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勝瑜
人們看了喜劇大師卓別林的滑稽表演,總是禁不住捧腹大笑,但有一個人,他每次看卓別林的表演,都忍不住哭出聲來。
這個人是卓別林的好朋友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有一段時間經(jīng)常和卓別林膩在一起,沒有人比這位科學家更清楚喜劇大師舞臺背后的暗淡人生:卓別林幼年喪父,母親患有精神病,從小做過報童、伙計、傭人。他出名后來到美國,有一件事讓所有人都哭笑不得:在一次模仿自己的大賽中,他竟然得不到頭名!他的喜劇表現(xiàn)的都是小人物的撲騰和掙扎,這些喜劇的悲劇根源在于:小人物再怎么撲騰和掙扎都是沒有用的,一切都是命里注定。
卓別林說:“我表演的是笑聲里帶著眼淚的喜劇。”愛因斯坦的眼淚,流淌出的正是臺下的天才對舞臺上好友的懂得和惺惺相惜。
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愛因斯坦其實是一個不含表演成分的卓別林:在普林斯頓,他今天在比利時王后御筆題詩的稿紙背面打草稿,明天穿著短褲拖鞋出席隆重的宴會;他甚至會幫一個小姑娘算幾何題以換取她手中的小甜餅,然后躲在一邊大嚼快咽;有一次出門后,他居然忘了自己家住哪里,最后竟然打電話給單位領導的秘書問自己住在哪條街……當然,最具喜劇效果的還是他與單位領導—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院長進行的談判。那是1933年底,這位院長遞給愛因斯坦一張空白支票,請他自填年薪。愛因斯坦一項項計算自己的日常所需,最后鄭重其事地填下了“3000美元”這個數(shù)字。院長驚訝無比,一再和他解釋美國的物價比德國要貴好幾倍,讓他再考慮考慮,但愛因斯坦就是不同意改變自己定下的年薪,沒辦法,院長在和愛因斯坦愛人商量后,不得不強行定下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年薪:1.7萬美元。
這樣的結果,當然應該算是喜劇。但在這出只有在天才身上才有可能發(fā)生的喜劇上演之前,卻有一個大的悲劇已經(jīng)落幕:1932年12月,愛因斯坦獲得美國全額資助,到美國作旨在“增進美德友誼”的講學。可次年1月希特勒上臺后,納粹黨就在愛因斯坦位于柏林的住處貼出匿名信,懸賞5萬馬克要他的人頭。這令愛因斯坦錯愕無比,反應激烈,于3月宣布退出普魯士科學院,奉還德國國籍,誓言永不踏上德國土地。他痛快地發(fā)泄完后,把筆一擲,就帶著老婆去比利時、瑞士和英國旅游了。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院長找到他時,他正在英國。
有誰知道,愛因斯坦這樣瀟灑的舉動背后,藏了多少悲憤和辛酸?記得愛因斯坦曾對他最摯愛的女人范圖娃說:“物理學家們說我是數(shù)學家,而數(shù)學家們又說我是物理學家。在科學界我沒有同伴。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認識我,可我卻如此孤獨。幾乎沒有人真正了解我。”愛因斯坦說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認識他并非吹牛。要知道,1929年愛因斯坦過五十大壽,柏林全城出動為其祝壽,來自全世界的禮物,據(jù)說裝了一火車皮!
