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進華 黃志輝
摘要 利用廊坊市農林科學院生物研究所選育的抗根結線蟲砧木‘科砧2號(F1)在邢臺、廊坊南方根結線蟲病發生嚴重的塑料大棚中進行秋延后番茄嫁接栽培試驗。結果表明,番茄抗病砧木‘科砧2號(F1)具有顯著抗病能力,能顯著提高秋延后番茄產量。經過連續幾年的嫁接栽培試驗,總結出其配套栽培措施。
關鍵詞 塑料大棚;番茄;根結線蟲病;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6.412.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11-03276-02
在北方塑料大棚生產區,近些年秋延后番茄根結線蟲病呈逐年上升趨勢,致使番茄減產20%~50%,嚴重時甚至絕收。農藥防治效果不佳,且易造成農藥污染。采用抗根結線蟲砧木防治番茄根結線蟲病在生產上是一條有效的途徑[1]。
1 抗病砧木‘科砧2號(F1)嫁接試驗
1.1 臨城縣藍天農業生態園嫁接試驗結果
于2009年6~10月在臨城縣藍天農業生態園根結線蟲發生危害的塑料大棚內進行,栽培秋延后番茄。以‘科砧2號(F1)為砧木,以安德利2號為接穗,設2個處理:①嫁接苗,定植前小區不用殺線蟲劑處理;②自根苗,定植前小區采用殺線蟲劑處理土壤。每個小區面積9.1 m2,栽植50株,收獲3~4穗果。3次重復,隨機排列。
從表1可以看出,嫁接苗增產較為明顯。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嫁接對安德利2號番茄產量的影響較大。Duncan新復極差檢驗結果顯示,‘科砧2號(F1)嫁接苗的產量與自根苗比較,差異顯著。
1.2 永清縣辛屯村嫁接試驗結果
于2008年6~10月在永清縣韓村鎮辛屯村遭根結線蟲嚴重危害的塑料大棚內進行,栽培秋延后番茄。以‘科砧2號(F1)為砧木,以佳粉15為接穗,設4個處理:①嫁接苗,定植前小區不用殺線蟲劑處理;②嫁接苗,定植前小區采用殺線蟲劑處理土壤(撒施“福氣多”后與土混勻);③自根苗,定植前小區不用藥劑處理;④自根苗,定植前小區采用殺線蟲劑處理土壤。每個小區面積15.6 m2,平均行距65 cm,株距27 cm,收獲4穗果。3次重復,隨機排列。從表2可以看出,‘科砧2號(F1)嫁接苗增產明顯。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線蟲嚴重危害的塑料大棚中嫁接對秋延后番茄增產作用顯著。Duncan新復極差檢驗結果顯示,‘科砧2號(F1)嫁接苗與自根苗小區產量比較,差異顯著,增產幅度達到35.50%;‘科砧2號(F1)嫁接苗用藥處理與不用藥處理的產量差異不顯著;‘科砧2號(F1)嫁接苗不用藥處理比自根苗用藥處理的增產21.30%;自根苗用藥處理的產量顯著高于不用藥處理的小區產量,增產26.25%,但產量水平較低。
1.3 安次區前南莊村嫁接試驗結果
于2008年6~10月在廊坊市安次區楊稅務鄉前南莊村根結線蟲發生危害的塑料大棚內進行,栽培秋延后番茄。以‘科砧2號(F1)為砧木,以嘉美F1為接穗,設2個處理:①嫁接苗,定植前小區不用殺線蟲劑處理;②自根苗,定植前小區采用殺線蟲劑處理土壤。每個小區面積為13 m2,栽植70株,收獲3~4穗果。3次重復,隨機排列。
從表3可以看出,嫁接苗增產明顯。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嫁接對嘉美F1番茄產量的影響較大。Duncan新復極差檢驗結果顯示,與自根苗比較‘科砧2號(F1)嫁接苗增產顯著。
2 番茄抗根結線蟲嫁接配套栽培技術
2.1 適期播種
冀中南接穗品種7月1日前后播種,砧木‘科砧2號(F1)應提早2~3 d播種。生產中,可采用50或72孔穴盤播種育苗,基質配比草碳∶蛭石為3∶1(V/V)。也可采用10 cm×10 cm營養缽,填入營養土育苗。播種前應作發芽試驗,在發芽率≥95%的情況下,宜采用干籽直播的方法,將種子點播在穴盤孔穴內或營養缽中。生產上一般不再分苗,以減輕病毒病危害。接穗選擇果型中等大小,連續座果能力強,耐高溫,抗TY病毒,抗裂果,耐運輸,生長勢強的無限生長品種。如格利、迪芬尼等。
