構上扶持張凱做得更完善一點。父子同心,把企業做成同行業中的佼佼者,對我來說是件很幸福的事。”
“那么等張凱接盤久盛的業務后,您考慮退休了?”
張恩玖點頭:“是的,等我徹底退休后,我會去享受自己的生活,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把還沒有跑過的半個世界跑一遍,去實地看看久盛產業所在的各個地方。此外,還要更多地關注久盛一直在做的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都是我們要更多去做的事情。”
采訪后記:
張恩玖現在偏吃素食,注重鍛煉,希望用持續性的訓練,讓肚子再小一點,體魄再強健一些。現在,他精力依舊充沛,每天平均休息時間不到7小時,早上五點多醒來,根據習慣把當天要做的事情在紙上一件件記下來,然后逐個電話落實,落實一件就打一個鉤。而這一習慣影響到了兒子,使張凱也在每天早上6點左右就起床,準時坐在辦公桌前,開始一天的忙碌。
宏圖既展,事業有成,但父子倆依舊勤勉有加,乃是因為張恩玖心中還有兩個“意”,那就是久盛的傳承和創新。
“傳承就是把現有的產業穩健發展下去。我們這一代人都是艱苦創業過來的,做任何事都膽大心細,有激情、有信心。艱苦創業的精神,是久盛最需要保持的核心內容。而久盛現有八個全資子公司,五大生產基地,涉及地板、壁紙等家居實體,投資金融,成為銀行南潯銀行大股東,所以我希望他在投資、貿易、金融、集團公司運營等方面有所創新,通過投資、兼并、控股等,整合一些資源,使整個產業穩中有升。”
張凱也說,他父親最欣賞的商界領袖是喬布斯,欣賞他的創新意識、失敗重來的勇氣以及領袖氣質。這也對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久盛永續經營下去,做中國真正的百年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