哪怕是一火車皮的禮物,也不能掩飾愛因斯坦一生命運的多舛:他快4歲了才學會說話;讀中學時迷迷登登,被毒舌老師當面斷言:“你是個永無出息的貨!”;他考了兩次大學,才勉強考上蘇黎士聯(lián)邦理工大學;他的人生目標也很平民,不過是拿到數(shù)學或物理師范碩士,做個教授混口飯吃;在大學里,德國數(shù)學家閔可夫斯基碰到他,說:“你絕對不適合搞物理。為什么你不嘗試一下其他工作,比如說醫(yī)學或者法律呢?”那個時候,沒有人會想到,有一天,瑞典皇后想請他吃飯,都要排三個月的隊,而愛因斯坦也在為自己始終當不上日思夢想的教授而苦悶。退無可退,他只得依靠熟人關系,在伯尼爾專利局端上了一個鐵飯碗。有了鐵飯碗,愛因斯坦的心才安靜下來,1905年,他連續(xù)發(fā)表了《關于光的產(chǎn)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fā)性觀點》《分子大小的新測定》《關于熱的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止液體中懸浮小粒子的運動》《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和《物體的慣性是否決定其內(nèi)能?》五篇論文。之后,愛因斯坦夢想成真做起了教授,卻又因為他的板書太爛,講起課來天馬行空無人能聽懂,愿意上他課的學生門可羅雀,這不能不說令人沮喪。他這般當教授幾十年卻沒遭解雇,堪稱幸運。
愛因斯坦的五篇論文,用“驚世駭俗”來形容它,一點也不過分。從1905年開始,他因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而反復被提名競爭諾貝爾獎。但每一年,都因為評委加爾斯特蘭德以“相對論未經(jīng)時間驗證”為由一票否決。直到1922年,科學院年輕成員奧森以“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理論”的成果再次為他提名,猶太人愛因斯坦才如愿獲得192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實際上,光電效應理論和相對論在科學界的意義形同于芝麻與西瓜的關系。那一年,愛因斯坦終于得獎,這當然是一個眾望所歸的喜劇結果,可十幾年提名的波折過程呢,又確確實實讓當事人想哭又哭不出聲來!
愛因斯坦的感情和家庭生活,也是悲喜兩重天。
愛因斯坦經(jīng)歷了不少女人。他對待感情的態(tài)度,就像他那個“E=MC2”的公式一樣,世人皆知,卻又深奧難解。
對待情人羅愛莎,嚴謹?shù)目茖W家會寫出這樣的文字:“如果允許我在您身邊散步,即使只有幾次,我也會感到幸福,或者只要我能靠近您,我也會感到幸福。”談到首任妻子馬蜜娃,他則說:“我對待妻子就像對待一個不能解雇的雇員。我有自己的臥室,避免和她單獨呆在一起。對于這種方式的同居,我頗能忍受。”
最具科學家特色和“帶淚喜劇”意味的天才作為還在后面:
有一次,愛因斯坦在與馬蜜娃大吵一架后,憤而出走。馬蜜娃請丈夫回家,愛因斯坦讓人交給她一張滿是圖示和公式的紙條,紙條上羅列了他對妻子的要求:“1.將我的衣服整齊地放好;2.一日三餐送到房間;3.把我的臥室和書房收拾整齊,尤其注意,我的書桌只讓我一個人使用;4.你別指望從我這里得到溫情,也別指望我指責你……”這還不算,當妻子點頭默認后,他居然又寫了第二封信:“因為我不想失去孩子,并且也不想他們失去我,確切地說,也只是因為這些原因,我準備搬回去住。畢竟在發(fā)生了一切之后,和你保持一種志同道合式的關系是做不到的。它將是合乎紳士規(guī)范的商務關系,所有私人事務都應減少到最低限度……我可以向你保證我這一方會正當行事,學會像對待任何一個陌生的女人那樣對待你。”
愛因斯坦這般不可理喻的作為,很容易讓人像看卓別林表演時一樣忍不住地想笑。尤其是女人們,哪怕不知道愛因斯坦在和羅愛莎結婚前一周還在為娶她還是娶她的長女而糾結的橋段,聽了這個故事后,對愛因斯坦的個人生活情狀也應該會和卓別林的黑禮帽、文明棍、緊身西服、他腳下大號的黑色皮鞋一樣印象深刻吧?相信,大多數(shù)女人都會從此斷了嫁給大科學家的念頭。事實上也是,愛因斯坦在感情領域里從頭至尾都是一個失敗者,因為,他根本就不適合做一個人的伴侶。
誰叫愛因斯坦是天才呢?天才被人間劫獲,于世間大眾而言,當然可以歡呼喜從天降;可于天才自身而言,孤獨的他卻總有哭出聲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