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拍照已經成為了手機及平板電腦主要應用功能之一,當前移動設備動輒數百萬甚至千萬的像素頗有勢與相機一比高下的態勢,而移動設備像素高低一定程度上也成為影響消費者選購產品的因素之一,但不少消費者在具體使用過程中發現,標注800萬像素的手機/平板電腦拍出來的照片效果反而不如500萬像素產品,這樣的使用體驗讓消費者郁悶不已的同時,也引出關于移動設備攝像頭像素同畫質的討論。
像素與照片質量無關
一臺只有600萬像素的專業單反相機和一部高達800萬像素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拍出的照片相比,誰的照片質量更好呢?單反!
像素只是用來計算數碼影像的一種單位,每張相片都是由一定數量的連續排列的小方點組成(500萬像素等于500萬個小方點),我們若是把影像放大數倍,就會發現照片是由很多色彩相近的小方點所組成,這些小方點就是構成影像的最小單位“像素”。像素越高的手機,能拍出照片的尺寸越大,比如500萬像素,等同于分辨率2592×1944像素,最大只能沖印12寸照片,再大就開始模糊了;而1200萬像素可以沖印1.5米×1.2米的巨幅圖片。
310萬像素 2048×1536 10英寸(8×10寸) 7英寸(5×7英寸)
500萬像素 2560×1920 12英寸(10×12英寸) 8英寸(6×8英寸)
600萬像素 3000×2000 14英寸(11×14英寸) 10英寸(8×10寸)
800萬像素 3264×2488 16英寸(12×16英寸) 10英寸(8×10寸)
1100萬像素 4080×2720 20英寸(16×20英寸) 12英寸(10×12英寸)
1400萬像素 4536×3024 24英寸(18×24英寸) 14英寸(11×14英寸)
真正決定成像質量好壞的最主要因素是影像傳感器(也稱感光元件)。傳感器分為CCD和CMOS兩種。CCD雖然成像略好,但是成本較高,目前在手機當中應用較少。CMOS憑借著較低的功耗和價格以及優異的影像品質,在手機領域應用最為廣泛。
感光元件決定成敗
感光元件是拍照成像的核心部分,也是最關鍵的技術。同傳統相機中“膠卷”的功能相同,只不過感光元件是不用更換的“膠卷”。感光元件面積越大,成像越大,相同條件下,就能夠記錄更多的圖像細節,所以各像素間的干擾也越小,成像質量越好。一般來說,一款500萬像素、傳感器尺寸為1/1.6的數碼相機,在同等條件下,所拍攝出來的圖片質量要比一款800萬像素、傳感器尺寸為1/2.3的數碼相機高。
當然,感光元件尺寸也不是萬能的,感光元件采用的技術也對照片質量有著關鍵影響。500萬像素iPhone 4拍出照片效果遠好于其他500萬像素手機的原因就在于其使用的是背照式CMOS傳感器。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或多或少影響著手機的成像質量,比如光學變焦、機身防抖等。這就需要廠商通過更加完善的技術去改進,來提高手機拍照上的表現了。
用了才說好
甭以為知道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拍照成像背后的原理就能選一款拍照神器,絕大多數設備廠商都不會提供移動設備攝像頭規格,消費者往往只能依靠像素大小去模糊判斷產品拍照效果的高低。在面對動輒千萬像素的移動設備時,大多數消費者只能親自把玩,驗證實際拍照效果。
不過這里筆者要提醒大家的是,閃光燈對于大多數移動設備而言都是不錯的配件,畢竟在光線較弱的夜晚,品質再好的感光元件都很難獲取到足夠的光線,閃光燈在這個時候就顯得相當關鍵了。此外,在光線復雜的環境下,利用閃光燈可以去除雜光,使照片的色彩還原更為真實。需要大家留意的是現在市面上的閃光燈主要有兩種:LED補光燈和氙氣閃光燈。其中LED補光燈成本低廉,補光效果明顯,在手機中的應用最為廣泛。而氙氣閃光燈的亮度雖然遠遠高于LED補光燈,但是由于成本太高,目前只在高端機型中才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