2.2 嫁接
采用劈接法嫁接。在‘科砧2號(F1)砧木真葉長至4~5片、株高15 cm以上、莖粗0.4~0.5 cm,接穗健壯植株真葉3~4片、莖粗0.4~0.5 cm時嫁接,一般苗齡在35~40 d。嫁接時,砧木植株保留基部2片真葉,留10~12 cm高的主莖,去除上部嫩梢,然后由莖中間向下劈開,切口長1.0~1.5 cm。選取莖粗與砧木莖粗接近的番茄植株作接穗,保留生長點及其以下的2~3片真葉,用刀片將接穗削成與砧木切口互補的楔形,迅速插入砧木中,對齊后用嫁接夾固定。
幼苗嫁接后,應盡快移栽并放置在覆蓋塑料膜的小拱棚內保濕,在嫁接苗萎蔫前移入小拱棚中。小拱棚需設置在通風條件好、遮陰便利、防風防雨的地方,小拱棚內要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95%以上,方法是覆蓋塑料薄膜、澆足底水。
嫁接后3 d內不通風,使嫁接苗床的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5%以上;溫度控制在25~30 ℃,采取遮陰措施使小拱棚內不見直射光;3 d后,適度通風、降溫,并逐步增加光照;嫁接后4~7 d逐漸撤除覆蓋物以增加直射光,以秧苗不打蔫為標準。
2.3 定植
嫁接8~10 d后即可定植,定植時嫁接切口不能埋入土壤中,一般掌握在嫁接切口距地表8 cm以上為宜。定植于壟的半坡上,一是防止積水死苗,二是防止壟上定植澆不到水,干旱死苗。這是越夏定植成功的一項關鍵措施。
播種育苗的時間應比自根苗提早5~7 d。定植密度和管理措施同自根苗。
2.4 田間管理
高溫季節,棚內氣溫偏高,當氣溫達35 ℃以上時,需加設遮陽網,一般在10:00~16:00進行遮陰降溫。早晚澆水,小水勤澆降低地溫。
入秋后,天氣漸漸轉涼,晝夜溫差加大,逐漸適合番茄生長,去掉遮陽網,加強肥水管理,澆水施肥參照春季進行。一般在9月初打頂,9月5~10日抹最后一穗花,以保證果實成熟上市。
2.5 根外追肥
番茄一生均可根外追肥,尤其越夏時,氣溫高,晝夜溫差小,營養物質積累少。同時地溫高,不利于根系吸收營養物質,所以更應注重葉面追肥,可噴施白糖或紅糖300倍液+尿素300倍液+醋300倍液+磷酸二氫鉀500倍液,7 d一次,能起到補充營養的作用。
2.6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應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取防蟲網、黃板誘殺、熏煙法、粉塵法等措施,運用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及生物農藥綜合防治。
病害主要有晚疫病、灰葉斑病和潰瘍病等。
晚疫病:64%殺毒礬5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600~800倍液,于發病初期,連噴2~3次。
灰葉斑?。?5%百菌清6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劑1 500倍液,于發病前噴藥防病。
潰瘍病:硫酸鏈霉素3 000~4 000倍液,可殺得2000 400~500倍液,于發病初期,連噴3~4次。
蟲害防治:以30目白色防蟲網、黃板誘殺等物理防治措施為主,放風口、門口設置防蟲網,室內掛黃板,每20 m2掛1塊,每塊大小40 cm×25 cm。藥劑防治可用異丙威煙劑或吡蟲啉、阿克泰等進行噴霧防治。
3 小結
該研究利用廊坊市農林科學院生物研究所選育的根結線蟲砧木“科砧2號(F1)”在南方根結線蟲病發生嚴重的塑料大棚中進行秋延后番茄嫁接栽培試驗。結果表明,番茄抗病砧木具有顯著的抗病能力,能顯著提高秋延后番茄產量。并總結了其配套栽培措施。
參考文獻
[1] 陳振德,王佩圣,周英,等.篩選抗南方根結線蟲的番茄品種[J].中國蔬菜,2010(18):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