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明
設施栽培的桃樹,其生長空間有限,枝條過多或過少都不利于生產,那么怎樣才能使樹體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呢?目前,生產中推廣應用的技術主要有限根、斷根、修剪、化學控制和肥水控制等方法,現在分別講述如下:
1 限根
限根是人們利用物理、生態等措施,人為地將根系限制在一定空間內生長,通過控制根系的生長發育來控制植株整體大小的技術。俗話說:“根靠葉長,葉靠根養”,桃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它們互相依賴又相互制約,一方的生長發育均以另一方的生長發育為前提,當人為地限制一方的生長時,也抑制了另一方的生長,最終形成特定的根冠比。限根后,地上部分枝條數目減少,節間變短,節數變少,枝條短粗充實,總生長量小,有利于凈光合積累,冗余生長減少了,產量品質都會得到提高。我們現在常用的限根措施有以下兩個類型:
1.1 起壟栽培
建園前,將表土與30%農家肥均勻混合,然后堆積起壟。壟底鋪墊水泥、瓦等阻根材料,阻止主根向下生長。壟高40~50厘米,寬80~120厘米,桃樹栽植于壟中間。壟的中間順行鋪設滴灌設施,再用地膜覆蓋,使用滴水灌溉。這種方法地溫提高快,土壤透氣好,根系分布淺,范圍小,吸收根發生量大,有利于樹體矮化緊湊,開花結果早。
1.2 容器栽培
就是將桃樹栽植于容器中,限制根系生長的栽培方式。所用營養土用表土、草炭土和腐熟的優質豬糞或雞糞、餅肥等有機肥按1∶1∶1的比例配制。根據容器的不同可分為盆式、袋式、箱式、坑式、槽式等5種方式:
(1)盆式栽培:選口徑30~50厘米、深度40厘米左右的陶盆或塑料盆,在盆底鉆1~2個透水孔,盆壁鉆數個通氣孔,孔徑1.0~2.0厘米。再在盆內裝滿肥沃的基質土,栽上桃樹。
(2)袋式栽培:選用寬50厘米、長40厘米的編織袋,袋內裝滿肥沃的基質土,桃樹栽在袋中央。
(3)箱式栽培:選耐腐蝕的塑料箱、木箱等,箱壁鉆數個透氣孔,在箱內裝滿肥沃的基質土,桃樹栽在箱中央。這種方式既可以擺放于地表,也可以按確定密度埋于地下,既靈活又方便。
(4)坑式栽培:指在地面以下挖出一定容積的坑,在坑的四壁及底部鋪墊水泥瓦之類的阻根材料,坑內裝滿肥沃的基質土,再于坑的中央栽上桃樹。
(5)槽式栽培:在棚室內栽培區按行距南北向取土挖槽,深40厘米,寬80~140厘米,槽的底部鋪水泥、瓦等阻根材料,槽壁砌磚,再回填營養土,按設計株行距定植苗木。這種栽培方式不僅限根效果好, 而且根系環境條件穩定,這是當前生產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栽培模式。
1.3 限根措施應注意的事項
(1)施足基肥。基肥用腐熟的優質豬糞或雞糞、餅肥等有機肥,加入磷肥及草木灰,每年早秋挖坑施在樹下。
(2)勤施追肥。可通過營養診斷制定合理的肥料配方適時供給。
(3)適量灌水。最好采用滴灌方法適時適量地灌水,防止大水沖刷造成養分流失和供水不均。
(4)疏枝為主。采果后,大量疏枝,適當短截,輕回縮骨干枝。
2 斷根
斷根就是人為切斷部分根系,限制桃樹生長的一種技術。這種做法打破了根冠平衡,抑制營養生長,使樹體矮化緊湊。在定植當年不能斷根,第2年以后,在6—7月花芽分化前斷根。弱樹不能斷根,過旺樹在萌芽前增加1次,徒長樹在每次施肥挖溝時還要適度斷根。
斷根的方法:對于密植的桃樹在行間和株間、稀植樹于樹冠邊緣投影處開溝,溝深30~40厘米,寬15~25厘米,切斷直徑在0.8厘米以下的小根。對生長過旺的植株,斷根后曬根2~3天再回填。施有機肥、中耕翻土等措施也能達到斷根效果。斷根的具體操作根據樹齡、冠積、生長勢和密度等因素綜合考慮、靈活掌握,切勿因使用過度而引起落葉等負面影響。
