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蓮
當前生豬養殖逐步向規模化發展,這也引起了一些弊端,母豬產后炎癥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本文就規模養殖場母豬產后炎癥的原因、對策兩方面進行研究分析和經驗總結。
1 炎癥原因
1.1 初產母豬的飼料供給
初次配種基本上是采用漏過第一次發情期,在第二個發情期進行配種,而此時的母豬性成熟還不太明顯,發情時間短,排卵數量少,一般懷孕只數不高,因此如果在后期補料過大,那么會導致腹中胎兒營養吸收過多,體型和體重偏大;同時,后備母豬第一胎時體成熟還遠遠沒有達到標準,骨盆腔發育不明顯,開口較小,腹中胎兒體型過大,往往導致生產時胎兒卡在骨盆腔內而難產。因此,后備第一胎母豬如果補料過多,難產的概率會加大,產后炎癥的風險系數也會加大。
1.2 欄舍調整
平穩的運動一方面可以促進母豬本身的新陳代謝,鍛煉四肢,保持旺盛的體力怒責用力完成陣縮,有利于生產;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腹中胎兒的生長發育,幫助其健康成長。而目,懷孕母豬長期關在定位欄內,缺乏必要的運動,并且長期缺乏青綠飼料,體型很多都偏胖或產生疾病,子宮和陰道的平滑肌蠕動力不強,再加上四肢長期缺乏運動易受傷導致怒責子宮陣縮無力,很容易導致難產引起慢性產后炎癥。
1.3 衛生消毒
由于管理人員和飼養人員認識不到位,把產前消毒工作當成是一種形式,沒有把一些細節工作做到位,比如產前欄舍清洗消毒、母豬乳房外陰清洗消毒、助產時檢查手指甲以及手臂消毒等工作沒有做全面,很多飼養員往往沒有進行手臂清洗消毒就進行助產,導致母豬產道感染。
1.4 盲目助產
目前一些養殖場飼養員盲目進行助產,也引起很多母豬產后問題,主要分兩方面:一方面是人為助產,很多飼養員沒有足夠責任心,為了縮短接生的時間,往往在母豬產下第一頭仔豬后用手去掏,這樣就降低了母豬產道的正常蠕動功能,久而久之母豬就會對人工助產產生依賴,形成惡性循環,極易引起母豬后期的產后炎癥,并且在治療效果差的情況下易轉變為慢性炎癥,直接降低利了母豬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是縮宮素的濫用,由于專業知識的限制,很多養殖戶把縮宮素當助產神藥,一遇難產就上縮宮素,縮宮素的使用會顯著增加子宮、產道的痙攣性收縮和加快羊水的過快流盡,使得其助產過程既增加了產力(子宮收縮力)、又增加了產道阻力(羊水過快的流盡),所以其助產作用、時間相當有限。一次性破羊水和羊水加快流盡而引起產道干澀,還容易引起滯產和胎兒死亡的風險,增加子宮和產道損傷、子宮感染、母豬死亡的風險等,同時,縮宮素的使用會加大仔豬被卡死現象的發生。
2 預防產后炎癥對策
2.1 控制后期加料
在轉入懷孕舍后,將母豬大致分為三層,后備第一胎母豬、經常母豬和經產過胖或過瘦母豬,然后采用自動控料機,嚴格控制沒個層次母豬的飼料供給量。后備第一胎母豬在前期采用優化飼養,以提供其體成熟的需要和小豬的生長,后期在加料上要適當控制,不宜飼喂過多,以免腹中仔豬體型過大;經常母豬前期按正常標準飼養,后期加料不宜過大,或者可以考慮在2.5 kg左右,不必故意大量補料。過于偏胖或偏瘦的豬,應控制好自動控料機的標度,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飼料供給,以保證母豬有標準的膘情進行生產。采用控制后期補料的辦法,雖然降低大部分經常母豬仔豬的初生重,但是可以較大程度的保證母豬產后健康,而且只要保證母豬有健康的身體和充足的奶水,一周左右小豬的體重將快速提高,并且死亡率減少,既保證了母豬的利用率又提高了仔豬的成活率。
2.2 改進欄舍設計
在欄舍的設計上,改變定位欄——產床的模式為定位欄——活動欄,在產前一個月,將母豬轉入活動欄,這樣在產前加大了母豬的運動量,促使其各個部位的平滑肌蠕動,有利于母豬生產。同時,在生產后,適當的運動,可以減少母豬產后綜合征的發生和降低仔豬壓死的概率。
2.3 重視接生工作
2.3.1 衛生消毒 在母豬生產前后做好全面的衛生消毒工作。在母豬轉入時,帶豬清洗消毒一次;在母豬產仔前,對母豬全身和周圍欄舍消毒一次,飼養員自身也要做到手臂消毒和減修手指甲,并且及時清理胎衣和木乃伊;在產仔后及時跟進產后長效消炎針。
2.3.2減少盲目助產 規范飼養員接生工作,在母豬產仔的過程中,如果母豬能夠自己順利生產的,嚴禁人工助產,確實需要助產的,也必須有獸醫親在場才能進行。在縮宮素的使用上,藥房也要合理發放,母豬分娩過程中,在順利產仔情況下(10 min內產出1頭仔豬)不要使用縮宮素。使用縮宮素要注意4點:①子宮頸口未開張(即第1頭仔豬未產出)的母豬禁用。②難產母豬要禁用,如骨盆狹窄、產道狹窄。③禁止超量使用:在分娩過程中,一次注射劑量不能超過10國際單位,高劑量注射催產素將導致子宮強烈收縮發生痙攣,仔豬更加不易產出而發生死亡,產后子宮過度疲勞機能癱瘓,易造成胎衣滯留引起子宮炎。④分娩結束后,給母豬注射3~4國際單位縮宮素有助于胎盤和惡露的完全排出,從而降低子宮炎的發生。
2.4 加強中藥保健
在母豬的保健上,改變以往全程抗生素保健的方法,改用中藥為母豬保健。中藥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有病治病,無病可以提高母豬的抗應激能力,豬產前和產后1周加入具有過中草藥來滋陰潤下,調理腸胃,補中益氣,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特別是在母催奶和排惡露的一些藥物。具體藥方如下:穿山甲8 g,益母草28 g,王不留行8 g,青蒿15 g。治療使用方法:將藥煎熬后拌料。預防使用方法:把料切碎后加入打料機于飼料粉碎均勻。(編輯: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