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星
情了,房未了
黃琳與陳維是湘中某縣的一對夫妻。1997年,他們購買了一套120平米的商品房,隨后一家三口搬進了新居。
居住條件改善了,日子越過越好,可是黃琳與陳維的感情卻變得越來越淡薄,兩人常常為了生活瑣事而吵架。陳維覺得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下定決心要沖出圍城。幾次與黃琳協商未果后,他于2001年6月走上法庭,提起離婚訴訟。
那么,他們的女兒妮妮由誰撫養,夫妻財產又該如何分割呢?妮妮年滿10歲,隨父親生活還是隨母親,妮妮有發言權,可是妮妮拒絕選擇,這個難題就需要黃琳和陳維自行解開。而財產分割的關鍵在于房子,這是夫妻倆最大宗的財產。
出于對女兒的愛,黃琳和陳維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女兒隨陳維生活,房子歸女兒所有。2001年8月,縣法院以調解書確認了黃琳和陳維的離婚協議,兩人拿著調解書走出了法院,從此分道揚鑣。
離婚后,黃琳和陳維應當將房子過戶到女兒名下,只有這樣,才算是完全履行了贈與。但是,這最后一道手續一直沒有辦理。當初買房子時,購房、付款等手續由陳維一手操辦,房產證上也只寫了陳維一個人的名字。黃琳雖然也是房屋事實上的所有人,但她對房屋過戶給女兒的事不甚了了,也從未向陳維提出要求。而陳維覺得,反正女兒由他撫養,房屋也由他控制,將房屋過戶到女兒名下的事沒必要急著去辦理。
房子去哪兒了?
轉眼到了2009年,妮妮已長成大姑娘,從法律上講,她年滿18周歲,已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墒牵龑Ω改鸽x婚時贈與的房子完全沒有概念。因為父母當時就不曾征求她的意見,后來也沒有對她說起此事。
2009年7月的一天傍晚,一個陌生人給陳維打電話:“您的女兒遭遇交通事故,正在醫院搶救。”掛掉電話,陳維心急火燎地趕到醫院,此時女兒已經走了。得到消息的黃琳也趕到醫院,抱著女兒的遺體悲淚長流。
女兒走了,黃琳和陳維唯一的感情紐帶就這么斷了。黃琳覺得,自己從此以后與前夫再無瓜葛,至于離婚時贈與女兒的房子,這么多年過去了,她早已忘了此事。陳維也慢慢地走出喪女的悲痛,與前妻再無交集。
那套房子一直登記在陳維的名下,前妻不吱聲,陳維就裝聾作啞??善?,又一樁事情發生了……
2012年7月,女兒去世3年后,陳維生病住院,醫療費需要10萬元以上。陳維手頭的積蓄不過3萬元,要跟別人借7萬元談何容易?
躺在病床上的陳維冥思苦想,有了主意:何不將房子賣掉。自女兒去世后,房子一直空置,轉讓出去對他的生活沒有太大影響。打定主意,陳維打電話約來好友老鄧,委托老鄧幫忙尋找買家。
老鄧在朋友圈中把售房的消息散播出去,第二天劉青聞訊上門。老鄧毫不隱瞞,把房子的情況原原本本地告訴劉青。劉青得知原委之后,認為陳維對這間房子應該能作主,便與陳維簽訂合同。劉青心想,只要付款收房,及時過戶,就不會有什么風險。
一個著急轉讓,一個心急購買,在老鄧的協調下,陳維和劉青很快協商一致,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并進行了合同公證。隨后,劉青支付了15萬元購房款,第二天,又在陳維協助下辦理了產權過戶。
把房子賣了,陳維事先沒有同前妻商量,事后也沒告訴前妻,黃琳完全被蒙在鼓里。2014年初,黃琳突然想起女兒去世后,當年贈與女兒的房子她應當有份,遂找陳維協商,這才得知房子已被賣掉。
“我的那一份兒呢?”黃琳問陳維?!耙X,沒有;要房,也沒有?!鼻胺蚧卮?。陳維為了治病,售房款用得差不多了,要從他這里摳出錢來,難上加難。黃琳覺得要回房子方為上策,可房主已換人,要回來又談何容易。
“房子去哪兒了?”黃琳有辦法找回丟失的房子產權嗎?