斷根應注意的事項:
(1)宜在根系生長高峰期進行,根傷易愈合。1次斷根不宜過多,逐年輪換方位進行斷根。
(2)施用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以免燒根。未腐熟的秸稈、雞糞等,施用時一定要均勻拌土,再分層施入。
(3)密植園每年秋季必須全園深翻1次,深翻過程中結合斷根、施肥和除病根等措施。
(4)及時回填灌水,不能暴曬數日或越冬以后再回填施肥。
3 修剪
溫室栽培的桃樹生長量較露地大,所以修剪調控特別重要。原則上 “以夏剪為主、冬剪為輔”,各時期的修剪要點是:
春季:主要是除萌、抹芽。幼樹還可以摘心、扭枝、拿枝等。
夏季:多疏枝、超短截。對主側枝和結果枝組上的過密枝可從基部疏除,疏枝量不超過新梢的1/3;6月份以前,對骨干枝上有空間的徒長枝留1~2個節位進行超短截,培養成小中型結果枝組。
秋季:9月以后,剪掉當年生枝的嫩綠梢部,可使枝條充實,促進葉、花芽發育。徒長枝回縮1/3,適當地疏除外圍的過密枝,打開光路。
冬季:多短截,結果枝組采用單枝更新、雙枝更新。徒長性果枝留10~12對花芽、長果枝留6~10對花芽、中果枝留4~8對花芽、短果枝疏掉一半,再留4~6對花芽短截。冬季的修剪以控冠和整形為主要目的,樹形最好用改良“Y”字形。
修剪量應根據樹勢、密度、樹冠大小、多效唑殘效影響等因素而定。各種修剪手段綜合運用,不可一種技術用到底。
4 化學調控
4.1 多效唑
化學調控主要應用多效唑(PP333)。使用方法分土施、噴施、主干涂環和注射等4種方法,葉面噴施見效快,用量容易掌握。
噴藥一般在坐果后新梢進入迅速生長期。當新梢20~30厘米時,根據樹勢強弱噴布150~200倍多效唑1~2次,同時對0.3%的磷酸二氫鉀,補充營養,提高花芽質量。噴布的濃度及次數要根據品種、樹勢、樹體大小等靈活掌握,避免過量。
施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1)最好進行葉面噴布,因為多效唑在土壤中的有效期能持續多年。
(2)葉面噴施多效唑一般1~2周見效,如新梢頂端生長點停止向前延伸,無幼葉發出,葉片扭曲、葉色變綠,枝條下垂,節間變短,說明藥劑已發揮作用。噴藥10天后仍未見以上效果的可加噴1次,或者增大濃度,濃度不能低于100倍。
(3)桃樹不同的品種對多效唑的敏感性有差異,噴布濃度和噴藥量應有所區別,先局部試驗后再大面積施用。
4.2 PBO(果樹促控劑)
PBO對新梢“控而不死”,藥害小,控長效果不如多效唑明顯,使用得當也能夠達到較理想的效果。PBO一般噴3次:花蕾露綠期噴1次150倍溶液,花后果實有玉米粒大小時及果實迅速膨大時,各噴1次120~150倍液。
5 肥水調控
定植當年7月以前要勤施肥水,促進幼樹生長,早成形。翌年采果后至7月中旬以前,施氮肥為主的復合肥,促進樹冠生長。7月中旬以后土施磷、鉀為主的復合肥,葉面噴布活力素800倍加磷酸二氫鉀300倍液,減少灌水、及時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適度水分脅迫,控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分化。8月下旬增施有機肥,減少氮肥用量,均衡灌水,防止徒長及裂果。
總之,樹體調控的關鍵是要掌握好“度”,達到樹冠大小適宜,樹勢中庸健壯,空間利用率高,個體與群體結構良好,樹高、枝量、覆蓋率、葉果比和葉面積指數等指標經常保持在適宜范圍。防止因控制過度造成樹勢衰弱、樹冠過于矮小,浪費空間。只有采用綜合配套技術措施,才能達到理想的調控效果。