房屋買賣合同有沒有效?
找回房子的產權,必須推翻陳維與劉青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咨詢律師后,黃琳很快明確了維權路線圖。2014年3月,她以一紙訴狀將陳維與劉青告上法院,請求判決二人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黃琳在訴狀中闡述了理由,被賣掉的房子不是陳維一個人的,她也有份。陳維未與她協商,未經她同意,瞞著她把房子賣給劉青,這是擅自處分共有財產,應當歸于無效。
縣法院受理了這起民事糾紛案,很快,陳維和劉青分別收到了法院送達的起訴狀副本和開庭傳票等相關法律文書。
原告、被告雙方協商未果,陳維早有心理準備。在他看來,不管法院是否認定合同有效,他與劉青及前妻之間依然有扯不完的麻煩事。劉青則認為,合同有效無效,與他利益攸關:有效,那他置身于陳維與黃琳的糾紛之外;無效,則意味著房子要退還給陳維,而購房款何時能夠拿回,卻是未知數。
針對黃琳的起訴,劉青作了精心的答辯。劉青表示,房屋登記在陳維名下,產權證沒有黃琳是共有人的任何記錄,亦沒有陳維及黃琳的女兒是所有人的任何記錄,作為買房人,他有理由相信陳維有權出售房子。他按市場價支付了購房款,而且,房屋買賣合同進行了公證,房子也已過戶到他的名下,整個房屋買賣合同已經全部履行完畢,合同效力不容置疑,履行結果不容改變。
2014年8月下旬,縣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這起民事糾紛案。
法院認為,要認定陳維與劉青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首先要理清合同簽訂之前房屋的權屬。2001年,陳維與黃琳離婚之時,離婚協議約定將房子贈與女兒妮妮,該協議對二人具有約束力。但是,房子是不動產,不動產贈與的完成以產權轉移為標志,由于房子未過戶,故妮妮始終不曾取得房子的所有權,其去世后,贈與法定解除,房子不是妮妮的遺產。該房系陳維與黃琳婚姻存續期間購置,為夫妻共同財產,贈與解除后,回歸共有狀態,相當于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未進行分割。根據《物權法》相關規定,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應當經全體共有人一致同意,但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陳維和黃琳之間沒有約定,因而,陳維擅自出售房屋,是不對的。但是,房子畢竟登記在陳維一人名下,如果劉青購買符合善意取得,同樣能夠獲得房子的產權。所謂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人在不法將其占有的財物轉讓給第三人的,如受讓人在取得該財產時出于善意,且支付了對價(當事人一方在獲得某種利益時,必須給付對方相應的代價),則受讓人取得該財物的所有權。善意,通俗地講,就是不知情,但本案中,劉青對房屋的產權情況是知曉的,知情仍然購買,盡管價格合理,仍不能歸入善意取得。因此,法院依法判決陳維與劉青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法院一槌定音,理清了訴爭房屋的歸屬,然而,當事人之間的麻煩事卻遠未畫上句號。接下來,劉青要將房屋歸還給陳維,陳維要將房款返還劉青,可陳維有錢返還嗎?房屋“回歸”后,黃琳和陳維又該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他們三人會不會接二連三地走上法庭,對簿公堂?也不盡然。如果三人能夠坐下來好好地談一談,這些麻煩事或將迎刃而解。畢竟,房屋在哪里,權益就在哪里。
點評:房子去哪兒了?更確切地說,應當是權益去哪兒了?房子屬于誰,房產證最有話語權。一般而言,誰在房產證上占據了一席之地,誰就是房子當仁不讓的主人。但是,這只是一般情況。本案中,訴爭房子原來登記于陳維一人名下,但因系夫妻共同財產,在房產證上沒有名字的黃琳也是房子的主人;而劉青的名字也曾登上房產證,可最終他與陳維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被認定無效,房子還是不屬于他。
房子承載著財富,因此很多家庭糾紛都繞不開房子。此案例其實在告訴我們,房產證不是萬能的。(文中當事人系化名。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